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中,必然要遇到许多具体景物如何去用笔墨进行概括的问题。如光的画法、树石结构的表现方法、云水倒影的处理法等等,面对这些景物,初学者由于缺乏写生经验,常会感到难以下笔。画虽无定法,贵在创造,但如若在写生前对这些规律有一定的掌握,则能更好地帮助写生作品的完成。
这里把写生中经常要遇到的景物画法作些分析介绍,也许对读者有些启发。由于山水画表现的对象丰富复杂,变化万千,这里也不可能介绍得很全面,况且每种景物的画法变化也是很多的,不必,也不宜作呆板的阐述。读者可以通过平时的实践积累和研究他人的作品,再印证对写生景物的观察、研究,举一反三地创造性地去运用。
石壁峰峦画法。
画石壁峰峦用勾、皴、擦、染、点的技法,画时,可以先勾后鼓,也可先皴后勾,或勾皴结合,方法灵活。传统画石有各种方法,如披麻皴、解索皴、破网皴、斧劈皴、雨点皴,弹窝皴、折带皴等等,都是根据现实生活中山石的石质纹理结构创造出来的。我们在写生中不必用这些方法去套用,而应该根据自己对峰、石的观察,抓住岩石纹理结构的特点和因纹理结构的皴褶而形成的线的节律感来运笔,使画出来的峰、石接近自己对它的感受和理解。当然,我们也可借鉴现有成法去灵活变通。
石壁峰峦勾线画法。
画巨石凌空的石壁、峰峦如黄山山石,可用各种变化的线条勾出它的结构,线以中锋为主,这样易得凝重厚实之态,边勾边厾,并兼以皴擦渲染,这也是一种画法。
石壁峰峦转折面画法。
石壁峰峦有很强的体积感,山石凹凸面的转折处起伏很多,且受光照以后,产生强烈的明暗对比关系。这类景物,如何用笔墨去概括,往往使没有写生经验的人感到束手无策。面对这样的景,一般应着眼于对峰峦体积结构的理解,分析其大的形体结构和透视关系,排除或减弱固定光源的影响,根据画面总体效果来组织笔墨。陆俨少先生这幅雁荡山写生,纯以线条笔墨勾斫而成,对我们研究如何用它来塑造山石的形质很有启发作用。
色皴点厾结合画石法。
用勾皴点厾结合在一起的方法来画山石是一种比较灵活的方法。作画时,先点厾,后勾皴,边点厾,边勾皴。各种笔墨技法交错混杂在一起运用。点厾上去的墨块要与勾皴线条结合好,既可以表现石面的阴影和苔草,又可使画面的整体笔墨更丰富而有变化。
破墨法和积墨法画峰峦。
画各种景物要用不同的笔墨来表现,用破墨法画峰峦易得湿润氤氲的岚气,这里介绍两种。一、先用干笔焦墨以较浓的墨色连勾带皴,或勾皴结合,画出峰峦的形态和结构,趁未干即用淡湿墨阔笔进行点厾,使其自然晕化,但化出来的效果要恰到好处。干后,视具体效果再用积墨法理出层次;二、也有先用浓墨或淡墨交替皴擦,使各种浓、淡、轻、湿的笔墨自然渗化,笔随势转,一笔下去,笔笔跟上,重叠积破,变化自然,似有拖泥带水之感,这也是破墨法的一种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