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术的方式让世界了解中国,从来为有责任感的中国美术家所重视。偶尔翻阅历史资料,发现远在70年前,就即1933国难方殷之际,徐悲鸿就开始着手中国美术在欧洲的推广,积极策划并成功举办了中国美术在欧洲的展览,陆续在法国、比利时、德国、意大利、俄国展出,取得了良好效果。他的《记巴黎中国美术展览会》、《在全欧宣传中国美术之经过》等文章,记载了有关情况,提供了历史经验。
当前一个举世瞩目的事实,是中国的崛起。崛起的背景,是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政治的多极化和文化的多元化。要把发展中的大国建设为发达的强国,文化的建设及其海外传播,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而美术作为文化的载体,在已经到来的读图时代,具有首当其冲的重要性。比之徐悲鸿对外宣传中国美术,既有不同的历史任务,又不乏一脉相承之处。
支撑中国美术的中华文化,是一种讲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和谐的文化,是一种重视与异质文化沟通又和而不同的文化。费孝通在论及中国文化自觉的和谐观时指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中国美术的对外推广,本质是中国文化的域外传播,不仅可以使世界更形象更直觉地了解中国,而且是以中国的文德泽被世界,有助于向全球提供建设和谐世界的精神资源。
中国的美术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既有承传性,又有时代性。中华文化的对外播,中国美术的海外推广,是文化建设成果的输出,虽属软实力的竞争,但本质上属于最友善的彼此沟通,不是强加于他民族的文化扩张,而是为人类提供不可替代的精神美味。尽管各国政治制度不同,意识形态有别,但中华文化中具有世界性的普世价值将为人类面临的困扰提供睿智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参照。
上百年来,由于外侮频仍,国运跌宕,中国的仁人志士,一直向西方寻求真理。可以说,国人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与接受,甚至超过了对本民族文化的深知与继承,美术方面也不例外。因此,规划实施中国美术的海外推广,倘从文化上思考,要想达到预期目的,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是固本,就是补优秀传统之课,充分认知传统并加以现代整合。因此从根本上看,中国美术的对外传播,要以传承文脉的文化建设为基础,甚至也可以说通过抓外事而推动文化建设。
中国美术的海外传播,不仅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反映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环保的划时代发展,而且尤其要反映中国各民族的精神风貌和贯通古今的精神底蕴,特别是贯穿于中国美术中的和谐文化观念、中国美术提升精神实现物我合一的写意精神。这些中国文化的精粹,具有超越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价值,凭借这些基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就增加了厚度,而搞好并精选高质量的创作是对外推广的前提。
徐悲鸿在《在全欧宣传中国美术之经过》一文中介绍了他的策展经验,明确指出,展览活动的目的,一个是“赖毛锥以振末俗”,一个是“借素笺以正外人视听”。前者是讲发挥中国美术的高尚文化影响人精神的作用,后者是讲让世界了解真正的中国。今天搞中国美术的海外推广,仍然要“振末俗”,以中国的和谐文化诉诸外国人的灵魂,也仍然要“正视听”,使那种中国威胁论不攻自破。
对当前的中国美术推广,有人强调国际的跨文化语境,有人强调民族文化身份。处理好二者关系,至为关键。我以为,强调民族文化身份,必须注意一个前提,那就是近百年优良传统在西方文化冲击下在相当程度上与创作疏离,因此要特别提倡“中国风格”与“时代丹青”的统一,并在对外推广中采取“传统经典与当代力作的结合”,把中国当代美术与中国古代优秀传统贯穿起来,而不是割裂传统。
古代中国不但是世界上的大国,而且是强国,早有对外传播并影响深远,外国朋友相对比较熟悉和推崇。近代中国美术的传播受到国力的影响,尚未引起外国观众的广泛重视,为此,1933年徐悲鸿策划和促成的中国美术欧洲展览的展品,就既有现代中国绘画200余幅,又有中国古代绘画60余幅,让外国人在联系中看到中国美术的发展。近年我国对外的文物美术展览,古与今是分离的,其实可以合并进行,徐悲鸿的经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未过时,足资参考。
