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学冰雪画艺术思想与风格演变》连载:
编者按:该书作者卢平从于志学冰雪山水画笔墨语言形式角度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于志学冰雪山水画语言成因的追问中,结合特定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理清了于志学绘画观念的来源与形成,冰雪山水画所赖以发展的思想基础和美学观念,叙述了于志学是怎样从黑土地貌特征中寻找到和传统绘画异样的方法,构建了冰雪山水画绘画语言以及在其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和解决方案。该书通过于志学早、中、后期大量的作品与地貌特征和自然风光图片作为关联比较和形式分析,为冰雪山水画形成提供了一个非常真实和详尽的素材,展现出画家在探索过程中的艰辛历程以及这种艺术语言对中国画在题材领域的拓宽和对当代绘画材质变革的影响。通过对冰雪山水画绘画语言的管窥,可以反映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山水画革新求变的一个缩影,对中国画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在保持自身传统文脉的同时以开放的胸怀吸收外来因素、创造表现时代精神的现代形态有着良好的启示作用。
(图片源自网络)
变裱画用纸为绘画用纸
在于志学建构冰雪语言改变中国画材质性能的水墨试验中,他还为最大阐释冰雪语言审美特征的效果,进行了对中国画宣纸种类用途的改变。
中国画用纸,从绢、麻纸,到皮纸、宣纸,有一个演进过程,历史上不断地出现掌握各类不同材质的丹青高手。在用宣纸中又分为熟宣和生宣,熟宣即“矾纸”,分为云母蝉翼的南矾和冰雪、清水的北矾;生宣分为单宣、夹宣(双夹、三夹)及半熟半生的煮垂宣和玉版宣。传统的写意画使用单宣的石刀头、净皮和料半。夹宣的夹贡是书写之用,双夹和三夹为裱画的背纸,不作为绘画之用。于志学发现了矾水水痕线之后,绘画过程中时经常出现效果不稳定,他为了解各种宣纸不同的渗化性能和改变调剂后产生何不同效果,就向省美术馆裱画工、从北京荣宝斋下放的王喜荣师傅请教,虽然没有得到答案,却从王师傅处得来一些裱画所剩不同宣纸的纸边。经过反复试验,他发现单宣不出矾水水痕线,双夹则可出现,而三夹最为明显,但因纸厚,绘画时需加强笔力,方能力透纸背。由于改变了传统绘画用纸的种类,才使冰雪这一新语言方式表述获取了成功,也使中国传统绘画材料焕发了新的生机。
传统的中国画宣纸有妙不可言的一面,但也有其束缚人的局限,也有可发展的空间面。材料只是一个媒介,作为现代画家,在研究和熟知传统绘画材料的基础上,思考如何发掘拓展尝试新的绘画材料,也是画家创造思想的一个体现。于志学建构冰雪山水画新语言的实践,是建立在对水性、笔性(他创造中锋用笔)和纸性全方位的探索之上,通过材料的各种不同特性从而使中国画用笔和用墨的审美特质得到完整和丰富地发挥,来展现其自己独特的个性技法和独到的审美理念。(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声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浏览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和本网站无任何关联。本网发布的讯息您如发现侵犯您的著作权,请及时和我网联系,在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后,我网会选择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