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大自然风光
冰雪山水画的用墨 -《夕阳情》1992年
《于志学冰雪画艺术思想与风格演变》连载:
编者按:该书作者卢平从于志学冰雪山水画笔墨语言形式角度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于志学冰雪山水画语言成因的追问中,结合特定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理清了于志学绘画观念的来源与形成,冰雪山水画所赖以发展的思想基础和美学观念,叙述了于志学是怎样从黑土地貌特征中寻找到和传统绘画异样的方法,构建了冰雪山水画绘画语言以及在其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和解决方案。该书通过于志学早、中、后期大量的作品与地貌特征和自然风光图片作为关联比较和形式分析,为冰雪山水画形成提供了一个非常真实和详尽的素材,展现出画家在探索过程中的艰辛历程以及这种艺术语言对中国画在题材领域的拓宽和对当代绘画材质变革的影响。通过对冰雪山水画绘画语言的管窥,可以反映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山水画革新求变的一个缩影,对中国画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在保持自身传统文脉的同时以开放的胸怀吸收外来因素、创造表现时代精神的现代形态有着良好的启示作用。
冰雪山水画用墨 《晚归》1993年
长白山冰雪大自然风光
冰雪山水画用墨即“用白”,是通过浓淡不同的墨表现冰雪的“白”。冰雪山水语言将传统中国画的白、空、虚三位一体中各自独立出来。在传统绘画中,雪是留出的,也是空出的。冰雪山水将白、空、虚截然分开,它的“白”是用笔墨描绘的白雪;它的“虚”是云雾和雪雾;它的“空”才是画面真正的 “虚”。表面上看,从传统的“留白”到冰雪山水的 “用白”仅是破解了技术层面的难题;从美学上讲,由“留白”到“用白”不啻是一种美学观念的转变和艺术境界的提升。因为“‘画白’的技术突破,在事实上是另辟了全新的审美领域,独创了前所未有的美感魅力,解决并开启了水墨画在‘造境’这一重大问题上的又一‘闸门’。”〖26〗
冰雪山水画用墨 《银域清魂》1994年
冰雪大自然风光
冰雪山水用墨把传统的思维定势进行了由黑到白的转化,这个转化利用了水墨自身性能。中国画用墨可以表现不同颜色,以墨代色,但始终没有突破用墨表现“白”,雪景画的白是宣纸本身固有的白(除了起覆盖作用的白粉之外)。由于宣纸本身白的物理性能,传统画家就利用其特征表现雪的白,而没有产生用墨画雪的技法。冰雪山水解决了墨可以画白问题,它的白雪是用淡墨画出,虽然中间借助了媒介材料,改变了调剂产生了肌理效果,但并没有以此改变中国画水墨主体性,只是充分调动了水墨在有机统一秩序中完成人为的主导性。冰雪山水语言在笔墨引领下产生,不具偶然性,是地道的中国画。
冰雪山水用墨进一步把黑白关系进行第二层意义上转化,不仅以淡墨表现白雪,还以重墨表现白雪,这是利用人们视觉联想功能完成的。联想是中国画造型常用手段,在画面上画点,前景有鸟,点便被转化为飞鸟;同样是点,在前景画上叶片,点就被转化成落叶。冰雪山水在前景中淡墨画出雪松,虽然第二层、第三层景加入三绿、重墨,由于三层景物造型完全相同,在特定语境的视觉联想机制作用下,三层均代表落雪之雪松。于志学这种视觉转化非凭空而来,而是在他的作品被批评“没有墨气,没有份量,缺乏中国画用墨的表现力”苦闷徘徊几年后,通过到大兴安岭北坡体验生活,发现了“冬天里雪地里的河水是黑的”以及月夜的密林、雪松在雪地映衬下都是黑色时,他才敢于用重墨画雪。这里于志学把客观世界白的冰雪进行意在主观意象的重合叠印,采用自由联想进行组合,突破了传统水墨语言樊笼。
冰雪山水画用墨 《冰雪这边独好》 局部 1993年
冰雪山水黑白关系本身也显示出冰雪图式个性在视觉感官上有别于其它作品的结构、空间、造型和节奏,它以独特的视角呈现出审美体验的独特性。王伯敏在评价这种独特性时写道“在近代的山水画家中,黄宾虹的晚年变法,其结果成为“黑宾虹”,使所画“黑密厚重”,其实,他有许多作品,都在于白处用得妙。于志学画冰雪山水,则成为“白志学”,但看他的所画,不少地方的成功在于用墨上,所以我说他的冰雪山水为“白银世界三斗墨”。〖27〗
冰雪山水画用墨《北国三月》1988年
于志学在用墨表现白雪后,根据传统中国画以水量多少调墨后产生的浓墨、次浓墨、淡墨、更淡墨、最淡墨的墨分五色之说后,反其道行之以墨量加入多少精心编织出产生五个“白”的微妙水墨变化色阶,即暗白、灰白、透白、飞白、亮白。亮白,是冰雪画最亮之处,是冰雪的逆光;飞白,是在运笔过程中干笔产生的飞白现象;透白,是在笔与笔之间穿行重叠时透过外层透明体呈现出内层之白;灰白是由于次重墨进入介于黑和白之间的颜色;暗白是由重墨介入的黑里透白。这些白的不同变化不仅表现了冰雪物象不同层次、明暗关系和韵味,还给冰雪物象带来明亮的光感。于志学通过研究中国画黑白两域的审美,提出“墨有韵,白有光”为中国画墨白两域的审美内涵,“用墨是发挥中国画最大的墨法功能产生的最生动、最玄秘、最有美感的墨韵;用白最后达到的极致就是产生光。”〖28〗他的这种艺术思维突破了传统沿袭性的思维定势,“在理论与实践上产生了与黑的体系完全对等的思维方式,这种黑白辩证统一、可以互相转化的思维方式在深化对中国画本质的认识方面肯定是重要的。”〖29〗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声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浏览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和本网站无任何关联。本网发布的讯息您如发现侵犯您的著作权,请及时和我网联系,在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后,我网会选择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