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于志学在北京国际书店创作《红毛柳》
于志学的弟子没有不知道于志学老师对大兴安岭红毛柳的深厚情感。
2013年4月,我和冰雪画派画家张军一起随于志学赶赴大兴安岭,想要探访鄂温克老朋友玛丽亚索和巴拉杰伊老人,并深入当年汗马原始森林腹地,体验大兴安岭冰雪世界的奥秘,再去看初春大兴安岭的红毛柳。
一路上,于志学讲着他当年和拉吉米在大兴安岭打猎。说他在1971年的冬天和1972年的春天两次来到敖鲁古雅,和拉吉米打猎。最长的一次是从春天3月份一直到7月份,他见证了鄂温克猎人冬、春、夏三季打猎的艰辛。“那种艰苦是你们不可想象的。就说住撮罗子吧,首先你就要适应。在冬季里大兴安岭的酷寒,就靠撮罗子中间的火堆供暖。撮罗子里哪有床呀,紧贴着冰冷潮湿的地面,把雪用松枝扫掉,上面铺上树枝,在这层树枝上再铺上熊皮,这就是“床”和“褥子”。前半夜时撮罗子里的火堆还烧着,还能够忍耐,到了后半夜,火慢慢熄灭了,撮罗子里的温度马上就降下来了,因为撮罗子的“墙体”不保温呀,上面还露着窟窿,得排烟呀。这时撮罗子里面和外面森林里的温度一样低,差不多在零下三、四十度。在凌晨三、四点钟,这是一天中温度最低的时辰。大多是马丽亚索起来生火,添柴禾,再把火笼着,把撮罗子温度提上来。有一天,我后半夜冻得睡不着,强忍着从毯子里钻出来,想把火堆点着,点了半天火也着不起来。我才知道别说在无遮无拦的林海雪原里,就是在有遮挡风寒的撮罗子里生火也是一个技术活。除了忍受严寒,还得忍受撮罗子里的烟熏火燎。在生火、做饭时,撮罗子里的烟气还会熏得人眼睛直留眼泪。”
1980年 红毛柳 98X67cm
“和猎人打猎,那更是艰苦。拉吉米领着猎狗在原始森林里,有时候为了追踪猎物一走就是十天半个月,什么意外都可能发生。就说宿营,野外哪里有现成住的地方,就要选露营点。要先找好一些枯死风干的树杆,也就是“站杆”,还有找到有水源的小河或小溪。冬天要找河里有结冰的大冰块,没有冰块,就融雪化水。如果带驯鹿,还要找有苔藓的地方。选好了露营点的地方后,拉吉米先用树枝清理干净地上的积雪,然后在这块空地上,铺上自己带的熊皮,再用四根树干两个一组支起一个架子,搭上毯子就成了临时撮罗子,我们就在四面透风的里面过夜。我一开始不明白,看到拉吉米平整了一块空地,走了一天林子,人累得都散架子了,就一屁股座坐下去想好好喘口气。拉吉米就一把把我拽起来,连说带比划的,我明白了,如果我一下子坐下去静止不动,身体会冻僵,或是冻掉了手指、脚趾。我就忍着劳累帮拉吉米找冰块,准备点上篝火化冰烧水。但是篝火不可能点上一夜,后半夜火灭了仍冻得睡不着,打哆嗦,就只好爬起来跳一跳,蹦一蹦让身体热乎一点,或者再点上篝火熬过漫长的一夜。你们以为那么容易就能和猎人出来打猎了,那得吃大苦,那绝对锻炼人的坚强的意志和超凡的忍耐力。你们以为鄂温克猎人打猎时穿着厚厚的皮毛衣服,戴着厚厚的貉皮帽子,其实不是。猎人打猎时外面就穿鹿皮或狍皮做的猎民服,里面是球衣秋裤。因为穿得太多影响走路,而且容易出汗。在野外身体出汗很麻烦,一停下来,一有风就寒冷刺骨。所以在点篝火时最紧要的,就是先把被汗水浸透、冻硬了的衣服、裤子和鞋子,放在火堆边烤干,这非常重要,否则不仅身体遭殃还容易冻伤。要说鄂温克猎人的抗寒能力你不得不佩服。我记得我和拉吉米开始“打小宿”时,我冻得睡不着,还有点紧张害怕。林子里有一点动静我都会草木皆兵,可拉吉米躺在雪地上呼吸特别均匀,有时还传来他轻微的打鼾声音,我那时就对鄂温克民族有了崇敬之心。”
红毛柳 高悦摄
我插嘴说,“那要是实在忍不了寒冷怎么办?”“实在太冷了,拉吉米会掏出他的小酒壶,喝上几口暖暖身子。”
“那是不是鄂温克人酗酒,都是因为常年打猎,为了御寒的需要。可是渐渐地变成了他们一种对酒精的依赖,成为心理和意志都难以摆脱的一种饮酒欲望,最后导致了鄂温克人非正常的酗酒。”我问道。
