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筹备近半年的第12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写意中国——中国国家画院2010大写意国画邀请展”今天在上海浦东展览馆盛大开幕,此次展览由于参展的画家都是当前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百位名家,所以其受关注程度空前之高,甚至被媒体和艺术界人士誉为“2010年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大展”,其影响之巨大、意义之深远可见一斑,已远非一次普通展览所能比拟。开幕前夕,就此次“写意中国——中国国家画院2010大写意国画邀请展”的一些大家所关心、关注的一些问题,我们采访了此次邀请展组委会主任、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先生。
问:此次在上海国际艺术节上举办的“写意中国——中国国家画院2010大写意国画邀请展”,与第九届中国艺术节的展览不同,其背景是国际的,请您谈谈在这一背景下,此次展览对写意的主导性的认识。
杨晓阳:这次“写意中国——中国国家画院2010大写意国画邀请展”,是继今年5月份在广州举办的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中国风格·时代丹青——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今年8月份在西安举办的“九成宫全国书法大赛暨全国书法名家学术邀请展”之后,国家画院的又一个重大举措,是国家画院有计划地从绘画到书法不断推出的项目。这些项目都有相关联的一些重要因素。实际上,就是以“中国风格”为视角深挖其背后的中国元素,比如书法是中国艺术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艺术,我们在办了画展之后办书法展,又推出写意画专题展——这一展览直接回答了“中国风格是什么”这个问题。“中国风格”是由中国精神决定的,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神是什么?就是写意精神。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我觉得可以用两句话概括,即《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这两句话已经回答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这两句话是一个体系,是不同于其他优秀民族的品质。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必须有“厚德载物”补充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如果说只有自强不息,那么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种生物包括所有的细菌,都会自强不息。野草也拼命地疯长,这也是一种自强不息——它争取自我的生命,争取生存的空间。但是天地间只有和谐才能够共生,“厚德载物”就是对“自强不息”的结果的一个注释。自强不息的同时必须有厚德载物,使大家共生共存,而止于至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神,这个艺术精神不能走极端。比如说,我们可以将世界上的绘画艺术归为几类:写实的,抽象的,写意的。这三种绘画,哪一种最不走极端?只有写意画不走极端,因为写意精神决定了写意画是包罗万象的,它既可以写实,也可以抽象。但是,它虽然包括写实和抽象,却不能绝对的写实和抽象。写实接近于生活,我个人认为它不能够独立地成为艺术;抽象是艺术形式背后的一种规律,它也不能够成为绘画。所以抽象和写实如果走极端,它就不是艺术,它只是艺术的构成因素,它是绘画艺术重要的两个极端,是基础的保证。只有写意画,以写实为基础、以抽象的构架为依据,表达一种“意”。“意”就是意思,就是意向、意义,就是构思、内容,就是精神,没有精神的形式是不能构成艺术的,包含着精神的这种形式本身就是有内容的。比如说中国传统的笔墨,是不是一种形式?它绝对是一种形式。在中国的笔墨里面就有内容,中国的笔墨里有作者的人生内容、人生修养及其对世界的认识。画家在采取这种笔墨的时候,一定是自然不自然地、有意无意地反映了它的全部。所以吴冠中讲“形式就是内容”,在这一点上是一个印证。张仃提出,坚持中国画笔墨的底线,我认为他也是这个意思,这两点表面上看起来是有争论,实质上是一样的,只是两位老人没有时间最后在一起沟通,这个话没有说到一起,两个人的表达方式不同,产生了一些误会。我想,或许他们俩是商量过的,以不同的形式引起争论,给我们这个时代敲响一个警钟。
写意的含义在中国古代文论、诗论及其他典籍中,被多次作为很重要内容而不断重复和提及。明清以后,绘画采纳了诗论、文论中的写意概念。在画法上,作为一种专用名词,它是指在生宣纸出现后,一种一挥而就的短速、快速而传神的画法。但是我们现在强调的是“写意精神”,是从古代的诗论、文论直到明清的文人画,这样一个重要画种、一种精神,来谈“写意”的,并不局限于文论、诗论,更不局限在作为写意画的形式材料。写意是一种概念、一种观念、一种精神。它绝对不是我们谈的一个材料、一个画种、一种形式。它只是这种形式在大概念之下的一个典型代表。这次我们的“写意中国”画展邀请了全国90位写意画大家,能够完整地反映我们当下的写意画现状。
这是研究性展览的开端
问:这次展览更注重纵向关系的链接,以图话史、以史明鉴亦是展览的特色。可以这样理解吗?
