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时逢2022北京冬奥会盛大举办之际,在我国运动健儿出色努力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为此次冬奥会增添料浓墨重彩的一笔。冰雪画派撷取数篇短文及相关图片,以特有形式庆祝此次盛会的举办,亦是用自己的方式向中国的运动健儿表示真诚的祝贺!
“迎冬奥颂北国,咏冰雪奔未来”冰雪画派喜迎冬奥宣传月《冰雪恋歌》
作者在阿尔山
笔墨绘就冰雪情
罗丽亚
我从小在北方长大,每到冬天来临,那纯洁的白雪与冰凌便会如期而至。童年的我很喜欢冬天的霜雪,它以最轻盈的姿态,让心灵飞翔。十几年前,我和爱人因为非常喜欢摄影和绘画,就搬到了鸟儿迁徙必经之路的中俄边界上的浅水湖——兴凯湖畔居住。我们喜欢兴凯湖畔冬天的安静,喜欢那大雪飞扬的清晨,洁白的雪片以花开的姿势绽放在天地之间,纯净的雪花以优雅的容颜装饰世间万物,雪花纯净了我们每一根神经,让人格外清醒,它能唤醒沉睡中的生灵——一切有生命的生灵,它有仙人般孤清的气质,却也有着尘世间的一丝温情,淡雅而不做作,唯美而愈发自然。我情不自禁地要去探索它,走进它,表现它。然而笔不达意,可望而不可及,于是我来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画院于志学冰雪画课题班,专门学习冰雪画,在于老师和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受益匪浅。
2016冰雪画派参加阿尔山国际养生冰雪节在白狼写生(一排右1为作者)
2016年导师于志学为学员讲课(左1 为作者)
于老师总是教导我们,“要在大自然中捕捉信息,把采风写生的信息,从中寻找绘画题材,进行加工,从客观升华到主观。”这些理念唤起了我新的审美意识,我积极参与采风活动。北到山东、黑龙江、内蒙,南到浙江、云南、安徽都留下了我采风的足迹。 2016年12月26日,在冰雪艺术研究会秘书长卢平老师和北京于志学文化艺术院院长姜伟琦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行9人来到了阿尔山参加“2016中国阿尔山国际冰雪节”活动,中外艺术家在阿尔山地区进行了采风、创作笔会、书画摄影论坛、书画摄影作品展等一系列活动。
我们到达阿尔山的第二天就揭开了采风的序幕。我们和俄罗斯、蒙古、法国的画家、摄影家同坐一个大巴车。采风路上,车里弥漫着兴奋与激动,还没到目的地,车窗外的美景就已经把我深深吸引,我忍不住先拿起手机拍了起来。我不想错过每一个美好的画面……。“不冻河到了!”随着大家的喊声,我往远处望去,哇!好一个人间仙境,只见那河中水流潺潺、蒙蒙的白雾从河面升腾,两岸的树木冰清玉洁,挂满晶莹的霜花,就连树下的枯草也洁白剔透,充满了灵性,还有一群奶牛漫步河中悠然的吃着草,这真是阿尔山冬景一绝,又像一个神秘的童话王国,我深深陶醉于这美仑美奂的的画面之中。
作者在阿尔山
作者在阿尔山
大家纷纷下车拍摄,我也紧随其后,几乎是小跑着来到了不冻河边,不顾一切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迫不及待地拿起相机,记录起不动河的浪漫诗意。我用不同的视角,甚至趴在雪地上取景,感受着不冻河的纯美和壮丽!明媚的光线,没有喧闹污染的噪声,没有一丝不洁之物的空气。只见不冻河水天相接,前景中一朵朵、一组组的雪蘑菇充满情调,天公好似构图大师,把形态各异的雪蘑菇摆放的有聚、有散、有大有小,错落有致,美不胜收。
再看河中那些漂亮的奶牛好似成熟的演员,早已习惯了游人的观赏和拍照,它们依然旁若无人地在河中吃草、喝水、嬉戏、玩耍。这群奶牛中,有母子,有恋人,它们和人类一样用各自的方式向对方表达着情感。一只黄白花的奶牛妈妈站在岸上,一直往河中看,因为它的孩子还在水中玩耍。奶牛妈妈大约等了半个多小时,小黄白花奶牛才慢慢悠悠的上了岸,走到奶牛妈妈跟前就大口的吃起奶来。引得我和卢老师还有阿尔山的摄影记者高悦围着奶牛娘俩拍了好半天,真是过瘾。小奶牛吃饱后,这娘俩一前一后回家了,河中的奶牛也陆陆续续上了岸,走在前面的回头看着后面的,好像在等它们一起回去。奶牛队伍,基本都走了,不冻河恢复了平静。
