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天津讯 倪元锦 1月16日,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龙年春节“赏年画,观民俗”系列活动在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拉开帷幕,讲述“过年那些事儿”。
走进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大厅悬挂着中国最大的年画作品——长8.5米,高2.4米的巨幅年画《大过新年》,展现新春之际家家户户“包饺子”、“放鞭炮”、“拜年”、“张灯结彩”等喜庆场面;两边是为龙年春节创作的8幅龙年题材年画。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始于明末,流传至今已400余年,其造型方式和艺术风格汲取了中国工笔重彩画和民间版画的精华,是百姓辞旧迎新、祈福平安的重要载体,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珍藏馆内的《灶君之神》是民国时期著名年画。年画正中是灶王爷和灶王奶奶“双座”神像;年画下方的聚宝盆两边分别是一只公鸡和一条狗,喻义‘鸡犬宁家’;年画配文是二十四节气表。此外,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还展示了《新年吉庆,大发财源》、《家堂》等经典年画。
责任编辑:方健红
免责声明:本新闻、资讯和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