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下了很大的决心,宁可三五年之内成绩受到一点影响,也要把辽宁书法的基础打牢。”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胡崇炜说。
11月30日,一场特殊的书法展览在辽宁省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作品多达450余幅,参观者络绎不绝,现场人头攒动。与大多数展览不同的是,开幕式上看不到任何嘉宾,没有剪彩仪式,也听不到领导讲话,反而在中庭位置简单摆放着几张桌子,几位学者轮流上场,为欣赏书法展的群众作学术报告。如此鲜见的展览模式是为了吸引眼球,还是为了制造噱头?两者都不是。胡崇炜告诉记者,这是一次以重塑书法传统为目的的展览,有关展览的一切设计都着眼于艺术本身,“我们就做跟书法艺术本身有关的事情,踏踏实实地办展览,务实不花哨。 ”
为了强调传统的重要性26年来首次举办全省临帖大赛
“辽宁省首届新友杯书法临帖大赛获奖作品展暨临帖与创作学术报告会”于11月30日至12月3日在沈阳举行。辽宁省书法家协会自1985年开办首届临帖班以来,第一次举行全省范围的大型书法临帖比赛,无论是参赛人数,还是征稿数量,又或者是作品质量,都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
大赛从2010年年底开始征稿,分为老、中、青三个组别,截至2011年2月末共收到2100多人的临帖与创作作品近4400件,其中,中年组近1100人,老年组近500人,少儿组也有近600人。胡崇炜表示,参赛作品的数量、范围和质量都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大赛提倡作者学古法用古法,从临帖作品到创作作品均会认真考量每位书法作者的入帖与出帖的能力和水准。经过专业评审委员会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审,一批传统风格明显、基本功扎实、水准高的作品最终获奖。
在大赛的征稿启事中很明确地提出,举办此次活动的目的和宗旨是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辽宁省书法艺术的整体水平,巩固辽宁书法在继承传统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扩大书法在群众文化中的影响力。 “传统”成为本次大赛最主要的关键词。学习传统、把握传统、继承传统,是辽宁书法艺术建立和发展的根基,也是支撑其特色和优势的重要力量。但是,近年来,偏离传统、扭曲传统甚至是抛弃传统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我省书法界内部多次展开讨论和反思,因此,决定通过一次大型的临帖大赛活动来重新强调传统的重要性,强调传统对书法艺术长远发展的推动作用。省书协主席王丹与省书协主席团对辽宁书法当下的发展思想和引导主要强调六个字:“精读,精临,精创。 ”
书法艺术必须坚决守护传统偏离传统的任何创新都只是皮毛
“学传统,抓临帖”是辽宁省书法家协会的优良传统,胡崇炜告诉记者,1985年,省书协举办首届临帖班,至今已历26届,平均每年培训200多名书法骨干,“辽宁的临帖在全国书法界也是具有较大影响的,不夸张地说,目前省内有一定名气的书法家都是从临帖起家。今年举办临帖大赛,目的就是为了把辽宁临帖的好传统继承并发扬下去。 ”
“临帖是认识、理解和掌握书法法度与精髓的过程,同时,还是理解古人艺术观的过程,更是书法家提高境界、深化传统的必经之路。”胡崇炜介绍说,临帖是使辽宁成为书法大省的重要凭借。去年12月省书协换届以来,主席王丹领导主席团提出了敬老、举贤、务实、创新的工作方针,一年来省书协延续过去的好传统,以临帖为主导开展了一系列重大活动,临帖大赛的举行可以视为辽宁书法界弘扬传统、继承传统的一个新起点。
胡崇炜坦言,最近七八年,辽宁的书法艺术发展呈现出徘徊不前的状态,“辽宁书法是从临帖起家的,也是以临帖在全国著称的,省内的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临帖临了很多年,不少其他省份也在学习我们的经验。不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在临帖的过程中不忠于原帖,单纯追求意临,过度追求特殊效果,心态浮躁,急于求成,偏离了传统,结果造成了停滞不前的状态。为了改变这种状态,为了打好基础,省书协从2010年开始提出"抓传统、抓临帖"。 ”
“书法艺术必须坚决地守护传统,偏离传统的任何创新都只是皮毛。只有在传统中扎根,才会真正收获成果。对于书法来说,学习传统的唯一方式就是临帖。”胡崇炜强调说,“对古帖"精读、精临",把根打牢,才能进而"精创"。学传统、抓临帖,是辽宁从书法大省向书法强省迈进的必经之路。 ”
边展览边讲课浓厚的学术色彩带出回归传统的决心
字典里关于临帖的解释很简单。临帖:将字帖置于案前,观察字的形态、结构、笔画,领会其精神,再下笔摹写。这一过程相信是每一位书法爱好者都曾经经历过的,也是书法研习道路上成长的关键起点。不可否认,临帖是学习书法的重要方法。正如胡崇炜所说,只有踏踏实实地临好帖,才能真正认识、了解并掌握传统,进而融会贯通、为己所用。
展览开幕式上,鲁迅美术学院教授马新宇、沈阳师范大学教授杨宝林和辽宁省书法家协会理事韩忠浩各自进行了学术报告,内容均围绕临帖展开。他们的切入角度各有不同,但都深入阐述了临帖的方法、重要性以及临帖与创作之间的关系。在书法展期间同时举办学术报告,参观者既可以浏览书法作品,同时又可以听报告,学习临帖的基本知识和意义。不少参观者甚至背着自己的作品来到展会现场,还带着笔记本,边听边记录。新颖的形式为整个展览赋予了十分浓厚的学术色彩,真正表现出了省内书法界回归传统、打牢根基的决心。
本报记者/王 研
链接
临帖五要
一、临帖要会选帖,这一步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学书的走向及深度,甚至成败。
二、临帖要“三结合”,即临帖和读帖结合、临帖和摹帖结合、临帖和背临结合。
三、临帖要临一帖,不可朝三暮四,一帖没学好即改弦易辙。
四、临帖要持之以恒,只有每天坚持临帖,时间久了,才能学有所成。
五、临帖要和 应用结合起来,临帖是为了掌握书写技巧,提高书写能力,以服务于运用。
责任编辑:陈晓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