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美术学院建校95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亮点纷呈
●书法学院成立,陈忠康任学术院长
●二平台、两个新事物发布
●“百年巨匠”研究工程、湘湖校区启动
本报讯 记者 俞越 4月8日,中国美术学院建校95周年系列学术活动暨2023“国美发布”正式启幕。
值此建校95周年之际,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发布了建校95周年系列学术活动计划,并宣布从今年开始,将4月8日定为“国美发布”日并每年举办。
此次发布会上,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成立,中国电影高等研究院和社会美育学院两个平台成立,发布“洞天:国美在线艺术社区(CAA Cosmos)”和“元宇宙艺术学院(Meta Art Academy)”两个新事物;同时,“中国美术学院湘湖校区”正式启动;“百年巨匠”研究工程正式启动,将直至2028百年华诞。
中国美术学院
书法学院成立
在中国美术学院建校95周年暨2023“国美发布”之际,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成立,陈忠康出任学术院长。陈忠康,1968年生于浙江永嘉。199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书法专业。2008年中央美院毕业获博士学位。中国书协行书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导师。
1963年,潘天寿、陆维钊、沙孟海等老一辈艺术家、教育家们开创了中国首个高等书法教育专业,首批试办,从学校附中毕业班遴选了金鉴才、李文采两名学生,直接进入实验班学习。1964年秋,公开招生录取了朱关田、蒋北耿、杨永龙三名学生。1979年,当时的浙江美术学院再度请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等先生领衔,在全国首招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1996年开始,中国美术学院开始博士生招生,2001年率先设立书法系,中国美术学院的书法专业形成了完备的教学体系与学科构架。2009年在全国率先开设了“书法学与教育”的本科专业方向。
2022年,国家对艺术学门类的学科专业进行了重大调整,将“美术与书法”调整为一级学科。书法学科的升级,对提高完善我国高等书法教育的质量和人才培养体系,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的成立正是对时代需求的积极回应。
当日下午,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成立学术研讨会在湘湖举办。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副院长沈浩,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徐国强出席会议。首先举行的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聘书发放仪式上,高世名、沈浩、徐国强、王冬龄为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金鉴才、黄惇、邱振中、孙慰祖、陈振濂(按年龄排序)颁发聘书。
论坛以书法学科升级与人才分类培养、高等书法教育的学科构架、书法的文化传播、高等书法教育中的跨学科融合问题、回顾书法专业创办六十周年为主要议题,来自全国数十位行业、高校嘉宾发言。研讨会由陈忠康、沈乐平、戴家妙、张爱国主持。
二平台+两个新事物发布
在发布会上,中国电影高等研究院和社会美育学院两个学术平台成立。
社会美育学院从学校美育出发,提倡全面教育和终身教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滋养大众心灵,倡导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助力社会发展的学院,联合高校、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实现优质资源的整合、投入与传递,将一个个资源变成连接点,让社会美育的实践成果遍地开花,编织起遍布中国大地的行动网络。当天下午,“面向未来的社会美育——社会美育学院成立座谈会”在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召开。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党委副书记孙旭东、副院长傅巧玲、韩绪,浙江省教育厅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程盛杲出席座谈会。中国美术学院社会美育学院院长竺照轩主持会议。有来自全国高校、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教育出版领域的相关代表,中小学校长,相关社会组织负责人,以及中国美术学院相关二级学院、职能部门负责人,各领域有深厚实践和宽广视野的专家共商美育学院发展大计,共同研讨面向未来的社会美育,为社会美育学院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电影高等研究院将秉持“前沿技术驱动视听变革、传统文化重构中国叙事、跨界融通拓展未来电影”的核心理念,以“融合产、学、研、创、展”的运作模式,探源电影本体,策动中国电影研究与创作,矢志发展成为中国未来艺术电影的策源地。
两个新事物——洞天:国美在线艺术社区(CAA Cosmos)和元宇宙艺术学院(Meta Art Academy)也同期发布。“洞天:国美在线艺术社区”是一个多人实时交互的在线艺术社区,通过创建数字身份、分享个人创作、组织参与艺术活动学习、社交、游戏等方式,打造无限可能的虚拟空间和社交场景,为全球艺术家、设计师、创作者提供一个互动、创新的平台,并通过不断探索和应用AI等新技术,为用户带来一个更加美好、充满想象力的元宇宙社交应用。“元宇宙艺术学院”是单人沉浸式体验的混合现实界面,以超沉浸的课程主题世界、超视听的展演交感剧场、超维度的混合现实入口,打造一人一多元宇宙、一课一主题世界的虚拟艺术学院。在大数据、人工智能、脑科学、物联网所形成的混合现实中,艺术教育将与前沿科技产生碰撞,挖掘未来艺术的可能性。中国美院希望能够以这两个新事物为切入,构造起一个艺术和技术、科学与哲学交互作用的动力机制。
中国美术学院
湘湖校区正式启动
4月8日上午,在中国美术学院建校95周年之际,中国艺术国学门设立暨湘湖校区启动仪式举行。
“中国美术学院湘湖校区”以引领中国书画创新发展、汇聚全球顶尖人文艺术学者、拓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中国美术学院湘湖校区将以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为主,以开放的教学理念建设,依托中国画、书法等顶尖专业,整体布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续中国艺术古典脉络的“四院三馆四中心”建设构架。其中,“四院”为中国书画高等研究院、湘湖书院、艺术人文学院和中国艺术教育研究院;“三馆”将打造国艺馆、湘湖博物苑(馆)和中国历代书画珍品馆;“四中心”为汉字研究中心、山水研究中心、器道研究中心、造园研究中心。同时,湘湖校区还将设立中国书画材料实验室、名师工作室群和世界艺术史研究中心,在全球史的大视野中彰显中国艺术的独特意蕴,创新中国人的“视觉国学”。
“中国美术学院湘湖校区”预计于今年9月正式入驻,今年毕业季,湘湖校区也将作为线下展览地之一,向公众呈现一场由青年艺术家、设计师、学者等共同打造的艺术盛宴。
“百年巨匠”研究工程
正式启动
在发布会上,我们得知,从2023年起,中国美术学院将正式启动“百年巨匠”研究工程,直至2028百年华诞。今年下半年,中国美术学院将举办“诸乐三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林文铮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座谈会”、“吴大羽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等学术活动,在亚运会期间举办“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大展”,以纪念名师先贤为契机,深入研究中国现代艺术和艺术教育的历史脉络与精神谱系。
新世纪以来,中国美术学院有逢“五”举办校庆活动的传统。今年,中国美术学院95周年校庆的核心学术活动是“Inter-World-View:世界文明互鉴论坛”,这是一个“教学-创作-行动-传播”四位一体的国际艺术行动,在世界文明互鉴的框架下,在世界观的对话中,奔赴12个世界文明史的重要现场,感知文明史的宏大进程,开展分布式论坛并拍摄主题短片,最终形成总论坛与展览。通过探寻各专业的历史源头,致敬具有“开端”意义的伟大时刻,尝试在世界文明交流与互鉴的大视野中思考艺术教育的大本大源问题,追本溯源更关注当下,感知21世纪人类文明尤其科技文明的发展脉搏和潜在趋势,并借此培养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历史意识、艺术雄心的艺术青年。
今年10月,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将全面启用,在设计学科入驻良渚校区之际将策划举办“2023设计再出发”。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声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浏览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和本网站无任何关联。本网发布的讯息您如发现侵犯您的著作权,请及时和我网联系,在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后,我网会选择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