时下,当行走在通渭县城的大街小巷时,你会不由自主地被众多的书画商铺所吸引。三步一个书画轩,五步一个书画斋,这些集书画创作、装裱、交流、收藏、经营等为一体的书画商铺成了这里最靓丽的风景,这是该县近年来大力实施“文旅名县”战略,发展以书画为主的文化产业所取得的成果。
地处县城北街的清竹轩是通渭县众多画廊中普通的一家书画专业创作经营店铺,在这间不足50平方米的画廊里,充满着十足的文化味,墙上挂满了全国书画名家的作品,画廊的主人陈效平正在聚精会神地创作着花鸟画,他的妻子在一旁有条不紊地装裱着一件件书画作品,画廊里不时有人进来看画谈价……“开画廊已经十几年了,现在我主要是创作,家里人进行装裱,生意好得很。”陈效平说:“有了这个平台,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邀请全国的名家来这里给我们授课、交流,以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目前,通渭县已发展画廊320家,书画从业人员达3000多人,年书画作品交易额达5000多万元,有通渭籍中美协会员3人、中书协会员21人,有20多位懂鉴赏、善经营、会管理、守诚信的书画经纪人和一大批依靠书画发家致富的经营能人活跃在书画市场,通过包装推介通渭地方名人、邀请全国著名书画家进行交流、参加书画拍卖会、组织“藏画于民”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书画作品的收集和销售,初步形成了创作、交流、装裱、销售为一体的市场化格局,通渭也因此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书画产业先进县”、“甘肃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为了真正把书画产业打造成该县实施“文旅名县”战略的最大亮点,该县把书画产业的发展纳入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提出了围绕“创建陇中风情书画采风基地”,计划到2015年,把通渭建成西北具有影响力的书画作品集散地,使画廊总数达600家,从业人员达4000人,年交易额达7000万元以上的发展思路。“通过发展,争取把通渭打造成在全国有影响的国内书画家写生基地、当代书画名家交流基地、国内各艺术社团和院校实践基地、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西北最大的书画销售市场,使这一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加大。”通渭县书画院院长张晓燕说。
责任编辑:方健红
免责声明:本新闻、资讯和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