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第九届中国艺术节在羊城拉开帷幕,美术首次以大师名家最高水平和顶级阵容,作为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风格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于5月10日—25日在广州艺术博物院闪亮登场,与观众见面。本次展览由文化部主办,中国国家画院承办,在广州市政府和艺委会的共同努力下,以“中国风格·时代丹青”为主题,凝聚中国60年来最高水平和老中青三代精英,精选作品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尤其是老一辈大家的整体阵容的全面展示,弥补了以往展览的不足。三代人的艺术风采,既显示了当代中国美术的博大胸襟与恢弘气度,又强调了鲜明的民族风格与时代气息,充分展示了中国美术的强大名家阵容和中国艺术精神的无限魅力。
展品以重点提名和全面征稿相结合的方式组成。目前,参展作品的征稿、评审、展厅布置工作基本完成,后续工作正在有续开展。相关活动综述如下。
一、展览缘起
中国艺术节是国家艺术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十分重视艺术节的工作。邓小平同志亲自为中国艺术节题写了节名,江泽民同志出席了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并为第三、第四届中国艺术节题词,李鹏、李瑞环、李岚清、丁关根、李铁映、万里、薄一波等中央领导同志都曾为艺术节题词或出席艺术节活动;历届艺术节名誉主席、主席均由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中国艺术节作为高水平的综合性艺术活动,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好形式,也是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保持社会稳定,振奋民族精神的好形式。1987年至今,中国艺术节已经成功举办了八届。“中国风格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是第九届中国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文化部要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为全国美术界老中青三代精英名家大展。在近年各种大展的基础上,“浓缩精品,特邀大家”,成为中国美术界唯一的最高水平的大展。团结美术界,把近年来国内多种展览中精选的佳作荟萃起来,展现我国美术创作领域的蓬勃生机。
二、主题和宗旨
1、主题:中国风格·时代丹青
2、宗旨:举办“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中国风格·时代丹青——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及相关活动,旨在通过作品的展示和理论问题的探讨,全面回顾全国美术创作和理论研究成果。在展示成就的同时,总结60年的美术创作历程,探讨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得与失,从而进一步明确“美术”所承担的社会和文化责任。彰显美术创作的“中国风格”,建立中国美术创作的“中国标准”,从而发挥精英美术创作在学术研究领域的引领和导向作用。
三、展览概述
1、全面展现当代中国美术精品力作
展品由325件精品力作组成,涵括了中国画、油画、版画。在作者队伍中,有享誉海内外的艺坛耆宿,也有活跃在当今的中年名家,还有崭露头角的艺术新人。他们的作品,具有三个年龄段典型的代表性,充分反映出当代中国美术领域的最新成果。
参展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风格各异,手法多样。既有人物形象众多气势宏大的主题创作,又有抒发性情的山水画、花鸟画作品,均以不同的形式和角度反映出改革开放之后城乡生活的巨变,反映出当代人对历史的反思,揭示人们在生活中的点滴感悟。在中国画领域,有写意、有工笔、有水墨、有重彩;在油画领域,有古典写实风格、有表现主义手法、有纯粹的形式探索,整体体现出传统精神的自由清新和独特创意;版画更是精彩纷呈,反映出高超的技艺和写意精神,令人耳目一新。反映出当代中国美术的多样化发展格局。
2、彰显中华文化精神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本次展览的主题是“中国风格·时代丹青”,一方面突出了中华文化精神的主体地位,强调中国美术的“写意精神”,另一方面也强调了艺术的时代精神与创新意识。
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下,当代中国美术面临着历史与当代的续接、外来思潮与传统形态的碰撞、学术追求与市场需求的矛盾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以或隐或显的方式影响着美术创作,使当下的美术创作在繁荣的大背景下显出几分杂芜。鉴于此,有必要明确展览的导向作用。
作为文化部主办的重要美术活动,本次展览在文化定位、审美取向上,首先确立了鲜明的主题“中国风格”,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显示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内核的格调与气派,这一概念,既带有特殊的规定性,又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在这一主题之下,参展作品题材不同,手法各异,但精神主线明确,即在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进行开拓,推动中国美术的健康发展,使中国美术同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同步,并影响到新世纪的世界美术。
时代精神与创新意识是艺术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我们所要强调的展览宗旨。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本次展览充分地彰显了时代精神,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创新,决不是脱离生活、悖离传统的花样翻新,而是从形式到内容的合理演变和创造,是不懈探索的结果。精英们以稳健的姿态,尤其老先生们挥洒自如的大写意、大手笔,从内容到表现形式,都反映出崭新的时代精神。
3、进一步完善了当前美术展览的生态格局
