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期间,在徽州歙县南乡某村发生一个令人啼笑不得的故事。那时,刚刚新茶上市,有一户热情的家乡人想起苏州一个朋友,就想寄几斤茶叶给他品尝品尝。这户人家茶叶倒有,就是找不到一张报纸之类的东西,倒是其老婆聪明,猛然想起大衣厨顶上有一幅陈旧的画轴,于是她拿下来用剪刀拦腰剪了半张,用来做茶叶包装纸。当然这张祖宗用全绫裱的古画,用来包茶叶,肯定是顶呱呱的。
茶叶寄去半个月,很快收到朋友来信,信中对这对夫妻的热情大为赞扬,对茶叶的质量也大为赞赏。信最后加了一句:“我家人口少,茶叶已经够用,只是家里还缺少一个茶叶筒,你寄来的包装纸很厚实,我可以糊贴一个茶叶筒,请你把另外半张包装纸也寄来,茶叶就不要寄了,你可以多卖点钱补家用……。”
这户人家是没有文化的,于是又到隔壁去找老先生,老先生读完信后,大家都感到奇怪,为什么上等的茶叶不要,反而要那张破旧的“包装纸”呢?老先生便叫他们把另外半张画拿来,老先生自言自语地念着,当念到“黄宾虹”三个字时,男主人不耐烦,大叫道:“管它什么黄宾虹,不就是一个茶叶筒……。”他也不听老先生慢悠悠地解释,便叫人把“包装纸”寄往苏州了,我想那个苏州客再次收到这个朴实农民寄来的“包装纸”时,一定会颀喜若狂。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