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平摄
2018冰雪画派南疆行之七:巴音布鲁克大草原和独库公路 下
卢平 文
我们和大部队在乔尔玛汇合。
乔尔玛位于独库公路与伊乔公路的交汇处,这里风景优美,冰川纵横,湖溪交错,绿草茵茵。一来到了这里的停车场,你首先看到的就是乔尔玛革命烈士陵园那高耸入云的纪念碑。
独库公路 汤宽义摄
独库公路 卢平摄
独库公路 汤宽义摄
纪念碑高20米,用乳白色大理石建造,碑的正面用红字镌刻着“为独库公路工程献出生命的同志永垂不朽”十八个红色大字,碑的背面基座上清晰用汉、维吾尔两种文字镌刻着修建天山独库公路时壮烈牺牲的128名烈士的姓名。
碑文是这样写的:横亘天山的独库公路,全长五百六十二点七公里。一九七四年开始修筑,一九八三年全线通车。该项工程宏伟,任务艰巨,为我国公路建筑史上所罕见。中国人民解放军零零一二九部队、三六一零五部队、自治区交通厅桥工队担负和参加了修筑公路的光荣任务。在栉风沐雨,英勇拼搏的十个春秋中,有一百二十八名指战员舍身忘死,冲锋在前,临危不惧,与塌方、雪崩、泥石流顽强搏斗,用鲜血和生命开辟了天山坦途,为开发新疆,造福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巍巍天山埋忠骨,英雄豪气贯长虹。人民战士的丰功伟绩和光辉形象永远留在新疆各族军民的心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
乌鲁木齐军区
一九八四年一月
沿途风光 汤宽义摄
沿途风光 汤宽义摄
巴音布鲁克草原 汤宽义摄
纪念碑周围是白色大理石的围栏,上面有同色的浮雕,围栏下有十级浅褐色台阶,周围栽植了一株株雪松,把纪念碑下部掩映在绿色苍松之中。不远处的烈士陵园中依山势排列成一片碑林,英雄们就长眠在这天山翠柏之中。纪念碑前方的右侧有一个“天山独库公路纪念馆”,里面陈列着数百件当年修筑天山公路时,筑路官兵使用的工具、照片、图纸等实物。看着这些,那为建路献身的168位年轻的英灵的事迹如同重锤一样敲打着你的心,占据着你的脑海,夺去了你全部的注意力。
巴音布鲁克草原 加宏杰摄
旅途中 加宏杰摄
旅途中 刘彩霞摄
只有亲自走过独库公路的人,见识了独库公路的和气候骤变,才能对乔尔玛烈士陵园蕴含的内在精神有着强烈的共鸣。我们只在短暂的时间里经过,而且坐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里,车上带有可以恒温的空调,驶在盘山公路时尚且感到惊悸,出现高原反应,那些筑路官兵当年是怎样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下,风餐露宿,战胜高原反应,承担艰险的施工任务,硬是把这条三分之一是悬崖绝壁,五分之一地段处于高山永冻层,连黄羊都望而怯步的达坂和险径变成了通途。而且修筑这条公路的时间,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那时我们的经济状况远不是现在的生活水准,家家都很穷,我们的子弟兵的生活条件可想而知,住帐篷、啃干馍,战斗在穷山僻壤,高山峻岭。张馆长在来前,和我们介绍过,乔尔玛不是什么繁华的乡村小镇,没有什么人家,过去这里只有兵站,修筑天山公路之初时,筑路官兵部分就驻扎在这里。在天山公路通车以后,这里才慢慢多了几家小饭店。夏季,这里水草丰美,哈萨克族牧民会赶着牛羊来这里游牧。一过深秋,这里的牧民就会带着全部家当搬到其他比较温暖的地方放牧,而这里将会被大雪覆盖,直到第二年夏天。所以大半年的时间里,乔尔玛都是无人区。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为了响应毛主席、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号召,巩固边防,加强战备,数万名筑路官兵奋战了10年,将青春、热血、汗水和生命洒在了这里。
旅途中 刘彩霞摄
旅途中 刘彩霞摄
陈俊贵和他的妻子 卢平摄
在烈士陵园的入口一个桌子旁的椅子上,坐在一位老兵。他的名字叫陈俊贵,是当年建造独库公路的工程兵。桌子上摆着一摞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一本《守望天山》的书,讲述了当年他跟随部队秘密集结在新疆,修筑天山独库公路的感人故事。
陈俊贵和仰慕者合影 卢平摄
于志学在观看碑记 卢平摄
陈俊贵穿着黄军装,操着很浓的辽宁口音,向来往游人介绍当年修建独库公路时他遇到的一件感人事迹。在1980年4月,陈俊贵所在的部队被暴风雪围困在天山深处,部队面临断炊的危险。上级派四名战士去40公里外送信求救,其中有他的班长、副班长一位战士和他。他们带了20个馒头(可想而知,当时的窘迫),在冰天雪地里爬行了三天三夜,班长将最后一个馒头让给了新兵的他,班长、副班长都牺牲了,剩下他和另一名战友被哈萨克牧民发现救了过来,但他的右大腿肌肉冻死致残,另一位战友脚指头被冻掉。陈俊贵住院3年退伍回到老家,被评为甲级二等残废军人,担任电影放映员,本可以安稳地过一生。一年后因看到电影《天山行》时,想到班长的临终遗言,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放弃县城的工作,带着妻子和刚出生不久的儿子重返天山。
作者在巧乔尔玛烈士纪念馆 姜伟琦摄
乔尔纪念馆
乔尔纪念馆
