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上午9时,中国杰出的漫画大师华君武先生安然辞世。中国艺术星空从此缺少了一颗璀璨的金星。
华君武,生于1915年,从15岁开始发表漫画,一生从事漫画创作整整80周年。这位世纪老人,穿越战火硝烟,从杭州、上海、延安、东北到北京一路走过,用画笔不间断、不重复地记载下了中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变迁以及人民大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喜怒哀乐。他的漫画品种达数十个,数量达数千幅,且个性鲜明、情感浓重、趣味横生。
1 拒绝称大师的大师
华老在世时,我不敢在文章中称他“大师”。因为二十多年前,在我写的一篇文章中出现了“幽默大师”的字眼,华老看到后当即写了两页纸的信寄给我。信中写道:“用了幽默大师就有点不幽默了。大师不是帽子,不是议价,不是奉承,大师是很少的,甚至现在还没有出现。可惜在我们社会上已经不值钱了,随便就可以给别人以大师美称。你是搞漫画的,应该对这种现象加以针砭,但你却廉价买了大师……”辛辣中肯的语言烫红了我的脸……后来凡是涉及到他的文章,我全用“漫画大家”的称呼,这样他没再提出异议。
中国究竟有没有漫画大师?漫画大师的标准是什么?1990年,美术大家叶浅予先生在《华君武漫画展览》开幕式上动情地说:“我认为评漫画大师的标准有三条:一是作品的艺术质量高,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二是作品的数量多,有广泛的读者群;三是专事漫画创作不改行。”根据这三条,他认为华君武是当之无愧的漫画大师。其实,除了这三条之外,华老又以自己80年的漫画实践开创了大师的另外两条标准,即:撰写的理论文章数量和质量均属上乘,并形成规模和理论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组织美术和漫画活动达半个世纪以上,并培养一大批漫画新人。
华君武有如此辉煌的业绩,他理应被称为大师。不过,谁称他“大师”,他就跟谁急!
他曾历任《人民日报》美术组长、文艺部主任,中国美协秘书长、书记处书记、党组副书记,曾是中共八大代表,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但他的名片上面只有他亲笔草书的“华君武”三个字,再就是一个电话号码,其余一片空白。他曾获得过许多全国艺术、美术机构最高规格的奖项,但他在各种自传、文章、简历以及个人画册中从不提及。
2 顽皮的“坏学生”
华君武1915年4月出生在浙江杭州。上小学和中学时,他的数理化成绩很糟糕,而且越来越跟不上。越是这样,他越是不学。特别是一上数学课,他就用漫画来嘲笑数学老师。一次他画数学老师的头像:一把大大的尿壶,老师的头插在尿壶的壶嘴上。老师看到后大发雷霆,向学校提出:“不开除华君武决不再上课!”于是校方给了他一个记大过处分。除了数理化不行之外,华君武对美术课也不感兴趣。他很不喜欢画工笔画,因为他觉得这种画不随意,比较呆板,不符合他的性格。所以一画静物素描,他就很狼狈,气得美术老师只想打他。
上初一的时候,他开始爱上了漫画。最早的一幅漫画是画一群学生打预防针,调皮的学生故意装出鬼脸,表示很疼的样子。此画竟被刊登在校刊上面,他很高兴。随后华君武开始向社会上的报纸投稿,但报上总不见登,于是他再画再投,前前后后,累计突破200幅大关。终于他从汉乐府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中得到启发,画了一幅乘船的女郎和田字形荷叶的抒情漫画,发表在《浙江日报》上。这对华君武是一个极大的鼓舞。他用一块银元的稿费请小妹到饭馆美餐了一顿。
1932年,华君武带头反对学校在考试之前对学生搜身而被再次记大过并开除学籍。
在杭州一中期间华君武一系列的反叛行为,彰显了他不循规蹈矩、不唯唯诺诺和仗义执言、刚正不阿的个性。这在以后他的漫画艺术生涯中充分地显现了出来。
