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学冰雪画艺术思想与风格演变》连载:
编者按:该书作者卢平从于志学冰雪山水画笔墨语言形式角度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于志学冰雪山水画语言成因的追问中,结合特定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理清了于志学绘画观念的来源与形成,冰雪山水画所赖以发展的思想基础和美学观念,叙述了于志学是怎样从黑土地貌特征中寻找到和传统绘画异样的方法,构建了冰雪山水画绘画语言以及在其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和解决方案。该书通过于志学早、中、后期大量的作品与地貌特征和自然风光图片作为关联比较和形式分析,为冰雪山水画形成提供了一个非常真实和详尽的素材,展现出画家在探索过程中的艰辛历程以及这种艺术语言对中国画在题材领域的拓宽和对当代绘画材质变革的影响。通过对冰雪山水画绘画语言的管窥,可以反映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山水画革新求变的一个缩影,对中国画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在保持自身传统文脉的同时以开放的胸怀吸收外来因素、创造表现时代精神的现代形态有着良好的启示作用。
1962年于志学和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的同事 (自左至右 牛山、王纯信、王仙圃、由甲申、于海江、于志学)
第二章 寻找一把钥匙,打开北国风光大门
东北地域高寒艰苦的生存环境与汉文化相对贫瘠的文化背景,没有让于志学的选择发生动摇。当他从研究中国山水画史,发现前人没有表现北国冰雪风光而俄罗斯的风景画家却能够酣畅淋漓地用西画表现西伯利亚时,他的地域意识就被激起。在对中西艺术进行比较过程中,于志学意识到中国北方山水画的精神和物质,已和古人有了很大的不同,以传统雪景画为主导的作品形态和表现方式不能满足北方山水画发展和审美的需要。他从这一角度中看到这正是东北山水画家面对中国传统雪景画没有表现过的新空间,所以于志学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艺术主张:“寻找一把钥匙,打开北国风光大门” 。正如黑格尔所说,艺术创作的缘起在于“把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作为对象,提升到心灵的意识面前,以便从这些对象中认识他自己”。〖8〗于志学选择了北国风光作为自己的绘画目标,与他本人的经历、属性、气质和志向契合一致。从他立下这个志向的那天起,这位25岁的农民儿子,以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要为把自己的个人艺术行为与自己的生命意义相连在一起。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声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浏览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和本网站无任何关联。本网发布的讯息您如发现侵犯您的著作权,请及时和我网联系,在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后,我网会选择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