杨晓阳:这次展览打头的部分是从彩陶、玉器、岩画、青铜等人类早期艺术直到逝去的,所有的艺术形式、写意画大家及论述写意概念的典籍。第二部分就是邀请的90位在世的艺术家作品。这两个展览,其形式是以往所没有见过的。因为我们考虑到,写意是一个大问题,写意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神;要研究写意,必须借古看今,因而我们对以往的研究、继承和选择,必须放在第一位,这样才能够来对照、类比。所以我觉得这个展览,首先是国家画院一次整体的研究创作,是各种展览类型中的一个继续。它是一个系统工程的一部分。第二部分已经表明,国家画院在以后的展览中不但要重创作,还要重研究,这次展览可以说是一个研究性展览的开端。接下来,我们还要在安徽办一个写意精神大展,是把新安画派的200幅原作从各个博物馆调出来,和当下的我们邀请的写意画大家的作品进行比照,并将对新安画派的断代性研究与当下的原作进行对照,试图从古到今对写意进行一次整体概括、论述。总之,国家画院今后的展览,将带有很强的研究性,有专题的、纵向的、横向的全面梳理的性质。所以这个展览可以说,在形式和构思上是别开生面的。我相信,这次作品的质量,也能代表当下的创作面貌和最高水准。
问:“第九届中国艺术节”和“第十二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上的中国画展览,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均由中国国家画院来承办,这是否意味着政府文化部门对于画院在创作及展览实力方面的肯定?这些承办经历将会对画院以后的工作产生哪些积极的影响?
杨晓阳:中国国家画院的发展,一直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应该讲,从中国画研究院成立开始,重视民族传统、抢救中国画的具体做法,充分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文化与艺术的民族,从人民的热爱和政府的重视程度两个方面来讲,在世界美术史上都不多见。这次,政府文化部门对中国国家画院更名后的重新定位,证明中国政府一如既往地对美术重视,这是完全符合现在国家发展文化,并与经济、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国际影响相协调的战略形势。现在,政府将国家级艺术节的美术展览正式纳入重点项目,可见其对美术事业的重视,也是对打造国家美术形象,“对外代表中国、对内代表国家”的要求的有力支持。如果说,九艺节美展中提出的“中国风格”问题引发了大家的研讨,那么,这次推出“写意精神”、“写意中国”,就是对“中国风格”的一个注释,是对“什么是中国风格”问题的回答。我们将“写意”作为一个专题单独提出并加入到国际艺术节单元中,也是想展示给世界一个最具中国特色的画展。
本次“写意中国”展览是最具中国特色的画展。它的推出,是国家画院在若干年研究中国美术的前提下,直接抓住了本质的表现。我们希望借此机会能够对中国当下美术进行全面的梳理,挖掘中国艺术的本质特色,并在精神层面有所探索。我们举办这个画展,可以说是对“中国风格”作进一步的解释,是对中国精神的一种挖掘和倡导,在供大家谈论的同时,提请大家予以重视。这也是国家画院积极实施的中国美术发展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写意精神而非某种形式 重内涵而非特定概念
问:基于传统美学和传统思想的写意精神而举办的此次展览,其作品中不仅有传统的写意画,还有其他水墨形式、观念的画作,您怎么看?
杨晓阳:此次展览尽量囊括当下在“写意”观念下最好的作品。至于这几年出现的各种概念及作品,我们只是以是否具备写意精神为标准,而不是作为某种流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加以遴选。至于有些水墨元素、形式的作品,我们认为,是切入点有所不同——我们讲求写意画这一大概念,而大写意是对写意的一种倡导,是对具体写意画的一种扩展。凡是符合写意精神的绘画,我们都称之为写意画。你刚才讲的一些水墨性绘画,我们不便于再把它单独拿出来。
问:那么,这次展览对于过去各种名目展览的作者均有所选取吗?
