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上午,为期4天的华科中华情·海峡两岸书画交流艺术节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正式开幕,来自北京、广西、台湾的30多名书画名家不仅带来了近300幅风格各异的书画作品以供展出,还现场进行创作表演,吸引了上千人前来观看。在持续3个小时的开幕式上,书画家的现场创作占据了大部分时间,精彩创作令人目不暇接,这让平时鲜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名家的书画爱好者大呼过瘾。
听着音乐来画抽象画
与一般书画作品展不同,此次艺术节为两岸书画家的交流笔会预留了大量时间。在开幕式上,前来观看的市民刚坐定,美国著名油画家、雕塑家阿比奥拉·阿基杜拉就开始在3x3米的画布上作起画来。阿比奥拉生长在尼日利亚,上世纪80年代后期移民美国,因擅用信手拈来的环保材料作画,被誉为“绿色革命艺术家”,2008年创作了题为“一日甘霖愈合了千年干旱”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巨幅画像,同年荣获美国奥林匹克艺术家二等奖,并在瑞士洛桑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体育和艺术竞赛中担任评委。
他有个习惯,就是必须要听着音乐画,当一支异域风情的曲子响起,他的身体也有节奏地扭动起来,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他先是用签字笔画出一个人脸的轮廓,继而把各种颜色的颜料涂到画布上,随着音乐高潮的到来,他扔掉画笔,直接用手作画,还不时向画布撒些清水。一曲终了,他的画也完成了,但画布上没有任何形象,记者问他的画主题是什么,他表示自己画的是一幅抽象画,“你觉得画的是什么它就是什么”,问他会不会担心大家看不懂,他表示并不担心,因为“会看画的人应该都看得懂,不会看的人你画得再明显也不一定看得懂”。
20多位名家共画62米长卷
紧接阿比奥拉之后创作的是广西书法家陈沛彬,他用自己独创的“破笔书法”创作书法长卷,30米长的宣纸在地上铺好后,他握着像拖把那么大的毛笔挥洒自如,不到1分钟的时间,有两个成年人平躺那么大的繁体“龙”字跃然纸上,引来现场观众一片惊叹——这幅“龙祖同根”长卷展现了广西书法家的不俗实力。
如果上述两位艺术家的现场创作还算是开胃小菜的话,两岸书画家现场共绘62米长卷绝对算得上是营养丰富的正餐了。在40米长的书桌上,20多位书画家一字排开,其中有本地书画界代表——广西区文联主席潘琦、广西书法家协会驻会秘书长刘德宏、广西书法家协会驻会书法家刘炳玉;有北京名家——中国画院副院长李墨寒、张惠民、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张福铭、傅体书法创始人、中央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傅继英;还有台湾代表画家——两岸和平文化艺术联盟创办人兼秘书长李沃源、台湾著名油画家游守中、金马台澎两岸交流协会副执行长李卉桢……书桌周围挤满了前来观展的市民,书画家们也不受干扰,旁若无人地写字作画,不时还和身旁的其他书画家说上两句。1个小时后,桂林山水、台湾玉山等风景成了长卷的一部分,各种风格、书体的书法也与画交相辉映。
据了解,在艺术节接下来的3天活动里,组委会还将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安排4场“交流笔会”,广大书画爱好者还可以零距离观看两岸书画艺术家现场泼墨表演。
观展市民收获颇丰
记者在现场随机采访了几位观展市民,他们纷纷表示希望南宁多有些类似的艺术交流活动,让他们有机会近距离观赏名家们的创作过程。学画画出身的樊先生今年70多岁了,他看了两岸书画家的现场创作后感叹:“这么多名家同时书写、作画,太有气势了,还有这么人在旁边看,氛围也很好。”看到老同学甘武炎(广西著名画家)也在作画,他特地用手机录下一段视频。在围观长卷的市民中,李小姐看得特别认真,记者和她交谈之后才知道,她只是路过会展中心,看到在举办活动、人很多就过来看看,“没想到还挺有收获的,虽然有些字看不懂,但能看他们现场创作感觉挺好的”。和李小姐不同,张先生是专程来看展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们一家来自河南,现在在南宁工作生活,平时就挺喜欢书画艺术的,听说有这么大规模的活动,就专程带着儿子、儿媳和3岁的小孙子来,“小孩还看不懂这些,就是想让他从小受些熏陶”。
艺术节或成文化名片
62米长卷的创作现场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让参加此次艺术节的书画家们感受到了广西书画爱好者的热情。中国画院副院长李墨寒对记者说:“这两天的活动让我感受比较深的是广西人民对书画艺术的喜爱,但我发现一个情况,会画的人水平非常高,不会画的就一点都不懂,书画艺术在老百姓中还不够普及,这个活动在促进书画的普及上很有帮助。”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张福铭则建议把这个艺术节打造成文化名片:“有这样的机会到南宁来交流我们也很高兴,很珍惜,我把它看成一个交朋友、展示自己才艺的平台,希望组委会能继续把这个艺术节办下去,把这个文化名片打得响响的。”台湾著名书法家曹原彰也表达了共同的愿望,曹原彰说:“10多年来我走遍祖国各地,看到许多家庭、企业、机关里都是几面白墙,我们有这么美好的书画艺术,却没有出现在老百姓家里,这让我觉得心痛,希望艺术节这样的活动能多举办一些,让书画走进祖国的每一个家庭。”对于艺术家们的提议,作为艺术节承办单位之一的广西城市发展研究会,其会长甘越帆表示,这次活动受到了艺术家和老百姓的欢迎,他们正考虑隔几年再举办第二届,把它办成一个品牌活动。
责任编辑:方健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