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  会员注册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

2018中国冰雪画派新疆行系列报道

首   页 书画艺术动态 历代山水名家 当代山水名家 网站推荐画家 实力派画家推荐 理论之窗
各地美协组织 展销大厅 书画定制 国画山水流派 艺海趣闻轶事 书画收藏指南 合作交流
      当代山水画名家
白雪石 傅家宝 郭公达
刘继潮 章 飚 裴家同
朱松发 朱修立 陈玉峰
张自生 朱 冰 张卫平
  更多
      历代山水画名家
展子虔 李思训 李昭道
王 维 关 仝 荆 浩
巨 然 郭 熙 李 成
米 芾 王希孟 张择端
范 宽 马 远 夏 圭
李 唐 刘松年 王 蒙
倪 瓒 赵孟頫 黄公望
仇英 查士标 唐 寅
文徵明 董其昌 朱耷
龚贤 梅清 石 涛
王 翚 王时敏 吴石仙
萧云从 王原祁 吴 历
  更多
      书画收藏指南
2009年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作品市场价格状况统计
教你如何欣赏国画
教你如何收藏国画和鉴别真伪
书画的鉴赏、保养与收藏
书画的鉴赏、保养与收藏
悬挂字画的窍门
如何保存收藏的字画
书画收藏家成长秘笈:三大基本功七项注意
投资书画“四字方针”
当代书画收藏进阶
书画收藏五忌
字画收藏小知识
怎样选择书画收藏品
收藏名家书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收藏“四忌”
收藏中国书画最好不装裱 画心保存有利长期保护
文房用品的品位身价
平民收藏如何捡漏
提高鉴赏能力 艺术品投资:长假修炼内功好时机
非理性投机都会失败 艺术市场绝非股票市场
北强南弱 艺术品市场区分南北值得商榷
赝品书画并非全是“劣品”
宋元书画为何屡以天价成交?
小印章有大乾坤:如何判断一枚印章的价值?
艺术品秋拍3看门道 书画投资:细节决定成败
市场亮点:大名家女性题材画是收藏上好之选
艺术要与聪明的钱结合?
粉彩瓷板作品《黄山四千仞》拍出680万元高价
民企进入艺术品市场最盼资金安全
郭庆祥谈清代皇家宫廷艺术收藏品
圆明园海外寻宝 大英博物馆担心中国追讨文物
骗子模仿书画家范曾声音 卖假“奇石”等行骗
艺术品秋拍3看门道 书画投资:细节决定成败
万达10年:斥巨资收藏名画期待丰厚回报
今日中国艺术市场当真回暖了吗?
中国艺术拍卖企业距离“垄断寡头”有多远?
  更多
      各地美协组织
安徽省淮北市巾帼画会
安徽省宿州市美术家协会
安徽省宿州市青年书画家协会
安徽省芜湖市美术家协会
安徽省宣城市美术家协会
安徽省池州市青年美协会员名单
安徽省池州市美术家协会
河南省周口市美术家协会
河南省漯河市工艺美术家协会
河南省新乡市美术家协会
浙江省金华市美术家协会工作会议磐安召开
山东省五莲县美术家协会
  更多
 
    检验艺术的是时间——记吴冠中捐赠作品展
检验艺术的是时间——记吴冠中捐赠作品展
作者:深圳商报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   加入时间2010-9-8 8:21:59

   

 

     2010年5月30日,香港现代艺术馆举办了《独立风骨——吴冠中捐赠作品展》。画了一生的吴先生把自己的画毡和调色板也一并捐了,并在画毡上写了“故土”二字。吴先生在自序里说“独木桥头一背影,过桥远去,不知走向何方。60年岁月流逝,他又回到了独木桥,老了,伤了,走上桥头,面向众生。”所有参展的人都从文字中不无感伤地读到:一代大师在向世人告别。

