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鹏城,深圳文艺界迎来了又一盛事:深圳市文联第六次代表大会隆重举行。此次大会上,市领导向全市文艺工作者们提出了殷切希望:牢记崇高责任,努力唱响时代主旋律;坚持源于生活,努力打造群众喜爱的精神产品;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开创文艺创作新天地;大力推进文艺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的创新,使文艺创作的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得到充分发展;坚持德艺双馨,努力成为人民推崇的文艺家。
市领导的讲话令罗湖区全体文艺工作者深感振奋,备受鼓舞。面对新形势和新使命,罗湖区委区政府迅速采取新举措,日前设立了“罗湖区文联美术书法创作基地”,以此激发全区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实现罗湖美术书法创作成果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市民群众,最广泛地满足市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 深圳特区报记者 袁粮钢
贯彻会议精神罗湖出实招
9月23日下午,即市第六次文代会闭幕的次日,“罗湖区文联美术书法创作基地”便公开亮相,这是该区建设文化强区推出的又一具体举措,也是罗湖区委区政府重视城市文化建设,推动罗湖区文艺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体现。罗湖区上百名文艺工作者在罗湖文化公园济济一堂,欢欣鼓舞,用行动贯彻落实市文代会提出的“立足新起点,牢记新使命,为率先实现文艺大发展大繁荣作贡献”的发展目标,把基地揭牌和“秋·罗湖区中青年画家中国画展”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新起点。
“罗湖区文联美术书法创作基地”位于绿树掩映的罗湖文化公园,环境幽雅,紧邻罗湖戏曲台、罗湖老干中心、罗湖画院等文化艺术机构,文化气息浓郁,艺术氛围祥和。基地所处的“文园阁”建筑面积320多平米,设有展览厅、创作室等基本设施。这里不仅是激发艺术家们创作灵感的理想场所,同样适合于举办美术书法展示、创作、交流、笔会、沙龙、讲座等活动。
基地揭牌正值市文代会圆满闭幕之际,因此罗湖的这一实招也受到了省市文联领导的高度重视,省文联专职副主席廖曙辉、市文联主席罗烈杰、副主席梁宇、兼职副主席兼市书协主席陈钦硕等亲临揭牌仪式现场,对基地的揭牌表示热烈祝贺并和罗湖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刘石磊等一道,为基地揭牌并为随后举行的画展剪彩。
据介绍,在参展的罗湖区8位中青年国画家中,有崭露头角的新秀,也有在全国小有名气的画家。这些墨色秀润、形神兼备、风格各异的中国画作品,体现了画家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也体现了画家们对艺术创新的渴望与追求。这些绘画作品在繁荣罗湖美术书法创作的同时,必将为丰富辖区百姓的文化生活扮演重要角色。
创新基地成繁荣文艺平台
据罗湖区文联主席郑钢坚介绍,近年来,罗湖区美术书法创作十分活跃,成绩斐然,尤其是水彩画,已经成为深圳美术界的一张亮丽名片,其中数百幅作品在国家、省、市各级展赛中入展获奖,因此罗湖艺术家堪称深圳美术书法创作队伍中的一支劲旅。然而,这些年来,罗湖区的艺术家们一直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创作、展示平台。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罗湖区委宣传部(区文体局)领导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在区文化公园的支持下,区文联利用其在文化公园所属的“文园阁”画廊资源,成立了“罗湖区文联美术书法创作基地”。
省文联专职副主席廖曙辉就此认为,目前广东正在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按照省文联的工作思路,希望文艺界能够成为一个大联合体,经常进行上联、下联、左联、右联,而罗湖区成立这一创作基地,无疑为实现这种大联合搭建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刚刚就任市文联主席的罗烈杰对罗湖区在寸土寸金的罗湖中心区拿出这样一块黄金宝地作为创作基地的举动予以了高度评价。他认为,此举不仅是罗湖区委区政府贯彻落实市文代会精神的具体举措,同时也体现了罗湖区委区政府对文艺创作的高度重视和舍得投入,表明了该区建设文化强区的信心和决心,因此这是一个极富远见的举措。