杨晓阳:我们是用写意画的概念来扫描全国的画坛。凡是符合这一概念的优秀画家,都能够进入展览。但这并不是说,谁立一个名目,就会在这里有一席之地,我们不做这种事情。
问:据了解,这次展览形式包括声、光、电等多种元素,这与传统意义上的展览有所不同。刚才您讲了,这是传统经典图式与当下的一种链接式的展览,是否在展示形式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杨晓阳:这样做首先是为了展示的效果更好,但我认为,展览效果最终还是看绘画本身。这不是靠展场硬件,也不是靠声、光、电效应,更不是靠宣传得来。关键是要把展品更好地展示出来,尽可能提供好的展示效果。
问:我们生活在当代,当代油画家或纯水墨画家,他们对写意画有什么认识?我接触的有些作者,就对传统型的写意,持落后、腐朽、缺乏新精神的一种观点。
杨晓阳:关于这个问题,有赞成的、有否定的,我们可以从理论到实践加以整体梳理。一般来讲,不应该牵扯个性问题,至于谁对谁错,我们应该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并尽可能地从观念、精神层面上加以考虑,不从画种、材料、画法等方面来区分。仅以油画为例,油画也有写意画,毕加索、马蒂斯就是大写意画家,但二者的写意是不一样的。写意之所以是一种精神而非一种画法,是一种观念而非一种技巧,也不是一种材料如此。再比如说齐白石,毫无疑问他是大写意的代表,但并不是说,你拿水墨画成齐白石画的样子就是写意画了,简单临摹齐白石的画就不能称为写意画,因为无意可谈。又比如,如达利用的是写实方法,而他画出来的却是写意画。因此,我认为材料、画法都是第二位的,写意首先强调的是一种观念。
大写意和写意是有区别的
问:大写意和写意有什么区别吗?
杨晓阳:大写意和写意是有区别的,大写意是对写意精神的一种张扬和主张,一种倡导。它是突破传统写意画概念尤其是明清以来的文人画中写意画特定概念的一种主张,是一种更大范围的精神弘扬。齐白石、八大山人是写意画的杰出代表,可以说是中国写意画的最高峰。但是我们讲的“大写意”,不是写意画,而是写意精神、写意观念。这也就是我在文初所说的,写意是一种观念、一种精神;大写意是对原来写意画的一种扩展,虽然包含原来的写意画,但是不局限于其中。
问:从画种而言,这次参展作品基本在中国画范围内。如果有第二届写意画展,按照您刚才的论述,油画、雕塑是否也有写意性,也可以入展?
杨晓阳:不能说油画、雕塑含有一定的写意性,而是看油画、雕塑作品中,在油画、雕塑材料之外是否持写意观念,有写意观念的才是写意作品。还是那句话,不牵扯画种、材料、画法、工具,大写意是一种观念、一种精神。用雕塑可以,用版画也可以,用宣纸也可以,材料、工具、表现方法都是第二位的,首要的是坚持深刻的思想内容、符合艺术规律、符合写意精神的造型并与表现方法完整结合。比如说毕加索肯定没有用中国的宣纸,但是他表现了对这个世界的一种独特看法,我也称他为写意作品。
问:国家画院七个专业院宣告成立了,下一届艺术展览有没有可能囊括这几个专项,结合写意精神的要求来做一次综合性展示?
杨晓阳:以后的展览可能是两种形式,一种是按材料分的,一种是按艺术观念分。现在我们七个院主要是按材料划分的,国画是国画材料,油画是油画材料,版画是版画材料,雕塑是雕塑材料。假如以后再举办写意画大展,我想可能这些材料都有,是各种材料构成的写意主张下的创作展。
问:那这七个院以后创作,是否会以写意的观念为主要方向?
杨晓阳:这里面有两个观念,像达利作品,是按照洋人的标准加以分类的;如果我们按中国人的分类来讲写意画的观念,去系统梳理古今中外的绘画,我以为像毕加索、马蒂斯、达利这样的都属于写意画,属于大写意画中用了油画材料的写意画。从这个观念和逻辑推出去,国、油、版、雕、公共艺术、书法,凡是符合写意精神的,就应该在写意画展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也是中国国家画院提倡大写意的关键。我一开始就讲了,因为写意包含了写实和抽象,写意以抽象和写实为基础,不仅要包容它、容纳它,还需要它在这方面的支持。所以这个概念和方向应该很清楚了。
中国艺术中的写意精神
问:书法作为造型艺术形式之一,它的线条应该是凝聚了更强的写意性吧?
杨晓阳:书法是中国造型艺术中,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是中国造型艺术最高成就的代表。书法就是一种造型,它的造型是从象形文字发展来的。在书法的造型过程中,随时随地带有每一个人对造型的认识,因而,从另一角度讲它就是绘画。
问:中国艺术中的写意精神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去概括?
