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就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前景,我提出几点战略方面的思考。因为我们面临一个重大的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因此要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找到中国艺术存在的当代意义?了解中华文化艺术可能为世界的未来发展作出怎样的贡献?在各大文明之间相互碰撞、融合的时代,又如何来做到文化上的自觉和艺术上的认同?有创意的精品力作显得尤为重要。
如今,中国艺术品市场也成为一种文化艺术的创意产业。而且,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文化战略作为艺术价值取向的一种选择,就要知道中华文明是从哪儿来的?是怎样形成的?它的根本是什么?它将到哪里去?这是一种站在文化大背景下,对艺术自上而下的全面审视,更是在这个重大的社会转型新时期,并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值得思考的问题。要提高中国文化艺术的战略意识,就要提高文化艺术认知上的自觉和认知度。要走出国门,可以是商品形态走出去,也可以作为文化形态走出去。虽然这两种形态在走出去面临同一个民族文化属性的问题,即我们既要强调艺术品作为商品形态所遵循的市场规律,同时,又不能忽视艺术品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所存在的文化创造精神与内涵。
根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7月22号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开始讨论并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精神,其中已明确提出要统筹规划,加快建设一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以及落实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与服务出口的政策,扩大对外文化贸易等指示。同时,由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在《关于文化创新问题》一文中明确的指出:“文化艺术是民族的精神记忆,作为民族的灵魂表征和血脉标志,它经由民族古老的祖先传承下来,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更新,又始终保持着祖先的基因和特质,
由此而形成民族共有文化艺术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这也是艺术创造的根本所在,即有根之木,有源之水。因此,创建符合新时期中国当代美术发展的评判标准和价值体系,已成为当代中国美术发展的首要条件,推出一批具有提升民族精神,熔铸中国气派,并具有原创性的当代艺术作品走出国门,才是中国文化事业长久发展的立身之本,才能赢得可持续的发展,并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找到中华文化艺术存在的战略意义。只有这样,中国艺术才能被世人所瞩目,并得到世界的尊重。
基于上述原因,我就中国文化战略定位提供几点设想:
一方面要具备国际性的影响力就必须要以差异性、认同性作为法宝。从文化策略上考虑,如果单从美术方面来说:如果选用油画,它只是西方艺术的核心语言体系,一时难以超越。如果选用中国画,它属中国绘画语言,但是国外的观众一般都难以理解的是:在同一价值与价格的情况下,中国画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创作出一副作品;而一副油画的创作时间,可能需要十几天,甚至几个月,这使得西方大众难以理解和接受。为此,在文化战略上考虑,对于核心稳定的中国美术而言,最好是运载在全球通行的文化艺术媒介之上,这样才能取得接受方更为广泛的传播,获得更为广泛理解与认同。因此,在选择上我们首推中国版画艺术语言,使版画艺术品搭载在全球通行的文化艺术媒介上。首先,中国与西方均有版画创作的语言,而中国又是版画的发祥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特别在木板、水印上有着得天独厚的创作优势和广泛的传统资源。
另一方面,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心目中推崇的鲁迅先生,不单在文化、思想领域有着对中国国民性深刻的揭示,而且在中国的美术领域也有高度的关注。特别在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中,还是位积极的倡导者和参与者,从而推动中国现代版画的产生和发展。鲁迅那真知灼见的深层觉悟,除了对救亡运动的宣传作用以外,同时对传统版画的发掘与整理的贡献,一时是很难去超越的。他能在当时已认识到中国版画艺术的挖掘与推广将是一条黄金矿脉,充分说明了他的深谋远虑。因此,我们应当立足于这位伟人的高度,制定出具有当今意义的战略目标,并在国际格局中打造具有中国文化特点与传统文脉的版画艺术。这何尝不是一种文化策略上的提醒和警示呢?
对于以上的两方面的设想,在所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中,已有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吴长江于《美术报》的一次新年访谈中指出:“通过调研,我们深深感到,打造今天我国对外的国家美术形象,我们是有能力的,也是与国家形象相适应的。我们主流美术好的东西,通过我们两年至五年不断地出精品,有针对性地努力,会有一个好的收获。如有更高层次中宣部、文化部来推动,组织大型的精品展览,调动各种优秀的馆藏资源,加上各种有中国特色的作品,如版画,水印木刻、陶艺、加上雕塑等,有针对性地主动进入欧洲、美国好的展馆,让欧美人士了解中国美术的当代形象。”
就目前而言,中国美术家协会将准备在今年于奥地利维也纳青年美术馆组织“中国当代版画精品展”,展示中国当代版画作品并开展学术方面的交流活动,这将是作为今后更多的中国美术精品走出国门,一次穿针引线的良好开端。打造国家美术形象为导向的工作,已是中国美术家协会正在计划围绕着目标而努力的方向。
英国学者汤因比曾说过:“机遇来临时,必须迎接挑战。”这才是大国的姿态。中国曾有学者提出:古往今来,作为中国艺术家在表现事物的方式或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属性,无论是本着传承或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传统文化的演进与发展,在没有真正了解其真挚而严肃的一面时,我们都不可能获得实质性的成果,更不可能背负观念和表现的双重使命,让中国艺术走向多元和灿烂。要有“创意”,并构建“话语权”,关键在于我们文化语境中渗透了怎样的文化内涵和鲜活的生命意义,又承载了多少的精神维度和价值体系。如果真要抛开这些,也就剥离了艺术的本质,同时更会失去与纷繁世界对话的可能性。
新时期的到来,中国艺术要走出国门,就必须整合中国文化艺术资源,提升创意文化产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凝聚国家综合实力,推出中国当代美术的精品力作,来打造具有创新精神的文化强国,并以中国本民族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当代美术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对这一历史性课题的承担,也是对中国艺术开始走向世界的一个现代启示与未来格局中的一个战略思考。而这必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