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老人马克西姆 根河中国奥鲁古雅鄂温克族驯鹿文化博物馆提供
我在大兴安岭呆了两个多月,把创作素材收集得差不多了,要准备下山时,突然想起临行前摄影记者马克昌告诉我,一定要看一看大兴安岭的红毛柳。他说春季的红毛柳特别好看,红得像一片火。我对老猎民拉吉米说了我的想法。拉吉米说你要想看红毛柳,就得到贝尔茨河的上游,现在是河水开化的时候,有危险。我知道在深山老林,没有过河的工具,上山和下山都必须在结冰期,现在内地已是初夏,但在大兴安岭北坡却是初春的节气。我执意要去,他不放心,特意让他的小舅子猎手瓦洛加送我。
马克西姆儿子哈协在敖乡 于志学摄
马克西姆妻子栓克
我把所有的行囊搭在驯鹿身上之后就上路了。我们来到贝尔茨河的一条支流边上,河面上还结着冰,冰面晶莹透明,只是河边出现了沿流水。瓦洛加问我:“开化了,要跑冰排了,还去吗?”我说去。虽然我知道俗语“宁走封河一寸,不走开河一尺”的道理,可我如果现在不看,冰河融化,我以后就很难看到了。瓦洛加嘱咐我过河时要跟住驯鹿,抓紧缰绳。他走在前,我跟在后,我感到冰面在我的脚下微微颤动,还不时发出啪啪的爆裂声。正走着,只听“扑通”一声,几头驯鹿踩破了冰面掉进了冰河里。瓦洛加见驯鹿落水,急忙大声向我连喊带比划,让我赶快躺下,往河岸上滚。由于太紧张,躺下时动作太猛,一下把冰面砸碎,我也掉进了冰河。我想着瓦洛加的话,紧紧抓牢驯鹿的缰绳,抱住驯鹿的脖子。我抓住的这头驯鹿因为有硕大的鹿角卡在冰面上,眼见着没有鹿角的几头驯鹿沉到了水下“顶了锅盖”。瓦洛加在冰面上拼命喊,他一边喊一边解下挂在腰上的犴皮绳,很快就结成一个绳套,把绳套向我抱住的这只驯鹿用力抛去,不差分差正好套在驯鹿的鹿角上。他又迅速地向岸边滚去,只见他身下的冰面不断地爆裂破碎,同时发出“啪啪”的响声。他一上岸,就把犴皮绳拴在树上,又抽出猎刀,片刻工夫就砍下一棵碗口粗的树,想用它砸开驯鹿前方的冰面,好把我和驯鹿拉上岸。由于距离太远,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砸开。那些被锯掉鹿角的驯鹿都钻到了冰面底下,“顶了锅盖”,再也上不来了。我抱着这头驯鹿,虽然它的两支大角卡在冰面上,但是我也支撑不住多少时间了,已经渐渐向水底下沉。瓦洛加大声喊:“四不像救不了啦,赶快抓住犴皮绳往岸上爬,千万别松手!”
马克西姆妻子栓克准备搬迁
我爬上岸,两条腿几乎失去知觉。十几头驯鹿都没有上来,我和瓦洛加都很难过。瓦洛加帮助我把被水浸泡的约有十多斤重的棉裤脱下来。怕我冻坏手脚,瓦洛加没让我直接烤火,而是用雪擦我的手脚和身子。看我冻得上牙打下牙不停地颤抖,就问我:“你还去看红毛柳吗?”我看了下河面,起风了,风声怒吼着,可是冰面仍是静悄悄,只有那只鹿角还在冰缝中夹着。我坚定地说我还想看,就这样烤干衣服后,我们又向上游走去。
后来,那森告诉我,开春过冰河非常危险,驯鹿是会游水,但极容易被冰面的冰封住,“顶锅盖”闷死在水里。如果不是瓦洛加的机智,如果没有鹿角被卡在冰面,驯鹿沉到水里,我就没命了。
玛丽亚索的弟弟马克西姆 他在贝尔茨河救了落水的于志学避免了“顶锅盖 于志学摄
通过这件事,我更加理解了为什么鄂温克人对驯鹿如此崇敬,奉为“仁兽”:是因为它具有勤恳、朴实、忠厚、任劳任怨的美好品质,从那以后驯鹿在我心目中形象日渐高大起来。善良的鄂温克人感动着我,驯鹿朴拙的形象和品格激励着我,鄂温克饱经沧桑的老猎民和美丽的少女吸引着我,我拿起笔来,一遍遍如醉如痴地去描绘……
注:在我的印象中,一直记得救我的猎人叫瓦洛加,是玛丽亚索的弟弟。后来我在二〇〇七年和二〇一三年又去了敖鲁古雅。德克沙对我说,救我的人名字叫“马克西姆”。这么多年来,我记错了恩人的名字。因为我过去的文章中一直都写的是“瓦洛加”,所以此文中也未更正。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声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浏览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和本网站无任何关联。本网发布的讯息您如发现侵犯您的著作权,请及时和我网联系,在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后,我网会选择删除。如您想转载本条信息到手机微信或微博,请在网页下端左侧点击“分享到”自助转发,或关注本网微信公众号zgsshy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