    不到一个月,6月25日,先生走了。他的作品,悉数捐给了北京、香港、上海、新加坡等各地的美术馆。

    两个月的时间里,人们用各种方式纪念、追忆着这位历经中国九十年风雨沧桑独具风骨的艺术老人、人民艺术家。8月29日,吴先生诞辰纪念日,清华大学成立了“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吴老的学生从四面八方聚集到校,向吴老做最后的心灵念别。艺术中心主任、吴先生的学生,清华美院原副院长刘巨德教授说:先生走了,他为我们留下一个艺术春天的背影,也为我们留下一道艺术雷电的火光,更为我们留下一滴艺术太阳的血,其间饱含一个真正艺术家的光明与痛苦……他的话,深深地打动了现场的人。

    两天后,在清华刘巨德老师画室,刘巨德用平静而舒缓的语调讲述了在吴先生晚年,他对先生的理解。

    一辈子都是艺术青年

    刘巨德老师说,吴先生晚年,他常去看望吴先生。那时吴先生经常收到许多报纸、杂志,上面登着诸如“当代最有升值潜力的X位画家”等等,吴先生就对他说,这些画大部分是垃圾。其中好的极少,大多数都没有自己的创造。后来他就不愿意再看这样的刊物了。

    吴先生认为画家创作应到生活中去,要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不要借古人的眼睛去看。他认为画家应不同于演奏家,画家应该是作曲家加演奏家,自己不会创作曲子只会演奏别人的曲子还算不上真正的画家。

    晚年的吴先生总是强调,中国的文化必须要创新,传统再伟大,今天也不能总靠吃祖先留下的老本。中国当代艺术太缺乏创新!

    吴先生去世前一周,他去看望吴先生,躺在病床上的吴先生还在跟他说,中国最缺乏的是思想家,他说吴先生一辈子都在思考继承与创新的问题。每次见面,除了谈艺术几乎没有闲聊。

    吴先生一生都保持着一种年轻的创造活力,晚年时,大家还称他为“艺术青年”。他一直坚持野外创作,八十多岁还到处写生,除了内蒙,全国各地他都跑遍了。清华的老师这样形容吴先生——“瘦得很,瘦得只剩下精神了。”吴先生自己也曾在文章里说,他反感把写生当作“旅行写生”,他没有那种轻松,他工作紧张时连蚊子咬在手臂都抽不出时间去拍。

    这个“艺术青年”,就这样把一个热爱“艺术春天”的背影,永远地留在了他的一片丹青之中,也留在了他的学生和热爱他的人们心中。

   下辈子想当政治家

    “吴先生说话总是话语惊人。”刘巨德说,吴先生说的话,好像不仅仅是说给当代人听的,也是说给后人说给未来听的。

    刘巨德记得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那时他和夫人还在云南,吴先生给他们写信,要让他们在艺术上研究创新。“这是一场战争!”吴先生的这句话至今令他们记忆犹新。

    吴先生曾说“一百个齐白石都不如一个鲁迅”。吴先生的话确如雷电火光,但刘巨德认为,吴先生并不是想贬低齐白石的成就,他只是想告诉世人,作为中国思想家和脊梁的鲁迅对中国的作用更大,吴先生终生热爱文学,认为文学比绘画表达思想更鲜明深刻,思想家对社会的影响更大。

    刘巨德说,吴先生有一次在清华美院讲座,面对学生提问“下辈子做什么”时,他回答说,下辈子想做政治家,顿时语惊四座。吴先生说政治家决定一个国家民族的命运。

    作为学生,刘巨德认为这一切都缘于吴先生他们这代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和社会责任感。吴先生不止一次地给他讲过他早年留学巴黎的一个故事。他乘坐公共汽车时,售票员把他买票的硬币找给一个法国人,这个法国人却拒收一个中国人手中的硬币。

    吴先生常对他说,西方人现在虽然看到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但骨子里还是看不起中国,因为中国的当代文化还不够强大,而一个国家的强盛必须是文化强大。他说中国文化要强盛必须要靠好的政策,要百花齐放。

