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8日上午,上海美协九届四次常务理事会在上海市文联召开。上海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方坤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文联副主席、上海美协主席曾成钢,上海美协副主席李磊、殷雄、陈翔、蒋铁骊、平龙、鲍莺,上海美协驻会副主席、秘书长丁设,以及常务理事金江波、李前、李旭、孙绍波、施晓颉、洪健、汤哲明、徐立权等参加会议。会议由曾成钢主持。
会上,蒋铁骊简要回顾了上海美协2025年上半年工作情况。丁设通报了2025年下半年工作计划,并重点介绍了第十三届上海美术大展、上海市文联成立75周年书画藏品特展、中国美协“美术里的新时代——美术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大采风活动”上海段等项目的工作方案,以及本年度会员入会细则的修订说明。与会主席团成员和常务理事围绕以上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
会议提出,上海美术大展作为两年一届的综合性展览,在上海美术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参与度,承担了向全国美展输送作品、培养锻造上海创作队伍的重要使命,针对往届评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建议对评审流程和评选办法作进一步的优化。会议提出,为了与城市发展格局和市民文化需求更融合,进一步提升上海美术大展的影响力和社会效应,建议本届展览在条件允许下以若干分展区同步呈现的形式举办。会议提出,对于各门类艺术中涌现的一些社会影响力大、业务能力强且热心协会事业的拔尖人才,建议形成针对性的入会规则。
大家认为,上海美术大展的体量逐届递增,评选规模不断扩大,有的建议适当延长评审时间,让评委能够以饱满的态度对待每一件参选作品;有的建议以分类评选+跨界专家参与,总评委平衡全局的评审办法;有的建议评奖环节采用分门类提名,再由全体总评委投票的方法。
大家认为,如果上海美术大展分展区举办,通过美术馆的联动,既能增加整个城市的艺术氛围,又能满足基层美术馆的内容需求,将成为美协延伸工作触角,充分调动社会资源的一次重大探索,以及贯彻落实上海市第九次文代会关于“勇立潮头、做大码头、激活源头”相关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大家建议,一次性铺开将会稀释展览的影响力和观赏性,可分“两步走”逐步推进,第一步按照平面、数字和空间三大类分设三个展区,第二步激活协会美术馆工委会功能,按照门类在全市美术馆铺开,打造“美术之城”;有的建议,以主展场+分展场的形式,将美育、City walk和打卡的概念有机植入,打造既好看又有专业性,还有社交属性的展览品牌;也有的建议展览要年轻化、市场化,从文商旅结合的运作思维出发,做好组织架构、人员配备、资源配置和宣传推广。
大家认为,特殊人才的入会规则可借鉴高级职称评定的经验做法,建议采用艺委会提名,常务理事会讨论决议的方式,吸纳高素质人才进入美协工作平台。有的指出,月份牌年画是海派文化的重要载体,建议引入各门类优秀艺术家参与,在题材选择和创作思路上给予从业者专业的指导,或以合作的形式创作出一批更具时代性的新月份牌作品。
曾成钢指出,在上海市委、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的领导和支持下,美协今年上半年在承接全国项目、打造“一专业一品牌”、凝聚培养人才队伍、深化美育品牌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感谢主席团成员和常务理事的辛勤付出。他认为,大家聚焦下半年重点工作集思广益,发言既务实又有想象力,尤其是关于上海美术大展分展区举办的设想,如果能够下定决心推进,将是从市级展览品牌向全国性甚至国际化平台转型的重要契机,必将更有力发挥美术赋能城市发展的积极作用。
方坤指出,美协上半年的工作开局良好,全国性的项目“首届中国乡土绘画(农民画)作品展”成功落地,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评价和热烈反响;基础性的工作同步扎实推进,展现了新一届美协主席团和常务理事会的凝聚力和决策力。方坤强调,下半年的工作一是要高标准落实好全国项目,积极对接做好中国美协大采风活动“上海段”的接待和组织工作,让更多上海的人才和作品在国家项目中突显出来;二是要积极面对文旅商体展一体化的全新课题,统筹抓好第十三届上海美术大展、上海市文联成立75周年书画藏品特展等一系列展览活动,要在充分讨论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可操作的方案;三是要科学规划好发展格局,着力强化艺委会功能的发挥,积极构建展览品牌和人才队伍,进一步做实协会在美术界的核心引导力。方坤强调,美协要切实抓好市委以及市委宣传部学习教育警示教育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在重大文艺活动、主题文艺实践等工作中强化责任担当,坚持勤俭节约、拒绝铺张浪费。
来源:上海市美协
编辑:赵天宁
初审:杨 萍
复审:王 平
终审:屈 健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声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浏览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和本网站无任何关联。本网发布的讯息您如发现侵犯您的著作权,请及时和我网联系,在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后,我网会选择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