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梁平区屏锦镇,58岁的梁平木版年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徐家辉在工作室内认真雕版。中新网记者 何蓬磊 摄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样式,寓意喜庆吉祥,在民间广为流传。不少地方有农历春节贴年画的传统习俗,寄托着人们对新一年的愿景。起源于明嘉靖年间的重庆梁平木版年画属于套色木刻版画,以画面鲜艳而沉着古雅、丽而不媚独树一帜,最为独特之处是人物不分男女老少,均在脸上腮部涂上一笔椭圆的桃红,称作“开脸”,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徐家辉是梁平木版年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守护这门手艺已有40多年。在他看来,年画制作看似简单,实则需要经过雕版、蒸纸、刷泥、套印等近30道工序。一幅大尺寸的年画,前前后后要印十几次颜色,耗时一个多月。流程越是复杂,越要耐心、细心,丝毫不敢马虎,“只有秉承传统技艺,才能做出色彩浓烈又层次分明的作品”。
制画之余,徐家辉还在重庆多所高校担任客座讲师,教授传统技艺课程,学生至今已有数百人。不少大学生还会趁着假期,驻扎在工作室学艺。新的一年,徐家辉希望和徒弟们一起,通过丰富内容、开发文创等形式,赋予梁平木版年画更多可能性,让传统艺术更好地走进现代人的日常生活。

图为工作室内,徐家辉在认真雕版。中新网记者 何蓬磊 摄

图为工作室内,徐家辉在认真雕版。中新网记者 何蓬磊 摄

图为工作室内,徐家辉在查看雕版。中新网记者 何蓬磊 摄

图为工作室内,徐家辉在准备印制年画的雕版。中新网记者 何蓬磊 摄

图为工作室内,徐家辉在印制年画。中新网记者 何蓬磊 摄

图为工作室内,徐家辉在印制年画。中新网记者 何蓬磊 摄

图为工作室内,徐家辉(左)指导学生印制年画。中新网记者 何蓬磊 摄

图为工作室内,徐家辉在印制年画。中新网记者 何蓬磊 摄

图为工作室内,徐家辉在晾晒印制好的年画。中新网记者 何蓬磊 摄

图为工作室内,徐家辉在为年画上色。中新网记者 何蓬磊 摄

图为工作室内,徐家辉为年画“开脸”。中新网记者 何蓬磊 摄

图为工作室内,徐家辉的学生在装订小幅年画。据了解,这种小幅年画便于携带和摆放,深受人们喜爱。中新网记者 何蓬磊 摄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声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浏览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和本网站无任何关联。本网发布的讯息您如发现侵犯您的著作权,请及时和我网联系,在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后,我网会选择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