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乃珖 号璧寿翁,1911年生,福州市人。福州画院终身名誉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中国工笔画学会顾问、福建省政协五、六、七届常委、福建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福州市文联名誉主席、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出版有十余册画集,作品有《水乡春色》、《荷萍》、《灵山秀水育新苗》等。
精花卉、翎毛、走兽、蔬果、时鲜、亦工山水、人物。在意境、取材、构图、造型、用线、敷彩以及题款、钤章诸方面均大大突破前人藩篱,对当代中国绘画继承、发展作出突出的贡献,是当代中国画坛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一名德高望重的艺术教育家。曾捐资百万港元于社会公益事业,清名远播海内外。传记载入各种版本世界名人录辞书名鉴。
在20世纪的后半叶,先后活动于西安和福州的画家郑乃珖,花鸟、山水、人物画并工,尤以花鸟画成就卓异。他的工笔花鸟画,涵括传统,吸收新机,别开生面,不仅拓宽了题材,而且在艺术表现上独出心裁,成为几大风格之外的独秀一枝。郑乃珖,堪称20世纪花鸟画复兴中贡献突出的重要画家之一。中国花鸟画历史悠久,早已形成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传统。但至郑乃珖出生的清末,由于浅学之流的盲目师古与脱离生活,不幸丢失了优秀传统,导致了造型平板化与画法公式化的衰变。当郑乃珖走上绘画道路之际,中国画坛已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有时之士正按着“借古开今”或“引西润中”两种途径振兴中国绘画。在工笔花鸟画的振兴中,画家普遍重视了“师法造化”与对物写生,但因对传统或外来画法的取舍不同,形成了多种新风格。主要有四种:一种是取法宋代院画的“双勾重彩”风格,以于非闇为代表;另一种是兼容宋元文人工笔画与日本画的“疏淡精匀”风格,以陈之佛为代表;第三种是吸收郎士宁画法的:“写实”风格,以刘奎龄为代表;第四种是借径任伯年的“白描”风格,以陈子奋为代表。从30年代到50年代,后起的工笔花鸟画家大体分别追随以上四种风格,或在其间徘徊。然而,开始向福建叶翰侯学习传统绘画,稍后又受教育刘海粟的郑乃珖,却靠着师法自然、挥发个性、广取博收和融会贯通,在上述各家之外开创了一种综合性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以“借古开今”为主,亦适当“引西润中”,不仅实现了白描与重彩、水墨与没骨的统一,而且把写实与装饰巧妙的结合起来,更在工笔画中融入了小写意画法的成分,从而前所未有的扩大了艺术表现力。在这种与众不同的独特风格中,郑乃珖从构图、造型、笔墨到设色都进行了旨在突破前人的探索。但最成功的超越是在对比运用已有的画法上,或以白描对比没骨,或以勾勒重彩反衬白描,或以粗托细,或以燥显润,或以写映工。而更引人瞩目的突破还在于取材或立意方面,就取材而言,他不仅善于画八闽的水仙和兰花,陕北的谷穗与丹柿,而且能画前人所未画的海鲜、果蔬、诸如龙虾、螺、蚌、蚶、蚬、龙眼、羊桃、地瓜、粽子、西红柿和无花果等等,这些无不被他以巧妙的构思,精心的构图,生动的造型,灵活的勾勒和合宜的赋色,一一收入图画,匠心独运地讴歌了生活风情。用“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容他的艺术,是最恰当不过了。画家晚年亦偶作小写意花鸟,风格与他晚年致力的山水画同一旨趣。这种山水画大刀阔斧,纵横挥洒,在气势磅礴中可见墨韵的华滋和精神的遨游,与其工笔花鸟画的细腻精到全然不同,从中可以看出画家追求“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另外一面。
郑乃珖作品欣赏(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
郑乃珖作品欣赏(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
郑乃珖作品欣赏(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
郑乃珖作品欣赏(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
郑乃珖作品欣赏(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