据介绍,未来5年,罗湖区文联拟将该基地建设成罗湖文艺界的重要艺术展示窗口和交流平台,最终实现将其打造成罗湖乃至深圳重要的书画艺术品牌阵地的目标。可以说,该基地也是罗湖文化建设的又一亮点。正如郑钢坚向记者强调的那样,这个基地虽小,但其作用不可小觑,它必将成为一个艺术成果孵化器和培育新一代艺术家的摇篮。
根据罗湖区文联的设想,该基地将不定期举办美术书法展,积极推进罗湖书画艺术的展示和传播,充分展示该区优秀画家、书法家的最新力作,同时引进外地艺术家来深办展,进驻创作基地进行艺术创作,让省文联提出的文艺界大联合成为现实。此外,区文联还将根据创作需要,不定期举办讲座、研讨会、看稿会等活动,同时经常邀请专业评论家对年轻艺术家的艺术作品进行评判,让年轻艺术家们从中汲取养分,不断提升其创作水平。
郑钢坚最后强调,“罗湖区文联美术书法创作基地”的建成,对该区科学地用好阵地资源和人才资源,以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理念,努力打造罗湖美术书法创作阵地具有重要的意义。她表示,区文联将借助这一基地,抓创作,出作品;抓队伍,出人才;抓交流,出经验。旨在让罗湖的美术书法创作成果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广大市民群众,最大范围地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艺沃土培育出大量英才
可以说,罗湖是一块文艺创造的沃土,这些年来,罗湖诞生了一批又一批文艺精品和文艺人才,如名扬中华大地的《交响山歌·客家新韵》,电视纪录片《天下客家》,电视片《西藏的天空》,电视散文《发现巴彦淖尔》,歌曲《赛龙舟》、《又唱新山歌》、《客家娘酒》,美术作品《大港雄姿》、《赶工期》、《建设》,散文《疯狂的东门》,摄影作品《光明》、《和谐的旋律》、《记忆深圳》、《开心时刻》、《母亲》等,戏剧小品《乡情》、《父老乡亲》、《最近我不烦》,书法作品有陈捷的《篆刻》、陈守斌的《魏碑》、鞠稚儒的《篆刻》、柯振海的《草书条幅》、于延丰的《隶书对联》等。据不完全统计,罗湖文艺界过去30年获得的国家级奖项突破250个,省级奖项更是达到340个。
此外,罗湖不仅诞生了像蒋开儒这样的著名艺术家,同时还拥有一大批闻名全国的美术家、书画家。记者了解到,罗湖区文联所属的罗湖区美术家协会、罗湖区书法家协会现拥有会员208人,其中国家级会员28人、省级会员57人、市级会员65人。拥有高级职称的有30多人,45岁以下的青年美术书法英才120多人,他们为深圳建设文化强市不断添砖加瓦,如在最近落幕的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上海展区)中,罗湖区有两幅书法作品入选国展,其中包括中国书协会员、罗湖区书协主席于延丰的隶书作品,另一作品是中国书协会员陈守斌的楷书作品。上述作品一路过关斩将,通过五轮激烈角逐,最终在3万多件作品中脱颖而出,充分展示了罗湖书法的实力。另外,罗湖油画家何祯祥的油画力作《大港英姿——盐田港新貌》最近同样入选“光辉历程时代画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美术作品大展”,成为罗湖进入中国美术馆展出的又一佳品。
创作基地的设立,无疑将更有利于罗湖美术书法人才的成长,同时还可加强对中青年书画人才和青年美术书法教师的培养。为此,罗湖区文联将充分发挥区美术、书法协会的作用,推动罗湖美术书法的研究和创作,对在创作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才进行不定期表彰和奖励。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随着罗湖文联美术书法创作基地的落成,记者深信,未来30年从这里必将走出一大批饮誉美术、书法界的艺术家。同时,该基地将为促进罗湖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艺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增强辖区文化竞争力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责任编辑:陈晓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