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该书作者卢平从于志学冰雪山水画笔墨语言形式角度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于志学冰雪山水画语言成因的追问中,结合特定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理清了于志学绘画观念的来源与形成,冰雪山水画所赖以发展的思想基础和美学观念,叙述了于志学是怎样从黑土地貌特征中寻找到和传统绘画异样的方法,构建了冰雪山水画绘画语言以及在其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和解决方案。该书通过于志学早、中、后期大量的作品与地貌特征和自然风光图片作为关联比较和形式分析,为冰雪山水画形成提供了一个非常真实和详尽的素材,展现出画家在探索过程中的艰辛历程以及这种艺术语言对中国画在题材领域的拓宽和对当代绘画材质变革的影响。通过对冰雪山水画绘画语言的管窥,可以反映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山水画革新求变的一个缩影,对中国画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在保持自身传统文脉的同时以开放的胸怀吸收外来因素、创造表现时代精神的现代形态有着良好的启示作用。
于志学的祖籍为山东省文登县大水泊武计司马庄人。曾祖父于聿修14岁时离家闯关东来关外学商,先落脚在吉林省磐石县后又在扶余县成家立业。于志学的祖父于耀洲和几位叔爷都出生在扶余。1897年,在外长年闯荡的于聿修发现了黑龙江省肇东县和老肇州丰乐镇中间一个被称为“昌字五井”的荒甸,便率领长子于耀洲和全家迁至这一片荒无人烟的旷野。他和几个儿子辛辛苦苦建了几间土房,立起了“于家店”的牌号,使这块自古以来空寥的大荒原上有了人烟,成为当地第一户人家。现在当地的老人还知道 “先有于家店,后有昌五镇”的传说。〖1〗
1935年1月31日(农历甲戌狗年腊月二十七),黑龙江省肇东县昌五镇板子房屯一个破旧土房里,诞生了一个男孩,取名于志学。冰雪似乎天生与于志学有缘,他出生那天,鹅毛大雪下了一整天,家里的水缸都冻裂了。奶奶看着刚出生的长孙对家人说,“我孙子是顶着大雪来到世上,将来一定能吃大苦,禀性刚强。”
于志学的父亲于天喜上过几天的私塾,有点文化,对这个顶着冰雪出生的孩子寄托了很大希望。他按照孔子《论语》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名言为儿子起个学名“于志学”。于志学出生后,命运多舛,饥一顿饱一顿,造成严重的营养不良,病魔缠身,骨瘦如柴。母亲带他四处求医,也不见好转,只好找算命先生。算命先生说他是火命,命硬,要想顺达必须拜杨、柳、林等木性的女人为干妈,还要“破关”改名,再到庙里当三年庙童,方可逢凶化吉。母亲在方圆数十里没有为儿子找到干妈,就把他领到了村西头的大柳树面前,让他拜大柳树为干妈。
于志学八岁那年春节,肇东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有一米多深。第二天清晨,大雪封住了家门,推都推不开。多亏邻居帮忙把雪铲开,于志学才费劲把房门推开,他要去给大柳树妈妈拜年请安。北国冬日的雪后,乡村一片寂静,田野、树木、屋顶和整个村庄被白雪覆盖。厚厚的积雪,没到他的腰部,他连滚地爬地来到大柳树妈妈面前。瞬时,他被眼前看到的景色惊呆了!只见大柳树妈妈身披银装,亭亭玉立在雪原上。厚厚的积雪压弯了枝条,枝梢处化为亮晶晶的冰凌,在雪后初晴阳光的映照下,随着阵阵吹来的微风摇舞,像大海中的珊瑚一样。雪上枝头还有落下跳上的鸟雀们,翻飞跳跃,鸟鸣声和风吹冰凌发出的碎玉般清脆声汇为最美妙动人的春天之歌。
大柳树妈妈的美,把八岁的于志学深深震撼了。那是他第一次发现冰雪的魅力,冰雪的美。当时他在大柳树妈妈面前立志,长大一定要当一名画家,要把大柳树妈妈的美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是童年时期对于志学艺术影响最刻骨铭心的一件事,也是他表现冰雪最原始和最朴素的动因。他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冰雪山水画,很重要的一点取决于他生长在冰雪之乡,那里既给了他艺术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白的冰雪主体意识,也给了他在相当长时间里能够保持这种来自生活的艺术直觉吸引力和艺术感知力。他的艺术之旅再次证明丹纳关于艺术决定于社会、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学说。〖2〗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声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浏览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和本网站无任何关联。本网发布的讯息您如发现侵犯您的著作权,请及时和我网联系,在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后,我网会选择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