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王晓银先生素未谋面,但神交已久,深佩服他身上一股坚韧不拔的毅力,常年游历大漠,深入观察骆驼的“精神气”,通过笔墨和宣纸,表现内心深刻的思考,通过一幅幅作品,塑造出千姿百态,灵动传神大漠骆驼。
(《初冬》68x68cm)
(《风》67X54cm)
王晓银先生,作为大美甘肃的儿女,为能够在大西北成长为荣。从求学和从艺,我们都可以感受他身上澎湃的激情。他爱脚下的土地,他也爱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和物。
看一个艺术家可以走多远,就看他的文化底蕴。艺术家可以学习和借鉴欧美艺术,也可以创新,但关键要自足本土文化,立足中华文化。善于挖掘传统文化,利用民族文化的精华,为自己的艺术作品注入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充实文化内涵。王晓银先生在16岁时,就在中国画上刻苦学习,笔耕不辍。在学习国画过程,悉读中华经典,对中国艺术史有深刻的研究和独到见解,对历朝历代的艺术流派如说家珍。这些知识积累,对他艺术创作都有重要影响。
(《戈壁旭日》68x136cm)
(《欢歌》68x45cm)
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后,王晓银先生为响应习总书记讲话精神,艺术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艺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艺术精品奉献社会。王晓银先生近年创作作品,以接地气,贴切生活为诉求。他笔下的人物,不论是古代先贤,还是当下人民,表现其剽悍开拓进取著称,有以默默奉献,为幸福美满生活而辛劳操作着。他笔下的骆驼也是千姿百态,各具神韵。有的憨态可掬,有的乖巧卖萌,有的严肃庄严。在王晓银先生笔下,人就是驼,骆就是人。从古到今,人骑着骆驼,从原始社会到走到21世纪第二个十年,也是骆驼陪伴着人民,披风戴月,劈荆斩棘,从洪荒走来,走向人类文明的绿洲。
在人类发展史上,遗忘意味着背叛。王晓银先生以对人与骆驼,人和生态等问题,以独到的观察和思考,让人当今的人们,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滚滚黄沙,默默神驼,都是人类文明在发现过程必须要正面直视的问题。骆驼逐渐走向没落,而黄沙依旧。强烈冲击画面,在欣赏艺术,感受王先生艺术之美,更有深刻思考文明发展遇到的问题,骆驼不在,人类通往文明绿洲的“沙漠绿舟”何在?
王晓银先生,是艺术家,更是思想家,长期生活在大西北,大自然孕育他艺术创作的细胞,传统文化让他在艺术之路走的更远。
艺术的价值,不仅仅不是拷贝机,把人和自然的万物生态,100%的还原到艺术作品中,而是有深刻的思考,把这事思考通过自己的艺术天分,发挥聪明才智,挥毫泼墨,结晶沉淀到艺术作品中,其他艺术家没有做到,笔者不敢评论,但王晓银先生做到了!
(《明海牧歌一》68x136cm)
(《山里人》68x136cm)
(《丝路驼城系列1》 96x180cm)
(《丝路驼城系列2》 96x180cm 2018年创)
我们感谢王晓银先生,因为他的作品让生活在东部的我们,认识到骆驼和人,骆驼和大漠的另一个生态世界。
邓启涛(自由评论人,无锡青年文创人才奖获得者)
(《天边的云》68x68cm)
(《晚归》68x68cm)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声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浏览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和本网站无任何关联。本网发布的讯息您如发现侵犯您的著作权,请及时和我网联系,在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后,我网会选择删除。如您想转载本条信息到手机微信或微博,请在网页下端左侧点击“分享到”自助转发,或关注本网微信公众号zgsshy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