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18年的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这所学校由蔡元培先生倡导创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国立美术学校。此后该校几经易名,1923年更名为国立北京美术专门学校,1925年更名为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1927年,北京九所国立高等学校合并为京师大学校,艺专成为其美术专门部。1928年又更名为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1934年恢复为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抗日战争时期,它于1938年南迁至湖南沅陵,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合并,成立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后经贵阳、昆明迁至重庆。抗战胜利后,北平、杭州艺专分别迁回原地。
1946年,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徐悲鸿重新组建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在动荡不安的时局下,他克服种种困难,收回帅府园校址,广纳艺术精英,以“为人生而艺术”为目标,在爱国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强调现实主义创作方法。1949年11月,该校与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系(前身是1938年创建于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合并,成立国立美术学院,毛泽东主席题写院名。1950年1月正式定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归文化部管理。20世纪50—60年代,中央美院融合了徐悲鸿的写实主义艺术思想、延安鲁艺“艺术为人民服务”的现实主义创作理念和苏联的写实造型的教学体系,体现了新中国文艺政策的方向。期间的经典作品有徐悲鸿的《人民慰问红军》、艾中信的《东渡黄河》、李宗津的《抢夺泸定桥》、吴作人的《过雪山》、周令钊的《五四运动》、罗工柳的《地道战》、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等。
(书画新闻责任编辑:方健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