“是的,鄂温克猎人饮酒开始是有一些客观原因的。在冬天打猎,喝点酒确实能起到保暖作用。拉吉米就喜欢喝一点,但他喝的不多,也很有节制。”于志学又接着讲。“说起打猎,除了碰到大型的凶猛动物,最艰苦的就是穿越沼泽地。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去碱场和牛耳湖,那里面的沼泽实在太难走了。冬天的时候,沼泽地被封冻的积雪厚厚地盖上了,表面上看着很平坦,什么都看不出什么,可是实际上你一走进去,里面高高低低、坑坑洼洼的全是沟壑。有时候你一脚下去,积雪一下子就没了大腿根,还有时会没到胸部,很危险。因为积雪要是没到人的腰部,周围没有什么树枝可牵拉靠一个人很难自己爬出来。遇到这种情况,要让自己的身体侧身躺下,靠着两腿和两个胳膊做匍匐前进的动作,用尽全身气力一点点把身体从雪窝中拖拉出来,然后再一步步地爬出来,才能走出沼泽地。”
红毛柳 王守波摄
于志学讲到这里,我和张军都有同感。2010年冰雪画派到内蒙古阿尔山参加阿尔山国际冰雪画节画展,我们在林海雪原里写生时,我就掉进了一个壕沟,雪一下就没到了我的胸部,是张军递给我一个独脚架,他拽着独脚架那一头把我拉上来的。
“除了坚强的意志和品格,作为一个优秀的猎手还要有高超的技能和丰富的森林经验。”于志学接着说。
“就拿拉吉米来说,他简直就是全能冠军。他有敏锐的判断力,能根据动物的足迹判断动物的行踪,进而找到它,消灭它。他还有准确的方位感,能在分手后的一段时间没有什么标记的情况下准确无误地找到我,他是怎么记住的,我一直疑惑,我问过他,他回答的我没听明白。”
“拉吉米还练就了一身特殊的森林生存技能,他能在深山老林里自己制造工具,他会铁匠活儿;还会用树枝树皮编工具,他能一个人干净利落地肢解大型动物,他的枪法几乎百射百中弹不虚发......”
“你们可能会问,这和红毛柳有什么关系?我就是在拉吉米身上,看到了红毛柳的品格。我来敖鲁古雅前,在大兴安岭看到过秋天的红毛柳。当漫山遍野的树木大片枯萎时,只有红毛柳最后坚守着红色,直到冬天气温降低,其他树木都落叶扫地,红毛柳还坚持到最后一刻。等我在冬天来到敖鲁古雅又看到了在严寒和冰雪笼罩山野大地时,四周都是白茫茫灰蒙蒙一片,只有小溪旁的岸边上能够看到一片红褐色枝条的红毛柳在严寒中挺立。现在到了大兴安岭的初春时节,红毛柳是报春的使者,当冰雪开始融化,红毛柳的枝条开始变红,枝头上吐出浅绿色毛绒绒的嫩芽,俗称毛毛狗开花,说明春天来了!我是从鄂温克猎民身上感悟到他们的品质就像红毛柳一样,不屈不挠。”
灵动的“毛毛狗 ” 张军摄
于志学的话,使我想起他创作的作品《雪夜送粮图》。这幅作品获得了东三省和中国美协纪念九·一八事变六十周年美展的金奖。在这幅作品中,他用占满大幅画面吹歪的红毛柳和弥漫的狂风大雪,烘托远景山岗上顶风冒雪挺进送粮的抗联战士,用红毛柳的顽强隐喻抗战的奋勇精神和斗争之艰难,很好地突出了作品主题内涵及意境,这是大兴安岭红毛柳带给他的艺术灵感。(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声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浏览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和本网站无任何关联。本网发布的讯息您如发现侵犯您的著作权,请及时和我网联系,在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后,我网会选择删除。如您想转载本条信息到手机微信或微博,请在网页下端左侧点击“分享到”自助转发,或关注本网微信公众号zgsshy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