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29日电(记者岳瑞芳)29日于此间举行的2010北京保利5周年秋拍预展上,包括南宋宫廷画《汉宫秋赋图》在内的12幅《石渠宝笈》著录作品同时现身。
《汉宫秋赋图》有典型的南宋院体风格,是南宋宫廷画家笔下的上乘之作,描绘了最早的汉武大帝御荣,这幅作品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乾隆帝曾为其御题引首及诗作。
除《汉宫秋赋图》外,还有与北京故宫索靖《出师颂》卷原为连璧的宋末元初张达善的《索靖出师颂后跋》一卷;在英法联军侵入圆明园时损毁的元代王蒙《幽壑听泉图》轴;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被列为上等成一的明代宫廷画家吕纪《芦雁图》卷;文徵明为陈淳而画、又曾入项元汴之手的《吴山秋霁》卷;长达17.17米、描绘花卉近七十种的明代周之冕《百花图》卷;乾隆曾临摹、后为黄君璧收藏的董其昌《临淳化阁帖》册;陈继儒的《云岩萧寺》轴;乾隆御题诗对开的王榖祥《花鸟册》;乾隆巡视河南嵩阳书院时的写生《汉柏图》等11件《石渠宝笈》著录作品也将一同现身拍场。
《石渠宝笈》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宫廷编纂的大型著录文献,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著录了清廷内府所藏历代书画藏品,计有数万件之多。作为我国书画著录史上集大成者的巨著,《石渠宝笈》所著录的作品汇集了清皇室收藏最鼎盛时期的所有作品。目前一套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一套现存台北。
据悉,《石渠宝笈》中所收录的书画精品,都曾为宫廷所珍藏。清末及民国初年,溥仪以赏赐等名义,使部分书画名作散失;出宫时还将大批藏品迁离紫禁城,至伪满洲国结束期间,部分藏品失散于民间甚至海外。因此,《石渠宝笈》成为了目前挽救这批失落国宝的最重要的线索。
虽然收藏界也有人认为《石渠宝笈》著录的并非全部是精品和真品,但若能验明正身为《石渠宝笈》著录中的画作,往往也会身价倍增,成为拍卖会中的焦点。在刚刚结束的嘉德秋季拍卖会上,被《石渠宝笈》著录的王羲之草书《平安帖》和陈栝《情韵墨花》就分别以3.08亿元和1.1368亿元的天价拍出。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