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美术馆馆藏周矩敏画作《何言百啭声》
画家简历:周矩敏,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人物画艺委会副主任、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苏州国画院第四任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成功美术馆馆藏周矩敏画作《常驻园庭寿更长》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古典园林,以其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有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内涵,缔造了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不仅成为了数不胜数的豪客游人,流连忘返、集会畅游之所,历代以来更是有不胜枚举的文人名士以诗文称赞之,因而也成就了吴门苏园独有的文化氛围,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生长于斯、工作于斯的周矩敏先生,以苏园和游园人物为创作内容,有感于苏园所蕴涵的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用国画水墨、诙谐线条创造了变幻无穷、情景婉转,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园林人物绘画。

成功美术馆馆藏周矩敏画作《秋山野客醉醒时》
笔者曾数次赏鉴周矩敏先生的苏州园林系列人物画作《苏园寄闲—周矩敏园林人物画》,更是有幸在成功美术馆浩瀚的藏品之中,能时时摩挲周先生的园林人物画作。于其画中树木花卉的高低生姿,回廊月门的隔而未隔中,走进画家的精神世界,并体悟其所传递的文化意韵和审美哲学。
品读《苏园早春》、《正是春花烟冷时》《秋山野客醉醒时》《常驻园庭寿更长》等作品,与画中人一起闲钓、弈棋、赏花、读书,亦或者品茗、书画、雅集,对其中布陈幽境、园林人文,所感颇深。如其所作《何言百啭声》,以苏州园林为题材,笔墨诙谐继承了丰子恺等先生变形夸张的风格,画中人物斗鸟为乐,鸟雀婉转的叫声将观者的身心带到了苏杭园林环境中的感受吴侬软语柔美,以优美、畅快的园林之景养性修身。再如《正是春花烟冷时》,将自然山川的一春之景,浓缩于园林之中,春之将尽、烟花易冷,画面在怀春与恋春的气氛营造中,又透着淡淡伤情。此作可谓是极尽文人绘画诗情画意之精髓也!

成功美术馆馆藏周矩敏画作《苏园早春》
笔者认为,走近周先生的园林人物绘画中,仿佛花气袭人、似有茶香扑鼻。观者穿梭于“庭院深深”、“柳暗花明”之中,或见片石叠山、楼阁林泉,烟云蓊蕴、绿树葱茏,咫尺之内可见自然乾坤。画面中的那份优雅、散淡的氛围,那种意趣幽默的境界,那种“特殊时期、特殊环境的特殊人物”,非是千年姑苏、吴门风韵的厚实的地域文化、历史积沉而不能孕育出的。

成功美术馆馆藏周矩敏画作《正是春花烟冷时》
百年之前,由于中国进入一个国事颓危、社会动荡、内忧外患的特殊时期。从而使得中西文化、思想、哲学以及绘画等,也进入一个纷繁杂陈的重要变革当中。虽混沌淆乱,然而也有元气淋漓之象。一时间,吴越等临海地区风云际会,众多的文坛、艺坛巨匠都纷聚于苏、沪、杭地区,大师云集文娱之事盛于斯间。周矩敏先生的“苏园人物画”,正是以此为背景,追溯历史、再现历史,进而延续审美、传承文化。画中多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民国时期的人物形象,画家秉承“以形写神”的传统笔墨精神,用其变形诙谐的线写和对人物造型扎实的塑写能力,再加上长年浸润于传统园林文化环境中的熏陶和都市生活的影响,所绘传神又有韵致,从而也形成了周矩敏饶有意味的题材特色、造型特色和笔墨语言特色。在其笔下,往往将流连忘返于苏州园林中的民国人物,悠闲自在、恬淡从容的形象,以变形夸张的线条呈现,展现出了文人画特有的诗意境象。
品读周矩敏先生的“苏州园林人物画”,青灰长袍的民国人物、充满意趣的“城市园林”,一步一景,假山、荷塘、长廊、亭榭,粉壁黛瓦、山水林泉,或于曲径通幽处、峰回路转处,见江南文人的气度;或于步移景异、变幻无穷中见中国文化的玄妙精深。周先生身处于中国文人画精神最为核心地带的江南姑苏,其绘画的语言表达,不同于写生写实绘画,以及漫画样式的笔墨,而是于其中间罅隙穿梭,画面有丰厚的精神内涵蕴藏,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滋养,作品内敛而不张扬、纯粹而不单纯,厚实而不盛气凌人。其画作深得苏园亭台轩榭布局,假山沼池配合,花草树木映照,近景远近层次影响,所映照出的格调、品味,暗合文人审美的思想价值,恰如中华国学典籍透射出来的温厚,恰如江南水乡吴侬软语般的婉转。
四十余年的绘画之路,周先生扎根于文人水墨、婉转吴风的江南文化,沉浸于“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乐”的人与自然和谐之境。同时,在文人绘画中广取博收,悉心选取采撷、笔墨诙谐、锐意创新,恰到好处地把民国年间文人雅士们那种悠闲散淡的生活情景,再现于光怪陆离、尘屑喧嚣、忙忙碌碌城市生活中今人的面前,并组合以令人陶醉的苏州园林景观鸟语花香之境。其所绘园林人物画作之旨,是以时代画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传承文化精神,创造性的发展传统绘画,力图在诙谐的笔墨语言中创造一种中国气息极浓的时代文人画新样式,其所绘非只神韵兼具、意趣盎然的画图一幅也,实乃用绘画彰显中华文化悠久、厚远的载道之作。(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声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浏览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和本网站无任何关联。本网发布的讯息您如发现侵犯您的著作权,请及时和我网联系,在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后,我网会选择删除。如您想转载本条信息到手机微信或微博,请在网页下端左侧点击“分享到”自助转发,或关注本网微信公众号zgsshy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