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膺——又一扬州八怪中的杰出画家、诗人,他的梅花和风竹最有特色。他出生于官宦人家,几乎一生为官,他喜欢为民做主却难免得罪权贵。画品诗品如人品。他的 《题画梅》诗曰: “挥笔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诗短情长,流露着对百姓的浓浓情意。他的 《风竹图》也有题诗: “波涛宦海几飘蓬,种竹关门学画工。自笑一身浑是胆,挥毫依旧爱狂风。”短短四句,表达了对浑浊宦海的无可奈何和横眉冷对。
画史从来不画风
李方膺是康、乾盛世时期的一名杰出画家、诗人,在历史长河中犹如大风起过,击起过层层浪花。他是南通人,沉浮宦海的地方和辞官后的足迹也很少与扬州沾边,后人却为何将他归入扬州八怪呢?原来古时南通归属扬州,李方膺画风与个性皆与扬州其他杰出画家相近,将他归于扬州八怪是十分合适的。
李方膺虽以画出名,其实他的散文和诗词同样很有成就,当时的文学泰斗袁枚与之交好,过从甚密,袁枚对他评价甚高。绘画方面他山水人物、花鸟草虫无所不精,还与郑板桥一样十分喜欢画竹。但他画的竹子与郑板桥是不同的,他的墨竹经常在狂风中挺立、舞动。
“画史从来不画风,我于难处夺天工”。李方膺喜爱狂风,墨竹带风是他的鲜明特色。 “波涛宦海几飘蓬,种竹关门学画工。自笑一身浑是胆,挥毫依旧爱狂风。 ”这是《风竹图》上的题诗。短短四句却让我们了解了画家的经历、思想,虽然关起门来种竹画画,但刚直的秉性难以改变,愿狂风可以荡涤世间的污泥浊水。李方膺的风竹独树一帜,但很多风竹手迹已在历史的风雨中散失,剩下的很少,拍卖场上偶有出现,却又可遇不可求。
爱梅成癖如痴如醉
李方膺爱梅成癖,爱得如痴如醉。那年到安徽滁州代理知州,到任就前往醉翁亭,在欧阳修手植梅树前铺下红地毯,纳头就拜,爱梅至极可见一斑。李方膺是爱梅高洁的秉性,爱梅不畏冰霜的品格,他爱梅是自我人格的外射。
李方膺所画的梅花用笔苍劲老辣,构图简练疏朗,挥毫纵横,水墨淋漓,枝干瘦硬,花蕾了了,有大片的留白。苏东坡是画梅的绝顶高手,但郑板桥被李方膺的梅花深深吸引,竟如此叹曰:“东坡,与可畏之”,评价之高,无以复加。“挥笔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这是他一幅腊梅画上的题诗。与郑板桥在“衙斋听竹图”中的题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一样体现了对百姓的关心。
扬州八怪画风相近,人格相似,有时所做事情也同样相近。李方膺有一年在知府任上遇大旱,赤地遍野,良田绝收,百姓不致饿死唯有开仓放粮,若层层上报时间肯定来不及。李方膺与郑板桥一样,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果断地打开国库开仓赈粮。还有一次李方膺为了替老百姓做主,自己被投入了大牢。如此看来,清代官场有光明也有黑暗。康雍乾何以盛世?与这些为民做主的小芝麻官的高洁品德是分不开的。
隐于借园结友甚多
李方膺(1696-1755),字虬仲,一字秋池,号睛江,乳名龙角,南通人。南通当时隶属于扬州,是扬州的一个散州,所以李方膺是广义上的扬州人。
乾隆十六年(1751年)冬,李方膺从合肥知县位归隐后不再当官。但他没有回故乡南通,也没有到文人雅士、书画家聚集地扬州,而是在南京借寓项氏花园,李方膺题名“借园”,项氏花园从此有了新名字。在借园,李方膺住了四年,期间与当时文坛泰斗袁枚、画家沈凤过从甚密,谈诗论画,不问政治,悠哉游哉,过了一段惬意的生活,产生了一大批书画作品。
乾隆二十年(1755年)秋因病回到故乡通州,离开南京时,已成为好友的袁枚有诗相赠 “才送梅花雪满衣,画梅人又逐飞。一灯对酒春何淡,四海论交影更稀。 ”回到故乡通州后,又与郑板桥等扬州画家时有接触,因此他的画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扬州画派的大家庭。
(国家注册鉴定师 顾乐渠)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