杨晓阳:中国造型艺术不只在美术、书法方面,在戏曲方面也表现得非常典型。中国的戏曲,你看它的脸谱,没有一个人长成这个样子;你看它的装束,比如《杨门女将》中穆桂英出来的那一身装扮,打仗的时候哪一个将军是那个样子?它就是一种精神张扬,它是写意的,是大写意的,是超越现实的。假如我们用写实的手法表现《杨门女将》,去表现穆桂英,那会是什么样子?所以没有写意就没有中国艺术,写意从古到今都是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所有艺术形式中的成就最高的一种。中国的写意理论成熟的非常早,它不是现在刚刚提出来,从古到今都有写意说;写意画是在人类脱离了原始阶段,在岩壁上画出一个符号时就开始了。到了宋以后,文人画更加强调写意精神,是在水墨、宣纸中的一种发挥。
人类早期都是写意画家,岩画、彩陶、青铜、玉器都充满着写意精神。后来的西方科学了,但中国更艺术了。中国艺术是一种社会学的凝结,西方艺术是一种科学的凝结,这两条路走到19世纪初,西方觉醒了,照相术的发明把西方艺术朝科学走的路子给堵死了,只好返过头来追求写意精神。而中国人写意的传统不断,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的民族就不灭,我们的文化不断,我们的精神不断,我们的民族就发展。
问:中国艺术发展了几千年,写意精神一直贯穿其中,如果断代划分,您觉得那个朝代最符合您的写意理想?
杨晓阳:我觉得中国艺术在每个朝代留下的优秀作品全部是写意的。凡是写实的、抽象的、绝对抽象的,都站不住脚。齐白石早年画肖像,那是非常写实的,齐白石的时代是有照相机、照片的,他为什么不把早年的写实绘画拿来登台面,因为他认为那些太幼稚、思维媚俗,他还说“不见笔法不知画品”。所以历朝历代留下的优秀作品全部是有笔法的大写意。近200年来,西画的介入使中国的艺术思维、艺术实践受到了干扰,这是损失最大的尤其是全盘学习苏联的60年。
问:也就是说,写意精神在近200年以来,受到干扰、丧失的比较多?
杨晓阳:写意精神不仅受到干扰,损失还很重。我们现在重视写意精神,不是随便为之,是有基础的,它是一次革命,意义非常大。重视写意精神,是中国人可以对西方艺术说“不”,可以说苏联的东西只能作为我们的一个参考借鉴,我们不会再去照搬。在这种形势下,中国拿出什么典型东西给世界看?那就是中国书法、中国写意画,她们是中国造型艺术最值得骄傲的、最成功的艺术典型,是世界艺术的最高峰。
问:从积极意义上看,书法创作成就目前是有发展和成果的,作为中国文化精神体现的一种元素,目前书法的创作不缺乏想象力,但如何深入地发展,您怎么看?
杨晓阳:当下的中国书法成就不高,远远没有达到历朝历代中国书法的高峰。现在的人在技巧上根本不能跟古人比。比如说草书,你看怀素、张旭的用笔,现在谁能达到?上个世纪,就像毛泽东、林散之那样的书法特色,有几人出?就书法本身来讲,无论你用什么笔,无论你写在什么上面,它的工具材料有没有扩展是次要的。对于书法的精神表现,我觉得人们的理解上还有很大的距离。因为我们现在用铅笔、钢笔写字,用电脑打字,看起来似乎写字的人口比例有所扩大,但是对它重视的比例却大大的缩小。由于书法的成就不高,也直接影响着中国画的发展,所以不仅书法没有达到历朝历代的高峰,绘画也没有达到。因为它丧失了写意精神,丧失了高标准。而丧失了写意精神,就丧失了中国特色;丧失了中国特色,在世界上就不会有地位。不是历史没有给我们应该的地位,而是我们现在的美术成就在历史上,尚不能够跟前人比较。
问:这中间是不是应该讲一个“养”字?
杨晓阳:是的。但这不只是美术家、书法家的问题,中华民族精神数十年来的萎靡不振,使整个社会形态曾走到了一个低谷。中华民族曾经到了最危机的时刻,它的生存、生命都受到了威胁。在这种精神状况下,它不可能创造出张扬民族精神的非常有活力的艺术,所以说,这是时代的产物,不能怪美术家这个群体。现在有条件了,中国经济大发展、民族文化大复兴,在这样的条件下,有了“养”的基础,我们不去弘扬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对古对今乃至后世都是讲不通的。
(责任编辑:东方)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