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深圳讯 记者 王凯 由国家文化部批准、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深圳画院承办的“第七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12月14日在关山月美术馆举行,两年一度的“水墨艺术盛宴”由此拉开帷幕。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联副主席陈晓光,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诸迪,中国美协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吴长江,文化部艺术司文学与美术处处长安远远,文化部文化科技司教育处副处长刘玉普,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钱林祥,深圳市政府副市长吴以环,深圳市政协副主席林洁,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局长陈威,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罗烈杰,深圳市文联副主席谢君心,台湾师大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黄海鸣,台北艺兰斋美术馆馆长陆挺,台北当代艺术馆馆长石瑞仁,香港艺术馆馆长邓海超,日本福冈亚洲艺术馆馆长安永幸一,韩国展览顾问、著名画家张相宜,湖北美术馆馆长傅中望,上海美术馆副馆长张文庆,著名美术评论家、华南师范大学教授皮道坚等嘉宾出席展览开幕式。本届双年展由主题展、新人展、专题展和邀请展4部分组成,形成“笔墨新境”、“新语传韵”、“水墨新人”、“在线人间”和“香港水墨”5个单元展,展场分布于深圳画院、关山月美术馆、华·美术馆三大展馆。展览特邀140余位国内外著名艺术家参展,其中包括18位来自美国、英国、丹麦、法国、德国、日本、挪威、西班牙、瑞典等国家以及40位中国港台地区的艺术家,共展出作品300多件。
对水墨艺术的探讨,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从1998年至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一路走来始终围绕“传统水墨在当代的传承和革新”主题,已成功举办6届。深圳市文联主席董小明指出,“第七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力图较全面地展现水墨艺术的当代形态,持续研究传统水墨画在当今文化语境中的生存和转型课题,探索其传承和革新的方式和路径,推动水墨艺术的时代特色、民族身份和新活力。
本届水墨双年展的策展人之一、理论家严善錞告诉记者,深圳水墨双年展所寄予的希望并不仅仅是完善一个展览的体系,其背后还有一个深入的文化课题,展览组委会的意图在于借助该项活动营造一个更为开阔广泛的水墨概念。
本届展览进一步打造水墨意义的开阔性,尽管艺术形式并不囿于纸上,但各种元素都是统一在“水墨”的旗帜下。主题展的“笔墨新境”和“新语传韵”单元,分别从用传统笔墨描绘全新题材、多种艺术媒材融合水墨元素呈现传统意韵两个方向切入,探讨当代水墨艺术的革新与传承。
由香港艺术馆策划的本届展览的邀请展部分,是深圳水墨双年展的国际交流平台。展览按照时间顺序分为“新曙光”、“新时空”、“无限”和“书画新变奏”4个部分,呈现香港在水墨领域半个多世纪的探索成果。由于香港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文化生态,其水墨艺术的发展和现状,对研究传统水墨的现代转型具有启发与借鉴意义。本届展览最引人注目的是两个新加入的单元,分别是在深圳画院展出的“水墨新人”展和在华·美术馆展出的专题展“在线人间”。“水墨新人”是针对艺术学院在校学生而特设的一个主题展。“在线人间”专题展意在展示和研究水墨绘画的延伸品种,即中国的连环画艺术和中外古今的多种绘本插画艺术,以及它们在当代动漫艺术中呈现的全新生存状态。展览以线条为主题,采取深入浅出的分区形式展出,作品包括文献、原稿、装置、动画、塑像等形式。参与的艺术家不仅涵括与连环画有渊源的水墨画家,也涵括当代动漫领域的国际创作者,约近40位。美术理论家皮道坚指出,水墨这几年的延伸与突围,是业界一直关注和审视的问题,本届水墨双年展一定意义上进一步扩大了水墨的本性和水墨所能包含的文化体系。特别是“在线人间”这一环节,让我们回望历史的记忆,进而通过这种记忆审视我们今天观看理解水墨艺术的方式,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策展立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