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当代艺术品以可亲的价格、超乎预期的艺术水准吸引了许多来自台湾地区、香港地区、印尼和新加坡的收藏家。2004年10月,佳士得拍卖16件韩国艺品,这是韩国作品首次在香港佳士得拍卖行里亮相,其后四年间,市场上探询的声音越来越多,即便在不景气到达高峰的2009年冬季,韩国当代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额依然高于前一年冬季的两倍以上。香港佳士得方面认为在香港这个多国籍和多文化的中西交流站里,推广韩国艺术并非难事,因为韩国依然包含在大东亚艺术圈内,许多文化概念和思想依然是共通的,透过恰当的介绍,不管收藏家来自西方还是东方,都可先透过了解东亚艺术圈的内涵来深入认识韩国当代艺术。
虽然在拍卖行的交易属商业行为,但同样的也给了许多具有潜力的韩国艺术家机会,进入不同的市场;从2009年起,苏富比合并在全球举行的当代亚洲艺术专场拍卖,改于香港举行一年两次的“当代亚洲艺术专场拍卖”。林家如说,通过顶尖拍卖行,位于亚洲的艺术爱好者也能接触到少数只在西方美术馆里活跃的韩国艺术家的作品。
与西方市场接轨
熟悉中国艺术市场的林家如指出韩国艺术市场未来的走向在于和国际接轨。她分析,每个市场的接受能力不一样,中国当代艺术开始勃发的火苗是从西方点燃的,而近年来中国内地的买家本身亦相当支持中国艺术的发展。
纵观亚洲市场,韩国艺术所受到的瞩目算是起步阶段,以易保存的平面作品为主,和国外专业买家广泛的收藏方向依然有些差距,不过也因此造就了成长的潜力。“一旦两边市场接轨,韩国艺术品价格的发展空间是很大的。”林家如补充道。
许多韩国艺术家如金雅瑛在伦敦接受西方艺术教育,也在伦敦崭露头角,芝麻艺廊经理人Freeman表示,近年来这样的例子显著增加,人们不在乎艺术家们来自哪个国家,整个艺术市场总是期待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们擦撞出的火花。
现阶段的国际艺术市场,虽然对韩国艺术家的认识比不上中国,但已展现出高度兴趣,去年6月,一批已颇具知名度的韩国艺术家,在切尔西史隆广场旁的萨奇艺廊(Sattchi?Gallery)开办展览“韩国之眼:月亮世代(Korean?Eye:Moon?Generation)”。
展览背后创始人西克利塔(David?Ciclitira)是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荣誉会员,除了在学院内见到优秀的韩国艺术家新秀,多次往返伦敦和首尔的经历让他体认到了韩国当代艺术的勃发和多元,于是从2009年开始,他与伦敦最大艺术拍卖行之一菲利浦公司(Philip?de?Pury &?Company)合作,打算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前有计划地介绍韩国新兴艺术到英国。此展展期长达4个月,是伦敦第一个以“韩国”作为号召的大型艺术展。在这一次的艺术展上,金雅瑛、雕塑家李恒权(Yi?Hwan?Kwon)等人的作品得到了藏家的青睐。
那么如何去欣赏继而收藏并投资韩国当代艺术品呢?除了多接触艺廊经纪人及多看相关展览外,香港苏富比的林家如建议初期可从了解艺术家的学术背景和参与国际大展的经历着手,而香港佳士得的专家则建议收藏家观察艺术家未来成长的潜力和其作品独特性。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