1933年夏天,被开除了学籍的华君武带着铺盖卷,穿一身蓝布长衫,在亲友的帮助下前往上海大同大学附属高中读书。当时上海有很多报纸刊登漫画,令华君武目不暇接。在这里他结识了许多漫画大家,如丰子恺、鲁少飞、叶浅予、张光宇等。他的作品也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全国第一届漫画展览。他的漫画不断在《时代漫画》、《论语》、《大美晚报》、《上海漫画》上发表,但他总感觉自己的画赶不上别人,于是他想了一个专门画大场面漫画的点子,在一幅画里画很多人。这一招果然成功。画的多了,刊登多了,大家都知道上海有个画大场面漫画的华君武。就是从那时起,在漫画创作上,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作品怎么能与众不同,怎么才能个性鲜明。
3 “八路军上士”华君武
在上海,华君武经常装作买书的样子在书店里阅览大量书籍。他从《大众哲学》等进步书籍里得到了不少启发。埃德加·斯诺著的《西行漫记》更对他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在这本书里看到了一片崭新的天地,再加上他对日伪政府统治的不满,便下决心去陕北,投奔共产党。1938年8月,他在朋友黄嘉音的帮助下,瞒着母亲只身乘轮船南下,辗转多地向延安进发。当时由于敌人的封锁,从上海通往陕北的路,要经过香港转往内地。到香港之后的他,谢绝了朋友留他在《星岛日报》画漫画的工作,毅然决然告别了“灯红酒绿”的香港,经广州、长沙、武汉、重庆、成都、西安到达陕北。这段路程,华君武走了足足三个月。
当他走到西安时,有位国民党军官听说他是上海小有名气的漫画家,便劝他投奔胡宗南,说到那里肯定有高官厚禄。但华君武决意奔赴延安,并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的帮助下,以“八路军上士文书”的假身份证,骑着小毛驴通过了道道关卡,进入他魂牵梦萦的陕北高原。
到达延安后,组织上考虑到他的美术特长,便安排他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担任美术教员,因而他没能穿上军装。但他很喜欢“八路军上士”这个虚构的军衔,新中国成立后,还请人刻了一枚“八路军上士文书”的印章,终身享受着 “八路军上士”的殊荣。
在延安,1942年2月15日,华君武、蔡若宏、张谔三人举办了《讽刺画展》,引起轰动。毛泽东主席也来观看。《解放日报》不断刊发该展览的评论文章和消息。
据华君武回忆:“8月的一天,《解放日报》负责人告诉我说毛主席要见见我们三个人。我如约从桥儿沟走到枣园。我们和毛主席见面谈话就在院子里的一棵大树下,还和毛主席一起吃了饭。毛主席是一位伟大的人物,我们都很景仰他。我除了几个月前在延安漫画展厅见过他,平时都是在大会上较远的地方见他。现在坐在毛主席身边,不免有些拘束。但他一开始就给我们讲了一个笑话,马上就打破了我们的拘束感,使我很自然地与他讲话。毛主席在谈到我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的《1939年植的树林》的漫画时说:‘批评延安植树管理不好是应该的。但延安很大,究竟是哪些地方不好,应该说明。比如王家坪(当时八路军总部所在地)植树不好,就应当写上王家坪的名字,否则就变成整个延安植树都不好了。’而后毛主席又讲了全局和局部、个别和一般的关系。经过长期的创作实践,我深深感到毛主席这段话的伟大指导意义,这使我几十年在漫画创作中减少或避免了片面性的错误。”
4 一手拿枪一手拿画笔的漫画家
1945年8月抗战胜利,9月根据党的安排,华君武离开延安随鲁艺文工团到达东北。尔后在东北日报社干起了美术编辑。因《东北日报》有了较好图片制版设备,印刷条件也比延安好多了,于是华君武开始用画笔配合解放战争的进程,画了大批的漫画发表。他画的讽刺蒋介石以和平谈判为幌子,暗地里备战的漫画《磨好刀再杀》一经发表,便在广大部队官兵和解放区人民中引起很大反响。一时间,东北地区的火车站、部队里、大街上到处都张贴着这幅画的复制品。这幅漫画在当时文盲半文盲还很多的情况下,起到了迅速而形象地宣传共产党政治观点的效果,起到了一篇文字社论所起不到的作用。
