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乡驯鹿文化博物馆 卢平摄
2003年,敖鲁古雅的鄂温克猎民从满归17公里迁到了根河市西郊新居。虽然搬离了敖鲁古雅旧址,但仍然沿用了敖鲁古雅这个地名。新搬迁的敖鲁古雅乡新址位于呼伦贝尔根河市西郊北4公里处西邻西乌气亚河的三车间。根河市原是额尔古纳左旗政府所在地,后撤旗为市,位于大兴安岭北段西坡,是中国最冷的城市。根河市的名字源于根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伊吉奇山西南侧,是额尔古纳河最大的支流之一,根河是蒙古语“葛根高勒”的谐音,意为“清澈透明的河”。根河的历史很久,最初见诸于史籍的是东胡民族——北方的游牧民族。三车间地处根河上游北岸,其邻的西乌气亚河是鄂温克语,意为“夏天阳光普照的小河”。而根河上游流域大部分山川河流的名字都是鄂温克语的地名,可想而知这一带也是鄂温克猎民游猎的地区。
额尔古纳河支流——根河 卢平摄
新敖鲁古雅乡是政府重新规划建立的。一条长二、三百米的主干道,道两边是整齐排列的三十几栋木刻楞房和砖瓦房,房顶都是清一色的鲜艳红色铁皮。所不同的是木刻楞房是淡黄色外墙漆,砖瓦房则是白色外墙漆。无论是木刻楞房还是砖瓦房都有通透的玻璃窗,房前铁栅栏围城的的小院。这里道路宽敞,绿草如茵,白云、蓝天映衬着红瓦、白墙,新敖乡掩映在远处山岭苍茫、林海葱郁的一个绿色生态环境之中。
根河市敖乡新址 卢平摄
作为这次敖乡之行牵线者的孙振山,利用他三十六年前任敖鲁古雅乡政府通信员的老关系,跑前跑后为这次活动做组联工作。孙振山是热心人,又是在敖乡磨练过的汉族干部,工作不怕受挫,不怕麻烦。在他的引领下,于志学一行首先来到了敖鲁古雅乡政府,打听拉吉米一家人的下落。
在乡长办公室里,乡长卜伶生和乡党委书记黄少斌接待了于志学一行。他们简要向于志学介绍了新敖乡生态移民以来的情况和敖乡的规划布局,这里猎民新村、学校、医院、博物馆、敬老院、卫生所、乡政府机关、猎产品加工厂、猎产品商店等相应配套服务均一应俱全。自2003年8月敖鲁古雅乡搬迁新址以来,政府为每户猎民都提供了新房屋,免费为他们提供水、电、气等生活资源,并且连猎民家中大到家用电器,小到锅碗瓢盆都由各帮扶单位提供。在新敖乡的建设上,政府组织有关人员,对敖乡的猎民居住用地、公共建筑用地、绿化用地、道路广场用地、生产用地以及生态旅游用地进行了合理的科学划分,现在的敖鲁古雅乡正以崭新的面貌和姿态迎接着从山林走出来的使鹿鄂温克猎民,抒写着鄂温克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篇章。
于志学接受根河电视台采访 卢平摄
于志学听到这里很高兴,他也看到了新敖乡呈现出来的崭新气象。接着他马上关切地问起当年的鄂温克老朋友,他一一念出那些老朋友的名字。当得知拉吉米老猎人已经在1998年离开了人间;拉吉米的姐姐敖考列和玛丽亚索的母亲敖考列杰娜、何林、萨满妞拉、马克西姆、瓦罗加等人也相继去世时,虽然已是意料之中(按他们的年龄推算)但也难掩内心的悲痛。鄂温克猎民一生所遭受的苦难和生活艰辛,如果不是深入了解这个民族的人是无法想像的。尤其是老猎人拉吉米,他那历经坎坷、饱经风霜,朴实勤劳、平凡无华,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一生,谁和他交往相处过一段时间,都是不能忘怀的。这些鄂温克老朋友,虽然他们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与他们的友谊和他们的优秀品德,早已留在了于志学的深刻记忆里。他在心里默默地说,再见了,拉吉米,我的老朋友;再见了我尊敬的鄂温克人,你们的音容笑貌会让我永远思念。
于志学与敖乡人回忆老敖乡 卢平摄
看到于志学很难过的样子,乡长卜伶生又告诉于志学一个令人高兴的消息,拉吉米的二女儿得可沙和大儿子何协都在根河和敖乡,玛丽亚索和巴拉杰伊也都健在,现在在阿龙山上养驯鹿,他们都是鄂温克猎民的优秀代表。我们这次可以去回访他们。他还特意委派乡干部张杰去联系得可沙和何协,全力配合我们这次行动。这让于志学悲切的心情燃起了一丝希望。(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声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浏览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和本网站无任何关联。本网发布的讯息您如发现侵犯您的著作权,请及时和我网联系,在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后,我网会选择删除。如您想转载本条信息到手机微信或微博,请在网页下端左侧点击“分享到”自助转发,或关注本网微信公众号zgsshy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