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是自立于世界美术之林的一朵奇葩,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与西方绘画同时构成世界绘画的两极,自有它的特点和优长。
但近百年来,中西绘画的剧烈碰撞,中国画在艰难中前行,当前已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期。中国画家在对中西绘画异同的思考,对中国绘画特质的研究中,努力探索中国画这个古老画种在新的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发展和走向,这始终是中国画家强烈的文化情结。
那么中国画有哪些特点和优长能提供给世界呢?
中国画千年不衰,在于有可持续发展的“写意观”。
从世界当代文化视野研究中国画的特色,探索中国画的民族性,探索中国画对人类精神生活的现实价值,以及东方美学的世界性贡献,要从这个画种的历史和成因上来分析。
一千多年来,中国画按照中国人的哲理、文脉和画理延绵不绝地发展着,丰富着,自成体系。它的融汇能力使其超越了美术的范畴,而成为综合性文化的载体。近百年,在东西方绘画强烈的碰撞中,激活了我们传统文化中的深层基因,使其焕发出了自身的强大生命力并产生了鲜活的文化转型。中国画家已把西方的造型手法和形式构成等优秀成果成功融入了中国画中,增强了“再现”的能力和“表现”的宽度,使中国画发展的道路更加宽广。
然而,当代西方美术的发展是断裂的,虽然流派纷呈,在艺术理念上是以标新立异,颠覆传统,制造新奇为主旨的当代艺术。西方美术已经走上了反艺术、伪艺术的路,一片迷茫。中国艺术家如果把西方的当代美术看成现代,看不到自己的优长,完全去效仿学习西方,在审美标准上对传统产生质疑,是很危险的,认识不到中国画是源远流长的长江大河,有着很强的融汇能力、吸收能力、更新修复能力和更新吐纳能力,我们应有足够的文化自知和文化自省。
中国画所以千年不衰,与时俱进,在于它的“写意观”。写意,既是中国绘画的一种表现手法,又是中国画的艺术观念。所谓写意,是画家对社会、对时代、对民族文化和对自然深邃体察的总合,借助笔墨,立意为象,它不同于具象的模拟和抽象的不似。
早在一千多年以前,中国画的写意观已经基本形成,并在理论上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迁想妙得”、“意在笔先”、“缘物寄情、物我交融”、“神遇而迹化”、“似与不似之间”、“妙得生意而不失真”等等,都是中国画写意理论的精华。
在写意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画既重客观,又重主观;既有具象的内容,又有抽象的概括;既有再现的因素,又有表现的因素。这些对立的因素在中国画中没有互相排斥,更不是机械拼凑,而是有机地合成为一种审美要求。这一理论不会排斥对一切艺术形式的吸收,而且有极强的融汇性,也为中国画走向现代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中国画不会固步自封,不会断裂,而是有着不断发展的旺盛的生命力。
中国画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性。
与西画相比,中国画更讲求哲理性、诗性、书写性、精神性,不是纯绘画。西方艺术的发展,更多受到科学、医学、如解剖、透视以及雕塑和建筑的影响。充分认识两种绘画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文化含量,有助于中国绘画特色的弘扬。
从世界范围看,现当代绘画艺术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不是风格不多,不是创新不够,不是技术不佳,而是全球性的精神品质苍白、下滑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坚守中国画的文化内涵,加强中国画的精神性内涵,将会对世界艺术的发展起到导向性作用。
就拿我所从事的花鸟画而言,二十年前,我带着一个课题——研究西方绘画是怎么表现草木鸟兽这些自然景物,而专程去了欧、美和非洲,作中西绘画对比性研究。结论是:中国花鸟画不但在表现题材的广博上占有优势,而且在对精神性内涵的表现方面也独具特色,精神内涵的博大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中国花鸟画表现的是生命精神、不是浅层次的肖似,这与西方的动物画、植物画、静物画是有本质不同;二是中国花鸟画把表达作者的精神、情感定为第一要素;三是中国花鸟画追求较深的文化内涵,当代花鸟画正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在表现时代、歌颂生命、保护环境、关爱自然、呼唤和平等方面,显示出它特有的作用和生命力,这正是中国画的优长。
中国画有望成为世界上最普及的画种之一。
这是我的希望,也是我的预言。毋庸置疑,中国画在中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众多的爱好者,极其普及,广大的业余爱好者的积极投入是中国的重要美术现象。