华君武在东北的这个时期里,不间断地在多种报刊上发表揭穿国民党反动派阴谋并歌颂解放大军的胜利战果的作品,这使得国民党反动派十分害怕。他们特意将华君武与彭真等人的名字列在拟暗杀的黑名单里,交由哈尔滨市的特务组织去执行。华君武的罪名是“侮辱领袖”。组织上为了华君武的安全,专门给他配备了一只手枪。这样,在中国漫画史上,华君武就成了惟一的一位“一手拿枪、一手拿画笔”的漫画家。
在东北,华君武创作的漫画数量相当可观,这是华君武漫画创作的第一个高峰阶段。由于他在这个时期的漫画中大量使用了民间谚语、歇后语等老百姓很容易看得懂、记得牢的语言作为漫画的题目,深受读者的喜爱。应当说,华君武在东北战场上也是一员骁将。
5 新中国漫画队伍的领军人
新中国成立后,华君武从东北来到北京,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美协任职。这期间,他带领漫画家们用漫画表达对新中国的热爱,并用画笔积极配合“抗美援朝”等运动。他组织了一系列全国漫画展览,还任新中国第一份很有影响的漫画杂志《漫画月刊》的编委。
“反右斗争”的扩大化,伤了漫画家们的元气。1959年6月,《光明日报》决定请华君武开辟一个“社会生活漫画”的专栏,华君武立即应允。从此直到1966年5月,华君武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大量引人深思的内部讽刺漫画。其中《永不走路,永不摔跤》曾在1962年8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被作为会议文件的附件印发给与会代表。毛泽东主席还在附有这张漫画的文件上批了八个字:“有了错误,改了就好”。还有一幅《杜甫检讨》的漫画刊登出来后,据周恩来总理办公室负责外事的工作人员孔原说,周总理看后哈哈大笑。在那个特殊时期,华君武“单枪匹马耍大刀”,坚守内部讽刺漫画的阵地而不撤退,成为中国漫画史上奇特的现象。
“文革”开始,华君武先挨批斗,随后被下放到天津某农场喂猪种菜。粉碎“四人帮”后,他又回到北京重新主持美协的工作。这个阶段,各地漫画专业报刊和专栏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各地群众漫画组织相继建立。华君武一边创作一边到各地辅导漫画创作,培养漫画新人,并组织漫画展览,许多省市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6 能掏出宝贝的“百宝囊”
华君武勤奋多产。他甚至在数年间,每年出版一本当年创作的漫画集,或合并出版某年至某年的漫画集。后来他还专门出版了10卷本的大型丛书《华君武全集》。
除了出版图书之外,他还不断出版集邮特种封,不断为他人的文学类图书插图。从1990年开始,每年他都要去外地举办三到四场个人漫画展览,多数是到工矿、农村、部队。在十多年里,他的个人漫画展举办了30余场,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他好像是一名统帅他个人“漫画集团军”的总司令,众多产生于他笔下的漫画人物、动物和有生命的物品,都围着他转,任由他来导演一出又一出令人啼笑皆非的活报剧。
华老有一个随身携带的小本子,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我的‘百宝囊’,我会从里面掏出宝贝来的。”
它64开本大小,里面有序地记着他那三言两语的生活感受、歇后语、某人的一句话、新闻广播中的一个新名词、报刊中的一则小消息、一个新的漫画题目、一个人物或动物的形象、一个小药方、一句诗或一句成语等等,真是五花八门。华老常说:“一个漫画家上街,和普通人不一样。普通人上街逛逛,买点日用品,就完成任务,漫画家则要用漫画的眼睛去观察、体验、分析人和事。”他还说: “我身上经常带着一个小本子,有所感触就及时记下来。记下这些东西,有的可以成画,有的虽一时不能成画,却可以帮助思索,有朝一日也可以用上,到时候,不是这样用上,就是那样用上。总之,这个记事本对我的漫画创作有很大的好处。”比如,他到火车站送客人时有所感悟,便在他的小本子上记下两个字“送行”。过了些天,《人民日报》上就刊登出他《车站送别有感》的漫画,画面上一个在车窗里的人在向站台上的人挥舞着帽子,站台上的人也面向车内的人挥手,旁边一首打油诗写道:“里面直挥帽,外边频摆手。我说请回吧,他说再来游。其实都在想,就盼车快走。”