目前,国内的美术展览数量众多,定位不同,功能各异,都在为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发挥着作用。但总的看来,部分展览或因固有的局限而弱化了艺术性和写意功能,功成名就者很少参加,从而基本成了青年美术工作者展现的“新人新作”性质,缺乏大手笔和写意性制作矫饰风盛行;还有的展览出于展览制度上的考虑,作为评委的资深艺术家按规定回避,也不能送交作品参展,最高层次艺术家的缺席使展览的质量受到影响。种种现象都显示,国内的展览格局有待进一步补充完善。
基于上述考虑,本次展览的模式打破了既有的条框,一方面广泛征集作品,从中遴选优秀者参展,另一方面是特邀大家,请他们提供有学理价值的代表作品。两方面的有机结合,确保了展览的质量,也进一步完善了国内美术展览的格局。
四、作品评选及相关会议
2010年3月17日,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召开“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中国风格·时代丹青——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艺术委员会全体会议,会议由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诸迪主持。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董伟向艺术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传达文化部的指示精神,对“画院双年展”更名为“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中国风格·时代丹青——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作了整体陈述,对展览的定位、宗旨及权威性、导向性、学术性、公正性作了全面说明。
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靳尚谊指出,当前全国美展存在的问题,如各个画种都像素描、作品的趋同性、复杂性、制作性、沉重感等。其次,写意画太少。并指出,艺术的高境界是简练、单纯。同时他对“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中国风格·时代丹青——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寄予厚望。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指出,此次展览意义重大,必须区别于全国美展,毕竟两个展览的命题不同、宗旨不同。对此次展览评选方式的新颖,在组织形式上开创了新的面貌,予以了充分肯定。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表示,此次展览是文化部举办的重要展览,按照部领导要求,从原全国画院双年展的基础模式上扩展思路,确定了新的宗旨和评选模式,使之成为代表中国美术最高水准,制定标准、确定规则,逐步对美术的各个专业全领域、全覆盖,引领和导向中国美术发展方向的美术展览,其意义重大。尤其是此次展览打破过去模式,从纵向、横向角度,涉及了国家艺术创作的五个系统,即宣传部、文联、文化厅、画院、美院。中国国家画院作为文化部直属的国家级美术创作和研究机构,代表国家制定标准、出台政策,担负着国家、民族、时代、学术、交流、普及的统一体。此次承办“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中国风格·时代丹青——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必然有与之相当的宗旨与举措,对此,国家画院责无旁贷。
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卢禹舜,就各省、市、区选送的作品、画种、数量和评选情况作了综合阐述。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舟,就选送各门类的作品、画种、数量及特邀作品的数额比例、专家评委的分组评选情况、评议模式及注意事项作了通报说明。
会后,美展艺术委员会全体专家对全国各省选送的700余件、特邀200余件作品进行了评选。
2010年3月18日,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在展览宣传会议上进一步强调了文化部领导、画院领导班子对展览宗旨、精神指向等应做好充分的宣传工作准备。整体宣传报道将与中央、地方各大综合和专业媒体协调,灵活借助网络媒体,全程报道展览从启动至开幕、闭幕的全过程。邀请专业媒体以专题和评论等方式对展览进行深度报道和后续宣传,凸显主流艺术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当代中国美术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会上,针对展览方式、具体媒体、画册、文集、文献集等各项工作,责任到人,制订出详细操作方法和规程。
2010年3月30日,第九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第二次评选在中国国家画院顺利举行。文化部相关领导、艺术委员会专家们对前期的展览筹办和作品选评工作作了总结和肯定。
2010年4月12日终评工作在广州艺博院举行,美展艺术委员会评委对进入终评的各省送选、特邀作品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评选,终评出325件作品正式展出。
评选结束后,评委们就此次展览评选的过程进行了研讨,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诸迪主持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文化部艺术司文学美术处处长安远远、艺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吴一娜、中国国家画院信息艺术中心主任纪连彬、广州文化局陈玉环、广州艺博院院长陈伟安等。大家一致认为,此次展览的作品水平高、影响大,彰显了中华文化精神在当代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展现了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美术创作的优秀成果。
诸迪副司长对此次展览做了充分肯定。他认为此次展览作品水平高,是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大聚会。值得一提的是吴冠中、靳尚谊、黄永玉、范曾、杨之光等德高望重的美术大家都送来了力作参展,作为“九艺节”的重要内容之一,体现了中国美术的最高水准,必将成为一次美术界的盛会。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