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时逢2022北京冬奥会盛大举办之际,在我国运动健儿出色努力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为此次冬奥会增添料浓墨重彩的一笔。冰雪画派撷取数篇短文及相关图片,以特有形式庆祝此次盛会的举办,亦是用自己的方式向中国的运动健儿表示真诚的祝贺!并预祝参加北京冬残奥会的各国选手取得优异成绩!
“迎冬奥颂北国,咏冰雪奔未来”冰雪画派喜迎冬奥宣传月《冰雪恋歌》
作者在冬季采风
林都冰雪入画来
徐丽慧
一次不经意的翻阅,留下了我人生的一段冰雪缘。在一本书画教材的封面上,我看到了一幅于志学先生的冰雪画。我当时被黑白相间笔墨构成形式的冰雪画深深地吸引,那没有过多的色彩、但北国冰雪世界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的冰雪画让我充满了好奇。经多方打听才知道这幅画的作者是冰雪画创始人于志学先生。
2011年导师于志学在中国人民大学示范教学(左3为作者)
过了很多年,有一次我听说于志学先生和他带领的冰雪画派要在哈尔滨举行“第六届冰雪画派作品展”,我就就匆匆赶往哈尔滨的国际会展中心。我在展馆里的每一幅作品面前驻足观看,很受启发。开幕式结束后,我见到了于老师和他的冰雪画派团队。冰雪画会秘书长卢平老师得知我还想去太阳岛看看于志学美术馆,便热情地邀我一同走,还说如果馆里没有房间安排了就和她住一个房间。由此我得知于志学老师在中国人民大学开办有于志学冰雪画研究生课程班,如果我喜欢冰雪画可以考虑去北京进行系统学习。
2017年于老师率领冰雪画派到伊春参加“中国梦—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大型主题画展(右5为作者)
在太阳岛的于志学美术馆,我看到卢平老师非常勤奋敬业。上午画展的开幕式活动结束,她和于老师一道陪着领导和嘉宾参观画展;中午卢老师又代表冰雪画会招待来自全国的冰雪画派的画家会餐,席间讲了很多话,还要忙着拍照;晚上又和于老师在太阳岛里招待各地画家,大家一起无拘无束地交流,忙碌了一天,非常辛苦。到了晚上应该好好休息一下,可没想到都已经很晚了,卢老师又打开电脑开始整理资料,还对我说这些年为了把画派推向更高,需要梳理从理论到实践、从展览到活动的文献、照片等资料,每天都睡得很晚,就是想为画派的发展积淀更多的资料。卢老师知道我生活在小兴安岭红松的故乡——桃山,嘱咐我回去之后帮助冰雪画派寻找小兴安岭冬季写生的景点。
作者在冬季采风
那年冬天我利用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去了桃山的山上林场、悬羊峰、朗乡石林以及周边的景点。按照卢老师的要求,本着即能看到北方好风景,又要为画派节约开支的原则,把乘车路线、食宿地等都以表格的形式发给卢老师。在这样的相互联系交往中,更坚定了我加入冰雪画派学习的决心。因为有于老师和他手下这样为画派付出、为画派节约开支又敬业的人带领,这支队伍不会差。带着这个信念我登上了进京的列车,开始了一年多的冰雪山水画学习生活。
作者在冬季采风
在人大的学习生活是紧张而忙碌的。为了能让学员得到于老师更多的指导,姜伟琦老师会给我们在适当的时间安排到延庆于老师的工作室也就是冰雪画派教学基地去集训。在延庆的运思园,我们天天都能得到于老师的指导。姜老师还亲自到菜市场买菜,给学员安排伙食。在课间休息时,还给我们讲幽默段子,活跃气氛。姜老师根据每个学员的绘画特点,选出适合自身的题材,通过集中教学解开心中的困惑和技法语言问题。同时,我也更加了解到于老师当年在探索表现北国特色的技法时,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最终发现了表现冰雪的最好方法,再经过不断总结改进,开拓了笔墨新领域,直到理论体系的形成,不但在中国美术史上,也为世界美术做出了贡献。然而这样的巨大成果,于老师没有独自分享,而是毫无保留地传授,从用笔到用墨,从绘画的小技巧到构图,都一一演示给我们。 那朴素的语言和用心在真诚地传授,让我领略到了人民艺术家的风范。
再看于老师,以每日清晨的速写开启了一天的生活,早上一碗小米粥,撒上一把小海米,这就是冰雪山水画开山鼻祖的早餐。年近八旬的于老师,一点不讲享受。尤其令我们学员感动的,是生活如此简朴的于老师为了提高学员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对冰雪的感受,自己出资让卢老师带领我们奔赴国门之外的俄罗斯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写生,我们一行15人那是多大的付出。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博物馆里,我们吸取着人类艺术的精华,深深陶醉于其中;在俄罗斯的冰天雪地里我们不畏严寒,观察雪包、树挂的特点,结合冰雪画的几大技法类型,理论与实际景物对接。卢老师鼓励我们依靠自己对冰雪景观的真实体验,总结出自己的绘画符号。
作者在冬季采风
大自然赋予了人类冰雪奇观,又受惠于人类。俄罗斯一行加深了我对世界北半部冰雪的审美和热爱。我开始研究我的家乡的冬景。因为我生活的林都的冬景也是那么入画和迷人:美丽的雾凇,在万道霞光的辉映下银光闪闪;瑞雪中的青松,挺拔昂首,无数根绿色的小松针,托着雪芒,竞相绽放;冬日晨光中的白桦林,传递着树与树的对话;夜幕下的树挂,借着月光述说着冬天古老的传说;山涧的雪包凝聚着大地对春的期待……望着林区冬季的万千景象,我在寻找大自然赐给我的绘画素材。
通过观察我发现,红松林在落雪后的状貌很有气势,时而有觅食的小松鼠出来。我怕惊动它,静静地站在厚厚的雪里观赏,之后绘成画里的小点景。为了准确地画好松树的外形,我用相机拍了大量的图片,选取利用。山上林场的小土房,做背景很入画,我就在大雪过后从不同角度取景拍照。深山老林里常有挂在树上冻的通红的小野果,也被我绘在作品中,增加趣味性。在大自然中最能找到反映北方林区的物象,正如于老师所说:“法在哪?法在自然中”。我根据大自然所得,还会将林中倒下的枯树放在画面中;为了渲染好冬日里的晨光和夕阳,就反复调合颜料,失败的同时积累了调色经验,直到满意为止。我常常在静观画面时回忆与老师在一起学习的日子。2017年于老师率领冰雪画派到小兴安岭伊春参加画展,我特意从桃山赶到伊春,看望老师和大家,又一次聆听老师的教诲,也感受到画友的创作热情。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连续在“华夏之星”“伊春森林节书画展”中获奖。艺无止境,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我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在北风吹雪花飘的时节,拿起速写本写生。在寒冷中写生,才终于体会到于老师当年在寒冷的大兴安岭西北坡是怎样面对寒冷的挑战,付出了多少艰辛和不达到目的绝不放弃的勇气和坚韧……学习老师的绘画技法,同时也学习老师的一种精神,这就是薪火相传。
在追梦的路上,我会加倍努力,把祖国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绘成锦绣的画卷。(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声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浏览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和本网站无任何关联。本网发布的讯息您如发现侵犯您的著作权,请及时和我网联系,在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后,我网会选择删除。如您想转载本条信息到手机微信或微博,请在网页下端左侧点击“分享到”自助转发,或关注本网微信公众号zgsshy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