华老在他80年的创作生涯中,一直随身带有这样一个“百宝囊”,辛勤地在生活中为人民捡着“宝贝”,加工着“宝贝”,奉献着“宝贝”。
7“老兔子”听收音机
华君武非常热爱漫画这个专业,每每得病住院一段时间,他都会创作出一幅有关住院感受的漫画来。
华君武是属兔的。1996年,他得了青光眼病住院动了手术,没隔多久,《中国文化报》上刊登了一幅他画的手中拿收音机、左眼绷着绷带的兔子。画中的打油诗写道:“老兔今年八十一,青光眼病去求医。左眼动了小手术,医嘱回家多休息,不能画画和读书,不要看报和TV。每日睁着大眼睛,成天抱着收音机。书法大家黄苗子,劝我参加残协去。”华老一出院就把这幅画寄给了黄苗子,还附信写道:“昨日去残协询问参加事,他们不收,现只收老痛风而食欲特好的患者,特告。”(暗指黄苗子)
2000年他不慎骨折,住院三个月。出院之后他就画了一条龙,并在画中写道:“龙腾新千年,兔断股骨头,开刀动手术,幸遇新华佗,卧床四十天,下地学走路。不用坐轮椅,拐杖也可丢,龟兔再竞走,我决不落后。”他还画了一幅主动给我寄来,并附信表示对我去医院看望他的感谢之意。
还有一次他得了心肌梗塞在医院住了两个月,出院后在给一位友人的信中画了一幅画并配了一首打油诗。诗中写道:“心肌小梗塞,住院满两月,卧床三十天,如度三十年。减重十三斤,衣带都以宽,别人称我健,我也忘衰年。”
8 笑别人生
华君武的漫画艺术为无数人所喜爱,他高尚的人格魅力更为了解他的人所仰慕,人们都亲切地称他“华老”。
长期以来,华君武的经济并不富裕,工资也不高。这是因为他在担任美协领导期间,只要一有晋级或调工资的机会,他都让给年轻的人,致使他的工资档次始终上不去。他的漫画在报刊上发表的稿费,上世纪80年代是20元左右,近些年也就是100元或200元左右。他有个特点,一幅画给了一家报纸,就不再给另一家,而漫画创作又不能重复。就是这样的经济状况,每当国家遇到灾难,他都向居委会捐出数量不少的救灾款,而且不让人在捐款名单上登记他的名字。
对于死亡,华老从容淡定。
当他进入七旬的时候,他的一些同龄朋友相继去世,八旬时,去世的同龄朋友更多了,但他没有不安的心绪。他在一篇文章里写道:“虽然老已经悄悄来到,但我没有停笔。我想,我会坚持到我不得不停的时刻,直画到不能画的时候为止。”
在去世前10个月时,他已经开始在医院接受重症监护了。不能吃饭,靠输入营养液维持,但他依然平静安详。去年,我每一次去看他,他都能与我说几句话,今年却一次不如一次。头一次,他叫了我的名字又问我“从哪里来”,再一次,他只能叫出我三个字的名字,然后就是微笑或点头。最后一次我看他的时候,他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只是微笑。这时,跟他多年的老特护用手指向我,把嘴靠在他的耳边说:“华老,你知道他是谁吗?”此话一出,华老马上着急而慌张地瞪着眼睛,看看我又看看他,手向我抬了抬,嘴里发出“嗯!嗯!嗯!”的声音。这时我和老特护都看出他想说什么了,于是老特护大声说:“您是不是想说,‘他是郑化改,我怎么可能连他都不认识啊!’”听到此话,华老顿时平静了下来,微微点了点头,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我把嘴靠近他的耳朵一字一字地说:“24年来,您对我太好了!”他听后没有点头,可眼睛里涌出了泪水。过了一会儿,出乎意料的情景出现了:与我脸对脸的华老时而闭上左眼把右眼睁大,时而闭上右眼把左眼睁大,嘴也随着眼睛的闭合左右撇着。我吃了一惊,华老立刻笑了。我一笑,他又重复以上的动作。老特护说:“华老是在逗你玩儿呢!”随后华老又反复了三次,我们都笑了起来。
扮“鬼脸”。哦!早在80年前,华老第一幅在报纸上发表的漫画,不就是画打预防针的学生故意表示很疼的样子而做出鬼脸吗?《打预防针》扮鬼脸的漫画是华君武走上漫画道路的开篇之作,而如今躺在重症病房已经不能说话、又不能动的华老,用80年前的“鬼脸”造型来逗人欢乐,与人交流情感,是在创造一个含笑的尾声。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