在出国美展的评审上,要体现软实力,就要保证文化的含量和艺术的质量,需要延聘德才望兼备而具有文化自觉意识的专家学者,充分体现学术性,避免评选的行政化和人事纠缠。徐悲鸿1933年《关于中德美展之谈话》就表示:“推黄宾虹先生等为审查员”,自己的作品,要遮蔽款印,与大家一样接受审查评选。他虽提倡写实主义,但推举中国文化素养深厚的写意画家,说明了深邃的远见和学术为公的品质。
重视中国美术海外推广的跨文化语境,也有一个要点,那就是艺术形式的包容,文化价值观念的自立,对人类共同面临问题的人文关怀。在美术品种上,应该优先考虑最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书画,同时给予中国风格的油画和版画等引进品种以应有的地位。也应该有体现中国的文化观念、写意精神为里,以西方主流艺术形式如装置艺术多媒体艺术为表的创作。在这方面,近年的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提供了成功经验。
中国美术的海外推广,一个方式是走出去,走出去不仅是美展,还应该有辅之而行的美术讲学,徐悲鸿就是这样构想的。此外,组织国外写生活动和成果展览,是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方面。写生虽然是20世纪从西方引进的,但近百年来已经中国化,变成了具有创作意识的写生,赴外国写生既可以展现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各美术品种写生功夫过硬的优势,又便于各国朋友接受,还可以在写生过程中接触广大国外受众,发挥中华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
以往的对外美术推广,大多注意外国的同行专家与收藏单位及收藏家,这当然是必须的。但要发挥深入人心的作用,还要从向外国的普通百姓推广做起。徐悲鸿主持的1933年中国美术欧洲展览,致力于在各大博物馆成立“中国美术专室”,目的就是为此。当前,在孔子学院中开设美术系科,派中国书画家前往任教,会有良好的效果。徐冰以颜体字笔体书写内容为中国领袖语录的英文,曾在美国产生良好影响,他的巧妙的意匠可以效法。
对外美术推广的另一个方式是引进来。以国际化的方式办展,在运作方式上与国际接轨,早已引起有关方面重视。鉴于国际推出新人新作的双年展以中国画家作品点缀其主体的边缘状态,可知西方的双年展只不过是第一世界重建并控制世界的国际文化的策略及其实施过程。为此中国文化艺术部门早已持续举办了体现自己价值观念和主流美术形态《北京国际双年展》。上海美术馆持续举办的《上海双年展》,广州美术馆持续举办的《广州三年展》更具有包容性,还引进了国外策展人。
但这几个持续的展览活动,基本是政府支持并且给以财政拨款的。怎样发挥民间的资金和力量,值得探索。鉴于中国的艺术品拍卖热为他国所无,显示了民间资金的雄厚和投资美术的热潮。建议出台一定政策鼓励成立资金雄厚有专家团队咨询的美术基金,以赞助中国美术的发展和推广为宗旨,参考发达国家基金会的运作模式,以民间方式多渠道、多方式地支持各种有利于弘扬中国美术的项目,作为政府行为的重要补充。
中国的美术市场的兴盛,也是一个推广中国美术的重要渠道,但要探索政府体制的文化推广与市场流通中文化推广的关系,研究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怎样把政府体制主导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与全球市场机制下的中国文化发展与中国文化安全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美术对外推广取得整体收效的关键。办法之一是,政府引导民间收藏力量要有目标地向市场投入可观资金,但用于树立自己的品牌,体现中国的价值观念。
对外推广中国美术是一个综合工程,而对外美术教育是其中的基础工程。从长远考虑,培养广大热爱中华文化中国美术的外国年轻朋友,扩大有中国政府奖学金支持的留学生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重点赞助其对中国近现代美术的研究,十分必要。虽然这一任务势必主要由艺术院校承担,但同时由国家画院和地方画院以开办暑期班的形式培养外国爱好者。
在海外推广中国美术,也就是弘扬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化,既是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的愿望,也是他们乐于承担的责任。在这一工作中,主动领导并结成推广中国美术弘扬中华文化的广泛的统一战线,不但有必要,而且有可能。为此需要经常性地联络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中的美术家和支持交流活动的企业家共同投入,先策划适宜两岸三地和各国华人世界共同感兴趣的选题,可以优先考虑已经被世界承认的生活于大陆、台湾、世界各地的20世纪中国籍大师和名家的展览活动与研讨活动。
以上在海外推广中国美术的刍议,希望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和统筹考虑。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