作者在阿尔山
这时,远处传来马蹄声,只见一队美丽的蒙古枣红马,又向不冻河奔来。它们是由4里外的牧场赶来饮水,为了拍到特殊角度的枣红马,我往回跑了一段,在一个山丘下等着枣红马的到来。这个队伍行动可比奶牛快多了,它们匆匆忙忙下了山坡,径直奔向不冻河。因此,我只拍到了几个镜头。枣红马队伍在不冻河呆的时间不长,头马便带着它们登上河对岸,顺着山坡离开了。我感觉这些马真象战士一样,雄赳赳,气昂昂,雷厉风行,英姿飒爽,好不威武!马队走后,远处又来了羊的队伍,它们是缓缓的来到不冻河边。这几个队伍好像都按规定在不同时间来到不冻河。真的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让我们大饱了眼福。是大自然造就了气候寒冷的阿尔山,同时又赐予了她地热岩浆地貌,形成“不冻河”这一冬季美丽的奇观。在阿尔山的十几天里,我和卢老师冒着严寒,两次来到这让人流连忘返的不冻河和杜鹃湖采风,来到让我们由衷赞叹的如诗如画的不冻河,其韵、其美、其斑斓、其瑰丽,真是美不胜收,令人深深陶醉。
作者在阿尔山
于志学老师和冰雪画会的教学思路也是独树一帜,打破了传统因循守旧的体系,除了采风从大自然中寻找创作题材外,于老师还常常对我们说,要摆正传统与创新的位置,在传统中找功力,在现代中求意识,求创新,笔墨要当随时代。他在教学中,讲的是创造思想,讲的是艺术规律,讲的是启迪心智的方法。能够来到北京延庆于老师家中学习冰雪画和于老师近距离接触是我的荣幸。我深深感受到了于老师对学生们的炽热情感,从人品到艺品,从言传到身教,于老师的强烈气场感染着我们。在延庆学习期间于老师和高俊峰老师为了让大家的绘画水平迅速提高,不辞辛苦采取多种方式对我们进行培训。如:把冰雪画分不同专题辅导,逐一攻克各种技法关。那时我光雪包练习就画了差不多一刀纸。高老师为了我画好湿地冰雪画还专门为我示范讲解芦苇的各种画法。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构图问题,于老师反复讲解,反复示范,反复强调,重点突破,并多次亲自为我们修改构图、修改作品,从中帮我们开拓思路,让我们受益匪浅。记得快毕业时我画了十多幅反映冬季湿地的冰雪画构图得到了于老师的充分肯定。另外,于老师家丰厚的藏书也深深吸引了我,画画之余我利用一切时间抓紧阅读,一年来我几乎翻遍了于老师家所有的图书,从中吸取了颇丰的艺术营养。
回想起几年来加入冰雪画派艺术大家庭学习冰雪画的往事,我对以于老师、卢老师、姜老师为首的冰雪画派有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我为能成为冰雪画派一员而骄傲自豪,我为自己能得到于老师、高俊峰、高宏、吕延冬、吴梦迪几位老师的悉心指导而感激和荣幸。与各位老师的师生缘也是我在自己的艺术生涯中,在人生道路上最可贵的记忆和动力。几年来,我多次参加了国际、国内冰雪画展,多幅作品被博物馆收藏。我会不负今后所有的时光,立下“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水”的宏志,此生愿为画好冰雪画而奋斗,以凝结今生笔墨绘就的冰雪之情。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声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浏览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和本网站无任何关联。本网发布的讯息您如发现侵犯您的著作权,请及时和我网联系,在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后,我网会选择删除。如您想转载本条信息到手机微信或微博,请在网页下端左侧点击“分享到”自助转发,或关注本网微信公众号zgsshy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