    ——也许,这才是一生钟情丹青的老人下辈子想当政治家的原因。

    一生的遗憾和惦记

    吴冠中先生有一巨作《清奇古怪》,是早年为北京饭店画的。2009年,吴先生病重,中央领导去医院看他,问他有什么愿望,他提出想把这画幅捐给中国美术馆。这幅画因过于巨大,一直未能展出,也未公开出版。刘巨德说他自己也从未曾见过此画。吴先生认为这是自己的代表作,希望它能与公众见面。去世前,他从上海画展回来,还带着几个学生去北京饭店想看看自己的画。刘老师说,吴先生想得很简单,认为这幅画是国家的财产,捐给中国美术馆也就是从左口袋掏出放到右口袋而已。

    此事一直未果。刘巨德说,吴先生去世前,还惦着此画。这成了吴先生临终前的一个遗憾。

    晚年的吴先生,惦记的就是自己所有“儿女”(他的作品)的归宿。曾有人声称拥有吴冠中的画,遭老人否认,便说是吴先生年老忘事。刘巨德说,吴先生一生记忆力惊人,他一生作画无数,也爱送人画,但每幅画的去向他都清清楚楚。早年吴先生去苏州保圣寺写生,送了一幅画给管理员,后来吴先生在保圣寺陈列馆看到了这幅画,原来是管理员知此画珍贵,便将它捐给了国家。吴先生也曾送一位老朋友画,但几个月后就在拍卖市场上看到了这幅画。这两件事的对比让老人十分感慨。

    6月25日,吴先生交代大儿子将自己晚年的五幅画捐送香港艺术馆。当晚,吴先生安静地走了。

   检验艺术的不是市场是时间

    刘巨德说,吴先生认为一生最幸福的事是能画画,最痛苦的事是不能画画。他认为画家就如诗人,作品感动了人们,社会才会承认。诗人作诗不是为了谋生,画家画画也不是为了谋生。他的作品在市场上拍出天价,但他不太关心这些。他认为画价拍得高低并不见得就代表画的好坏,他从来没想过用自己的画去拍卖高价来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刘巨德记得学校有老师曾对吴先生说,“吴先生,你拿一幅画给房地产商,换一处大房子,一间大画室。”吴先生当场就拒绝了。他对生活没有要求。晚年儿子帮他买了一间画室,画画的空间可达六十多平方米,他满足得不得了,比起他以前在北海住时,画画时就得把沙发吊起来,不知要好过多少!比起他在方庄子11平方米的画室也不知强多少倍!晚年的吴先生在这里完成了许多丈二的水墨巨作和巨幅油画。

    对于自己的作品,吴冠中先生只有两个希望,一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自己满意,二是希望得到知音。他只关心自己作品的艺术质量,关心自己的画是不是能有突破和创造。1991年,吴冠中先生的画已有很好的市场价,但他毫不留情地撕掉了自己很多不满意的作品,其中大部分是国画。吴冠中先生告诉刘巨德,他看过许多西方大师收藏在博物馆的画,并非件件都是杰作,他看见那些不好的画,很替那些大师难过。吴先生说不乐意自己的作品这样留在世上。

    “我相信我的代表作能经得起历史考验。”吴先生认为,最终检验艺术的不是市场,而是时间和历史。

    他选择了“故乡的麦田”

    刘巨德说,吴先生一生最爱石涛、鲁迅和梵高。1950年,吴先生决定离开巴黎回到祖国,梵高的一句话影响了他“真正的艺术不是长在巴黎的大街上,而是长在故乡的麦田里。”他留在巴黎的同学,像赵无极,很早就取得了艺术上的成就,也拥有了他无法比拟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吴先生后悔自己当年的选择吗?

    刘巨德说,吴先生曾告诉他,能和西方现代艺术较量的中国艺术,只能长在中国的土地上。从这句话,他们能读出吴先生并不后悔自己当年的选择,读出吴先生心中充满力量的一种自信,和对祖国强烈的情感。作为一个艺术家,吴先生心中有一种苦难后的光明,他庆幸晚年能赶上改革开放,他的画能走向国际。

    吴冠中先生认为东西方艺术如同爬山,一个从东爬,一个从西爬,爬到高峰必然殊途同归。刘巨德觉得,站在高峰的吴先生,更清晰地看到了中国文化之宝贵和西方文化之所长,创造中西融合的中国现代绘画是他们那一代人之理想。创新,是吴先生一生的使命。刘巨德清晰地记得,直到生命的倒计时,吴先生依旧才思敏捷,谈话反应速度之快,情感之炽热令人叹服;他依然关心着中国美术的现状和未来。医生说他的心脏和血管还是六十岁人的。他的思想不老;感情不老,他还渴望着改变,渴望着创造……

