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以石鲁、赵望云为代表人物的“长安画派”在北京及
全国的一些城市巡展之后,曾震动中国画坛。他们以表现大西北自然
文化和风土人情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画,用独特的水墨语言,创造性地
继承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
贡献。
五十年后的今天,陕西16位著名画家——刘文西、崔振宽、王子
武、张振学、王炎林、王金岭、江文湛、王有政、张杲、徐义生、郭
全忠、赵振川、张之光、罗平安、王西京、陈国勇,在“长安精神”
旗帜下集体出征,按照五十年前的路线巡展,陆续在北京、上海、广
州展出。130余幅精品力作集中反映了陕西当代中国画的最高水准,也
让人们清晰地感受到陕西美术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而这一历程,构
成了中国美术变革与演进的一个重要侧面。这是陕西美术具有里程碑
意义的大事。
北京:掀起“长安精神”的美术旋风
“长安精神——陕西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展”5月28日至6月6日
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及全国人大
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等中央领导观展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和热情鼓励;
美术界的专家学者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誉;各大新闻媒体也作了重点
宣传报道,参观观众热情高涨,社会反响强烈,在北京掀起了“长安
精神”的美术旋风。
在举行的展览学术研讨会上,薛永年、刘骁纯、贾方舟、殷双喜、
刘曦林、夏硕琦、王镛、陈醉等富于艺术鉴赏力和批评经验的20多位
专家对参展作品和陕西美术半个世纪的辉煌历程进行了深入阐发和高
度评价。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央美院教授薛永年认为,陕西美术
的长安精神,早已经成为全国性的宝贵传统,上世纪六十年代“长安
画派”在北京、上海、广州的巡展,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他们作
品中全新的诗意、不同于古人的笔墨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为中国画的
创新开了生面。他们“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经验,也开
始普及到全国。这次展览不但会给全国同行提供宝贵的经验,为弘扬
民族精神,打造中国形象,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对青年画家的成长,
也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广州:“长安画派”与“岭南画派”的世纪握手
6月17日至7月3日,巡展的第二站定在了广州。
二十世纪初创立的“岭南画派”,以完备的理论体系和兼容、创
新的精神,对现代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半个世纪
前,“长安画派”的巡回展在广州举行,成为两省美术交流的一段佳
话。陕西画坛此次广州巡回展,既是对光辉历史的感怀,也是两大地
域画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一次相互取鉴、相互促进的交流互动,对
于促进陕西美术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美协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认为,我
经常思考“岭南画派”和“长安画派”之间的异同和关系。“岭南画
派”以海洋文化为背景,在吸纳和接受西方文化元素方面是比较突出
的。而“长安画派”艺术家,在很深的传统基础上力求创新和发展,
有很深厚的艺术积淀,追求雄强、厚重、质朴,和当时的一些题材紧
密结合,成为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一种典范。今天,我们所看到的“
长安画派”16位艺术家的作品,依然秉承着“长安画派”的精神,延
续着这样一个发展方向,而且更加注重水墨本身的表现方法和当代性
探索,拓展了“长安画派”的发展空间,给我们水墨当代性的研究和
探索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成果。
“在当前商品意识浓厚的浮躁状态下,陕西画家以自己的执著和
真诚告诉我们,作为艺术家,在这样的时代氛围和社会背景下如何坚
守一个艺术家的独立性和原创性。我想这也是这个展览给我们广东美
术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广东省文联主席、著名作家刘斯奋在
研讨会上留下感言。参观的很多专家学者和普通观众反映,通过这次
展览让他们领略到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所蕴含的深
厚文化底蕴。
上海:“南北对话”寻求发展思路
7月14日至7月27日,此次巡展的最后一站在上海隆重举行。
“海派文化”在吴文化基础上,融合开埠以后传入的欧美文化,
逐步形成古老而又现代、传统而又时尚、开放而又自成一体的独特体
系。近代以来,“海上画派”在中国画的发展历程中,致力于传统与
平民审美意识的时代表达,涌现出一大批在中国美术史上产生深远影
响的大师巨匠,为中国画的现代转型作出了杰出贡献。
此次沪上巡展,是陕西美术与“海上画派”的积极互动,互相交
流,有利于吸收文化滋养和现代因素,更深层次地审视自身的优势与
局限,为实现长远发展寻找经验,寻找思路。
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上海青年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会长李磊说,
这些气局宏大的作品给我们的震撼如同黄土高原和西北的名山大川一
般。在这些作品面前,会觉得个人非常渺小。这个展览可以概括为两
句话:保护、继承中华文明资源;改革创新,开风气之先。展览给上
海美术界带来一种强劲的新风,带给上海艺术家和观众震撼和感动。
同时,我们也期待今后能够与陕西美术界在更多领域(比如油画、雕
塑和民间艺术等)有更加密切的互动和交流。王西京提议,上海美术
界的朋友们也可以到我们陕西去展览、讲学和交流,看看陕西这么多
年的变化,在这种交流互动中,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建立更加牢固
的友谊,为两地美术事业的发展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西安:让“美术重镇”实至名归
载誉归来的“长安精神——陕西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展”,8月4
日亮相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期盼已久的家乡父老终于欣赏到了16位名
家的130幅精品力作。
一幅幅“大气度、大手笔、大写意”的山水、人物、花鸟等巨幅
作品,博大、雄强、刚健,鲜明特点令人振奋,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激
励。有观众在议论:能够给予我们一种精神上的激励。
西安展览除了作品,展出的还有各地巡展盛况资料,以及邵大箴、
贾方舟、皮道坚、鲁虹等数十位全国顶尖文艺评论家对“长安精神”
的独到解读,让普通观众在欣赏了“长安画派”的精湛艺术的同时,
又增加了书画鉴赏理论知识,了解了“长安精神”的内涵。
8月4日下午,“长安精神·陕西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汇报展座谈
会”在西安宾馆举办。与会的画家、评论家对“长安精神”画展给予
了高度评价,认为展览不仅强调了画家的艺术个性,而且还在学术上
达到了一定高度,是一次学术很严谨的展览,而参展的16名画家无疑代
表了陕西国画的整体水平。著名画家、陕西省美协主席王西京表示,
陕西是美术资源大省,陕西美术界在沉寂多年之后,是到该推出去的
时候了。本次巡展,既是面向全国进行展示,同时也是审视自我,为
看清未来、找到方向作出努力。
著名画家刘文西为了更好地参加本次画展,放弃了自己准备在杭
州举办的个展。在研讨会上,刘文西表示,从“长安画派”到“黄土
画派”,陕西的美术发展依旧要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发挥自己
的长处,让“美术重镇”实至名归。
(本报记者 王淑玲 实习生 李星棋 王 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