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传席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谈到当下我国的艺术环境时说,“垃圾馆、垃圾像、垃圾书画,滔滔天下,触目可见。”此言极是。我想补充的是,在这种环境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文化垃圾”。说它特殊是因为孤立地去看,它们兴许都是好作品,可一旦将其置于一定的环境中,它便失去了原有的美感,变得多余了,“垃圾”了。
我举两个例子:朋友说,一次在某城市行车,前有立交桥,他想看清桥名,以确定自己的位置。不料汽车驶过,三个字中竟有两个没看清。原因是字体为行书。朋友特别强调那字很漂亮,应该是名家手笔。但问题是在车流如织的城市道路上,有多少司机懂得书法,或有辨认的时间呢?还有,我所居住的城市有条穿山隧道。隧道口的墙面满饰着壁画。壁画的艺术质量没得说,构图、形象、刻工都不像是粗制滥造。但我从隧道口走过N次,就是不知道壁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开车不可能停下,步行也是匆匆走过,停下便挡了别人的道,哪里容你站下观赏。
上面提到的艺术作品都是高手所为,但放的都不是地方,可见当初策划时根本没有考虑作品与环境、作品与接受者的互动关系。结果显而易见,没有了关系,失去了语境,好东西变得肤浅,文化转为没文化,优秀的艺术家也变成了“文化垃圾”的制造者。
其实,能制造出这种“文化垃圾”的本来就不是优秀的艺术家。理由有二:其一,这个时代的艺术家应该有更高的标准,如果一个艺术家的着眼点仅仅聚在三尺画案那点儿地方,卖弄的仅仅是手头的那点儿活计,尤其是对进入公共空间的艺术作品的创作,缺乏环境认识,不把作品放在一个更大的文化语境中去考量,从而不能让作品与社会,与文化,与时代,与具体的人发生具体的互动关系。往轻处说,他只是一个手艺还算不错,但与时代严重脱节的传统型艺人;往重处说,他根本就是一个因文化味蕾的严重缺失,而无法进入到艺术家队伍中的匠人。其二,如果上述道理都在一个艺术家的文化认知中,只是生怕失去一桩不错的买卖或宣传自己的机会而揣着明白装糊涂,那他就更与优秀的艺术家相去甚远了。因为,表面看他们为城市做了好事、文化事,功德无量。其实,出于功利,他们不惜以文化的名义,亲手为城市制造了“文化垃圾”。这等艺术家算得上优秀吗?
还要提的是艺术家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者之间的恶性互动。对于部分施政者来说,一方面他们可能缺乏对艺术的理解,以为只要是艺术品放到哪里都是可以美化环境的,这便催动他们将艺术当奢侈品任意挥霍;另一方面,他们则完全为了攫取政绩,才无顾忌、无章法地炫示城市的文化排场。而我们的一些艺术家,积极配合并参与施政者的艺术与环境的拼图游戏,仅是为了从中分得一杯利益之羹。他们与部分施政者一道,成为制造城市文化垃圾的合谋。
责任编辑:陈晓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