他找到离乔尔玛十几公里以外班长郑林书的墓,并在墓冢旁十几米的地方挖了个地窝子,一家三口住在那里,日夜陪伴着班长。后来他用政府每年给他发的一、两千元抚血金,购买面粉,食盐等生活必须品,自己到山上捡柴火,又在坟冢旁开块地,种上蔬菜,养了鸡,维持生活,继续为班长和战友守灵。待陈俊贵的事迹被当地发现,被媒体传播后,受到政府的重视。2006年,政府修缮扩建了乔尔玛革命烈士陵园,把部分烈士遗骨集中在一起入园,建成了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俊贵也在自己守墓27年后,被政府纳入了国家行政编制,领取了工资,他的一家也搬到了基地,成为一名真正的烈士陵园守墓人,现已经33年了。
乔尔纪念馆
乔尔纪念馆
陈俊贵重情重义自愿守墓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2014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我在陵园纪念馆门口站了半天,看到很多人千里迢迢来到这里,请他签名售书,然后拍照留念。慕名者太多,人们都崇敬英雄,也崇尚他的这种诚信和报恩行为,但我不忍再折腾他那条病腿,没好意思请他合影拍照。
在陈俊贵用生命和泪血写下的《守望天山》这本书里,他讲述了他的亲身经历:
“那是1980年,一个冬雪频繁的季节,修筑天山公路的基建工程兵某部1500多名官兵被暴风雪围困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天山深处,面临寒冷冻死、断粮饿死的危险,唯一与外界联系的电话线也被肆虐的大风刮断。为尽快与40公里外的施工指挥部取得联系、得到救援,我奉命随同班长郑林书、副班长罗强和战友陈卫星前去请求山下部队救援。由于任务紧急、时间仓促,我们4人只带了1支防备野狼侵袭的手枪和20多个馒头就匆忙出发了。一路上寒风呼啸,风劲雪疾,在海拔3000多米高寒缺氧的雪山上,我们手牵着手,连走带爬,艰难前行。40公里的路刚走了一半,我们已是气喘吁吁,筋疲力尽。虽然体力已透支到了无法支撑的地步,但想到被暴风雪围困,随时都会被寒冷、饥饿夺去生命的战友,我们放弃了休息的念头。随着天色渐晚,积雪太深, 盘山的便道上根本无法分清哪是路面、哪是悬崖,一不小心就可能掉进深山峡谷。深夜的天山 ,气温骤降,刺骨的寒风劲吹不停,我们4人一刻也不敢停歇。天亮时,我们置身茫茫雪原,迷失了方向,更令人恐惧的是我们带的20多个馒头还剩下最后一个。经过一天一夜的行走,我们身上每一根筋骨都像断了一样疼痛难忍,我更是被饿的头昏眼花,不止一次地看着班长口袋里的馒头。就这样,我们再次看到了夕阳,此时已经在雪地里走了两天两夜,终因体力透支到了极限,我们跌坐在雪地里再也起不来了。大家望着唯一的一个馒头,你推我让,谁也不肯吃。当时我建议把馒头分成四份,每人吃一口。话刚说出就被班长否定了,理由是馒头太小,如果分成四份,根本起不了充饥的作用。情急之下,班长郑林书做出了一个庄严的决定:“我和罗强是共产党员,陈卫星是一名老兵,只有陈俊贵是个新兵,年龄又小,馒头让他吃”。当时我说啥也不肯吃,班长郑林书用不容商量的口气命令我吃掉这个馒头,望着在寒风中被饿得面无血色的战友,我手里的馒 头顿 时重如千斤,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为了完成任务,后来我还是含着眼泪吃下了这个馒头。班长郑林书一直负责开路,所以他的身体透支最严重,他终因体力不支倒下了。临终前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对我说:一是希望死后能埋葬在附近的山上,永远看护着战友和这条路;二是因使命在身,作为儿子生前没能好好孝敬父母,托付我能到老家看望一下他的父母。我和战友含泪用冰雪掩埋班长后,继续向前赶路。可没走多远,副班长罗强也无声无息的倒下了,只有我和战友陈卫星掉下山崖被哈萨克牧民所救,才把施工官兵被暴风雪围困的消息报告指挥部。1500多名战友得救了,可22岁的班长郑林书、21岁的副班长罗强却永远长眠在积雪覆盖的天山上,我和战友陈卫星也因严重冻伤,腿脚留下了重度伤残。3年后,天山独库公路正式通车,成了连接天山南北的重要通道。它的贯通,使得南北疆路程由原来的1000多公里缩短了近一半。”
哈希勒根达坂 加宏杰摄
旅途中 卢平摄
旅途中 卢平摄
离开乔尔玛烈士陵园,我发脑海一直转着碑文上的话:人是躺下的路,路是竖起来的碑。
此后在我们又继续翻越海拔3396米的哈希勒根达坂,看见山顶的冰川,再次经历陡坡和弯道,面对着车窗外的万丈沟壑,脑海中全是当年筑路官兵的身影。我们今天能乘车飞跃天山,皆源于数万子弟兵的无私奉献。我想,所有过往的人和车辆都会铭记这一点。这条路,凝聚了中国人勤劳勇敢、执著、奉献、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一条英雄之路,是让人得到心灵震撼之路。
……
旅途中 卢平摄
旅途中 卢平摄
旅途中 卢平摄
我们用了三天时间,沿着217、独库公路和218国道,察访了巴音布鲁克草原及沿途不同的风光,收获颇多。旅行告诉我们,想要生活不重复,直接探寻和理解自然与人文之间割舍不断的神秘联系,最好的方法就是走在路上。
20181118于京华淡泊居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声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浏览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和本网站无任何关联。本网发布的讯息您如发现侵犯您的著作权,请及时和我网联系,在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后,我网会选择删除。如您想转载本条信息到手机微信或微博,请在网页下端左侧点击“分享到”自助转发,或关注本网微信公众号zgsshy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