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于志学在敖鲁古雅 卢平摄
敖鲁古雅呼唤明天
生态移民的必要性
敖鲁古雅鄂温克从二〇〇三年起的生态移民至今已经四年了。无论从生态保护、民族发展进步,从鄂温克人下一代的教育和国家发展战略目标来看,生态移民都是今后鄂温克民族的发展方向,是大势所趋,或迟或早总要实施的。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由于大量移民涌入,森林资源的超量采伐等原因,大兴安岭林区包括敖鲁古雅在内的生态环境已经出现了日益严重的恶化和退化,可捕猎的动物日益减少,林区植物资源也在不断减少,狩猎越来越困难,而且山上猎民点的生存条件没有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有更多的改善。由于大森林中没有电,所有用电才能带来的一切现代化设施无法使用,“撮罗子”里简单的生活用品和驯鹿就是鄂温克人生活的全部,他们的生存方式还停留在落后的生产方式上。生态移民不仅解决了大兴安岭西北麓地区的生态保护问题,也促进鄂温克民族与时俱进,走向现代化。
2013年于志学在敖鲁古雅与鄂温克民族在一起 卢平摄
在根河期间的所见,更坚定了我们对保护生态的认识。位于根河市中心地段的潮查河,今年出现了五十多年来罕见的断流现象。半个月前,河段水深还平均在半米左右,深水区还有彩旗作标志,而现在河床大部分裸露在外面,也测不出水的流量。气候反常造成的江河枯竭,已被无数个事实证明是人类对大自然破坏造成的恶果。良好的生态是人类和动物生存的底线,人类必须不遗余力拯救我们的生态和地球。
冯训林摄
继承传统文化的出路在创新
敖鲁古雅生态移民并不是让猎民迁下山,把枪支收了,给他们住上政府盖好的房子,并添置好家用电器这样简单。那种认为生态移民就是把猎民从山上搬到城市的想法是片面的。作为一个民族来说,敖鲁古雅鄂温克人还要发展,传统文化还要传承。现在存留的只剩下中国最后的使鹿文化了,缴枪下山,等于宣布了活态鄂温克人狩猎文化的消亡。如何使狩猎文化存在下来,承传下来,使女酋长玛丽亚索所在的这最后一个的狩猎部落,在她不在以后也能保证下一代乃至今后能继续保留鄂温克生存状态,就成为延续鄂温克民族文化的紧要问题。唯有选择民族现代化,改善山上驯鹿点的生存状态,才能保证这个民族文脉的延续。
玛利亚索和得可沙参加第五届世界驯鹿养殖者大会 卢平摄
我在路上反复把我的想法与敖乡干部、与德克沙等人沟通。我认为对山上驯鹿点设备进行改造,首先要从把住所改造成现代化的撮罗子入手。为了保持鄂温克人房屋的特征,可以保留撮罗子的外观形状,用轻型的钢管代替松木杆,组装折叠式的现代撮罗子,既解决了生态和环保问题,还结实耐用便于搬家携带。针对山上地面不平,可以搞特殊材质的拼装地板块,既隔潮,又平整舒适。一个小发电机,就可以解决山上的电脑、电视等问题。进入老年的鄂温克人可以在山下根河市的生活区养老,身强力壮的青壮年,没有其它技能的可以上山养驯鹿。改善好山上的条件,搞好成套的维修技术培训,提供有效可靠的后勤服务保障,第二代就会愉快地上山。
索玉兰参加第五届世界驯鹿养殖者大会 卢平摄
于志学与参加第五届世界驯鹿养殖者大会的世界各国代表 卢平摄
由结束狩猎到从事养殖,猎民下山定居标志着敖鲁古雅鄂温克人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是一次生产方式和文化的大转型。许许多多问题的出现,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解决的,应当看成是敖鲁古雅鄂温克人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要付出的某种代价。(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声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浏览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和本网站无任何关联。本网发布的讯息您如发现侵犯您的著作权,请及时和我网联系,在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后,我网会选择删除。如您想转载本条信息到手机微信或微博,请在网页下端左侧点击“分享到”自助转发,或关注本网微信公众号zgsshy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