    但他的躯体终究累了。肺癌让他的肺部大量积水,他不让医生为他抽水,他想这样自然地走,安静地走,不想要任何徒劳的挽留……

   吴冠中先生去世当天,清华吴冠中研究中心副主任卢新华教授接到李政道先生的电话,他说:“吴先生去天堂了,他还会创造的。不要悲伤。我们想念他,怀念他。”

    是的,人们会在他创造的美中,想念他,怀念他。

    “吴先生的画价是一步一步夯实的”

    吴冠中艺术中心的副主任卢新华教授,是研究吴冠中的专家,也是晚年见到吴先生最多的人之一——在吴先生晚年的岁月里,他担当着吴先生与清华美术学院和社会的联系人。

    采访中,卢新华教授告诉记者,他最后一次见到吴先生,是在今年的3月,他们去向吴先生报告清华成立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筹备的事宜,并和他讨论吴先生捐赠自己的作品《长江万里图》》(1990年)拍卖所得,在清华设立“吴冠中艺术与科学创新奖励基金”的章程和管理办法。

    1989年,吴冠中先生的彩墨作品《高昌遗址图》在香港苏富比拍出187万港元;1990年3月,其油画《巴黎蒙马特》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中以104万港元成交;从此,吴冠中的作品成为拍卖场上一道令人惊叹的“风景”。据国内某网站2010年5月初的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吴冠中各类作品总成交1417件、均价高达125万元。自2003年以来,吴先生的作品涨幅一直居于前列,其作品以20.4亿元的总成交额,在中国古今所有画家中,仅以0.4亿元之差逊于齐白石。许多人认为吴冠中是中国艺术市场的奇迹,他的作品屡创天价,其《交河故城》2007年拍出4070万元,2010年翰海春季拍卖会上,吴冠中的《长江万里图》(1974年)再次拍卖,更是拍出了5712万元的高价

    吴冠中艺术中心的副主任卢新华教授,是研究吴冠中的专家,也是晚年见到吴先生最多的人之一——在吴先生晚年的岁月里,他担当着吴先生与清华美术学院和社会的联系人。

    采访中,卢新华教授告诉记者,他最后一次见到吴先生,是在今年的3月,他们去向吴先生报告清华成立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筹备的事宜,并和他讨论吴先生捐赠自己的作品《长江万里图》》(1990年)拍卖所得,在清华设立“吴冠中艺术与科学创新奖励基金”的章程和管理办法。

    1989年,吴冠中先生的彩墨作品《高昌遗址图》在香港苏富比拍出187万港元;1990年3月,其油画《巴黎蒙马特》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中以104万港元成交;从此,吴冠中的作品成为拍卖场上一道令人惊叹的“风景”。据国内某网站2010年5月初的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吴冠中各类作品总成交1417件、均价高达125万元。自2003年以来,吴先生的作品涨幅一直居于前列,其作品以20.4亿元的总成交额,在中国古今所有画家中,仅以0.4亿元之差逊于齐白石。许多人认为吴冠中是中国艺术市场的奇迹,他的作品屡创天价,其《交河故城》2007年拍出4070万元,2010年翰海春季拍卖会上,吴冠中的《长江万里图》(1974年)再次拍卖,更是拍出了5712万元的高价。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搜藏网 福建美术在线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
更多友情链接

网站版权持有人:中国 山水画艺术网

页面浏览设置:1024×768分辨率

本站中文名称:中国山水画艺术网    本站网址www.zgsshw.cn  本站所有资料信息未经我站同意禁止转载,否则法律责任自负。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部电话:13805590554   电子信箱:6-0-8@163.com  工作专用QQ:384169963    2522440660    

办公微信:zgsshw  法律维权: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备案编号:  皖ICP备11008522号-1   备案图标.png皖公网安备 341003020002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