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刘东方(又名刘宾),画家。安徽太和县人,汉族。1972年出生,现居黄山。中国山水画艺术网总编辑,黄山东方书画院院长,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刘东方《家乡回望》系列连载
前言
对于那些客居异地的游子来说,家乡的记忆永远是美好的。
很早就想把对家乡的情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但一直没有找寻到适合的切入点。日前回乡归省,家乡的风物依旧,只是诸多故人业已随风逝去。矗立风中良久,回望依稀熟悉的生养之地,幼时诸多记忆涌上心头。看到一张张似曾相识却又陌生的面庞,恍然间,方知幼时的自我已消逝在岁月的浮沉之中。
归而思之,油生一种莫名之冲动。研墨提笔,挥洒间家乡已跃然纸上。虽和当下风物异然,但历经数十年风霜,却也沥尽浮华,留存的只有美好映像。粗画陋文,仅是一种感怀之意。亦是了却余多年夙愿尔。(刘东方丙申春月于黄山)
刘东方先生国画作品:家乡回望之《母亲河》
家乡回望之《母亲河》
距离老家村庄西侧不远处有条河,名为茨河,她是家乡的母亲河。向南通向阜阳,中段和茨淮新河相连,在我幼时的记忆中,这条河对我充满着无穷的诱惑。
记得当时河道约有百余米宽,河水清澈,微风拂过,泛着青碧色的涟漪。小时候,我家在河滩上有一块承包地,当时大人们称其为“河荒地”,我最喜欢跟随大人到这块地去劳作,因为在那里可以看到许多新鲜的东东。
当时河里时有大帆船经过,老远就能望见高高的桅杆,一般三两艘一起,一艘船上都有几面帆,中间高,两边的较低些,白里微微泛点黄色。看不清船里装载的是什么货物,因为大都用帆布覆盖着,对我们孩子们来说,的确充满着无限的神秘与诱惑。我们会时常约几个年龄相仿的孩子一起来河边“打水漂”。这个还是需要一些“技术”的。要找扁、平、轻、滑的瓦砾或河蚌壳,哈下腰去,贴近河面用力甩出,还要带旋转的力量,水漂才可以打的又远又漂亮,在如镜的河面上溅起数个圆形的涟漪。
那时,记得还有定期的小客轮会停靠在河畔的小码头,据说乘坐小客轮可以到达阜阳城。由于父亲部队转业后在外地工作,每当看到小客轮经过,于是我就傻乎乎跑上前去,看父亲是否能从船上走下来,就这样周而复始,虽说每次都以失望告终,但我还是乐此不疲,因为这条船毕竟承载着我幼时太多的期望。
河边的码头是很好玩的去处。这里没有桥梁,两岸村民之间的来往全靠河上的一条摆渡用的小木船。自我记事时,摆渡的便是那个我管他叫二姥爷的人,他是我家寨子里的,记忆里经常是满面潮红,略带醉意。平日里是绝不允许我们这些熊孩子轻易上摆渡船的,除非大人带着走亲戚确需要过河时除外。但我们孩子们还是趁着这老爷子不在船上的时候,偷偷溜上船去,围坐在船头,将两只脏兮兮的脚放在河水里扑腾,从清澈如镜的河水里看映照出的蓝天及天上时常飘过的白云,仿佛船在行走一般,很是迷人。
渐渐长大几岁,便有了和大人一起下河游泳的资格。那时夏季的午后,河畔便成了男人的世界,女人们是绝不敢在此逗留的。茨河两岸聚集着几十号大人和男孩子们,无一例外地都在河边把自己脱个“一丝不挂”,扑通通跳进河里,毫无任何矜持的感觉。我们孩子们先在河边的浅滩里扑腾嬉戏,后来看大人们游泳,也逐渐学到了几个招式,慢慢地向较深的地方试探性“进军”,由于不得要领,喝几口水、呛的涕泪横流那是常有的事,时间长了,也就慢慢掌握了基本要领,就敢游到更深的地方去了,于是乎,整个夏季,这里便成为了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熊孩子们的乐园。
后来长大后离开家乡异地求学、工作,每次返乡省亲都会到河边看看,找寻幼年的记忆。但河水逐年变深,最后呈现浅褐色,污染很严重了。加上河里被一些村民设置了捉鱼用的“迷魂阵”,帆船和小客轮也早已不见了踪影,深深地失落感油然而生,很难再找回童年那美好的记忆了。
最近几年回乡省亲时,欣喜地看到河水在慢慢地变好,逐渐又显现青绿色,只是很难再找回原来的模样。虽说难免陡升些许遗憾,但终归是慢慢在变好,还是挺令人欣慰的。(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
河边摆渡者临时歇脚的老屋还在(图片由作者提供)
我家的河荒地就在大坝的内侧(图片由作者提供)
河坝上的路是村子和外界连通的重要道路(图片由作者提供)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声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浏览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和本网站无任何关联。本网发布的讯息您如发现侵犯您的著作权,请及时和我网联系,在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后,我网会选择删除。如您想转载本条信息到手机微信或微博,请在网页下端左侧点击“分享到”自助转发,或关注本网微信公众号zgsshy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