那么中国画能不能在国外普及呢?这是有望的,随着中国国力的加强,西方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中国绘画的优长是会被外国人认知的。能得到外国人的理解和喜爱,并进一步把握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中国画好学,好学的原因是因为中国画的程式性很强。“程式”是艺术家对生活长期的积淀,对艺术语言的高度概括,也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特色。中国的诗歌、戏剧、绘画,都注重“程式”,程式是特定艺术形式中最稳定的内在结构,也标志着它的高度成熟。相对西方而言,中国画对程式的创立、运用是特别重视的。历代有成就的中国画家,都在努力创造新程式,如郑板桥的竹子,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由于中国画的程式化特点容易掌握,掌握后会达到一定艺术高度,可以自娱,也可娱人,因此许多外国人也很喜欢甚至痴迷,也有望中国画的大普及。
中国画还有许多优长,如中国的造型观、写生观、创作观、散点透视法,中国画的色彩,以及反映在画家意识深处的天人合一等深层次的艺术观念,这些都值得深入研究,不再一一赘述。
加强中国画播布的三点建议:
请让我借用鲁迅先生《播布中国美术》中的播布一词。播,当然是传播,播种,布指散布、布列。是指有计划,有重点地宣传、传授、弘扬中国画艺术。
中国画不仅是一个画种,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载体,承担着一种特殊文化使命,在当前新一轮的文化竞争已经渗透到地球的各个角落,文化是否同样具有全球化的危险,因此,能否建立体现我们的审美观和文化价值观的面向世界的美术平台,对中国画的大力播布将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力加强中国画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学科建设。
中国古代画论非常丰富,浩如烟海,需要梳理。当代中国画的理论研究缺少规划,在对民族美术的总体认知方面,对中国美术价值观,对世界及其贡献方面的研究很不够。直到现在我们还找不到一本较权威的《中国画概论》。
我们需要学术性很强的专著,又要有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普及中国画知识的读物,让老百姓、外国人都能把握和理解。
这是一个大工程,国家曾经拿出一个亿来搞重大题材的绘画创作,也要精心组织中国画理论建设工程,这需要政府倡导,文化部门、研究机构,美术院校通力合作,定出课题,特别是对中国画的民族特色和当代价值的研究。对港台美术、东方美术、全球华人美术,从深度、广度上展开,以树立中华文化和东方文化在世界上的整体形象,建立当代中国画的价值标准和品评标准。基础理论建设政府应是引导者、组织者、投资者,各艺术单位和专家学者都应该积极投入。
(二)、加强对外宣传。
中国美术对西方的影响远不如西方美术对中国的影响,当“西风东渐”的时候,中国画经受了炼狱式的考验。当前的现状是西方人对中国古代美术是尊重的,对现代中国美术是漠视的,不甚了解,更有部分别有用心的人对“中国制造”的美国式现代艺术给予大力扶植。
中国当代主流美术没有引起西方人的关注,很少有人能进入中国美术的深层,他们不了解中国美术的当代成果,不了解中国美术的现状和环境,他们用西方的美术理论来理解中国画。
建议加强中国美术的写作、翻译、推介工作,要把写作翻译工作当一个工程来办,要大力培养美术翻译人才,我们太缺乏精通美术史论、美术批评、美术技法术语的翻译人才。
我们没有研究西方美术的专门机构,对西方文化入侵也缺少对策的研究,对外美术宣传经常打不到点上,这是关系到文化安全和创造中国美术世界生态环境的大问题。
我们要选出真正的有代表性的好作品,走出去,找准舞台。参加有影响力的国际展,力求进入国际一流的美术馆、博物馆。有计划地组织展览、交流、写生、讲学等活动,以扩大在世界的影响。着重利用我国设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中心,特别是孔子学院,以及开办有汉语专业的国外高等院校,开设中国书画课程。
(三)、加强对中国画教学的研究和教材建设。
中国画教学,以往是师徒制,薪火相传。自从美术开办院校以来,美术教育基本在西方学院派教学的框架中,中国画教学始终在探索,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画学院派教学逐渐形成体系。
但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画教学在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法的建设方面做得还很不够,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教材,基本上是各院校自行制定,甚至是以教师本人的教案为主。我认为建立与西方美术教学不同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书画教学体系,应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教育部应该牵头,探索培养中国画优秀人才的新路子。
在中国画专业教学中,增加中国文化的比重,在西画专业,特别是在占美术院校学生大多数的设计、动漫等专业的学生中加强中国画理论和实践的教学,以培养民族的审美观。建立中国画教学的评估体系,加强对书画鉴定、书画市场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对外交流人才的培养。
本文作者:郭怡孮(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主任)
(书画新闻责任编辑:方健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