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进入攻关阶段
艺术家全力以赴创“精品”
记者近日参加“广西近现代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第二次创作观摩会”,走访中了解到创作工程已进入攻关阶段。数十幅油画、国画及雕塑作品,虽然还在不断修改完善中,却已让众多美术家们大呼“震撼”。
作品中,有的再现“金田起义”、“百色起义”波澜壮阔的一刻,有的定格“陆荣廷讨袁”与“桂林保卫战”惊心动魄的瞬间,也有的描绘“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东巴凤革命老区建设大会战”喜庆场面……由自治区文联、广西美术家协会举办的“记录时代·重铸历史——广西近现代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自2009年10月启动,所有作品将于今年11月完成。
广西美协副主席谢麟告诉记者,安排创作任务之初,广西文联、广西美协给签约作者定下的标准就是:精品!不可敷衍,不可平庸!同时,作品要更多地体现广西地域特色。所以,才有一次次的草图展示和评审,才有一次次的作品品评。谢麟接受的创作任务是用油画表现“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他说,这是一个很有挑战意义的题材,各民族群众欢庆游行的场面、贺龙副总理的到来、人们身后的曙光……有众多构思要点。
天刚蒙蒙亮,起义军在邓小平、韦拔群等领导人的指挥下,集结在百色粤东会馆前,激动地等待着起义的号令。画面上,邓小平、韦拔群及起义军战士一字排开,表情或严肃、或凝重、或激动,大炮、枪支、大刀等武器擦得铮亮。画面左角,有闻讯赶来的群众,有小孩兴奋地跑动着……这幅长9米、高3米的“百色起义题材”作品,体现的是画家刘晨煌的创作意图:既有历史的严肃性,又有生活的生动性。
创作中,刘晨煌专程赴京,到中国军事博物馆收集资料,终于收获惊喜——他找到了一张邓小平同志刚留学归来时的照片,比以往艺术作品中的邓小平形象更接近来广西的时间。
油画《镇南关起义》在整整两年的酝酿和构思中,经历了许多周折和思考。作者卢恺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很多历史人物没有留下图片形象,必须全身心投入到历史事件中,去把握历史人物当时的年龄、性格和在战斗中的位置,凭着创作者的感悟和理解去刻画形象。卢恺多次到友谊关、梧州、广州进行实地调查,通过查阅相关历史文献资料,渐渐理清了历史脉络,比较贴切地感受到当年历史的“那一瞬间”。卢恺笑道:整个创作无论是演员造型、场景再现、服装创作,还是气氛营造,都有一种“做大片”的感觉。(蒋林)
责任编辑:陈晓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