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作为特邀嘉宾,今后是不是应该更多地担起责任?为了推动中国美术的发展,是不是应该力争拿出最好的作品,即根据目前美术发展的状况,立足学术前沿,拿出既代表自己最好水平,又能够弥补当下美术创作缺憾的探索性力作。
靳尚谊:应该是这样。从实际看,第九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的作品,跟全国美展比较,确实有些不同。这个不同,就是特邀了一些成熟的、优秀的画家,这就补充了全国美展在这方面的缺位。可是,如果本次展览特邀的这些名家,如果没能提供太好的作品,也起不到任何作用。在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展览办得好不好,最重要的是看组织者的能力,海选也好,征集、邀请也好,拿不到好作品,就不能说成功。
我曾组织过多次展览,深知组织者不花大力气是办不好展览的,一个好的展览要事先有充分的酝酿,而且这个展览的主题是什么一定要清晰。虽然现在出现了策展人,但展览的主题一定要有吸引力,围绕这个主题艺术家去创作,而且要不断地联系沟通,然后拿来再看,作分析研究,所以组织展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个展览的作品好不好,选作品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看每次展览能不能认真地组织,这也是一件十分艰苦的事情。从目前来看,第九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的组织工作是认真的,先后经历了三轮的严格评选,展览的主题“中国风格·时代丹青”也准确传达了“中国艺术节”的办节宗旨。
不同的画种,没有必要趋同
问:您在本届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初评工作会上说,前不久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各画种有趋同现象,各自特点不突出,国画、版画都像油画,都像素描,您认为这种现象是当代美术发展的自然规律,还是展览评选机制或全国美展自身体现的学术导向存在问题?这种现象正常吗?
靳尚谊: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的趋同化现象,是中国当前情况下的一种特殊现象。这是怎么形成的呢?我想这种趋同性主要与去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有关。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全国美展,大家都希望通过重大题材来得奖,这样一种创作心理,就导致了不同画种风格趋同的现象。因为大家认为写实风格是画得越深入、越细致越好,于是,国画、木刻、油画等画种都趋同,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当然,趋同性不等于说没有其他风格,油画就有表现性风格的作品得了银奖,风景画、山水画也都有表现性的作品得了银奖,所以还是有一些变化的,只不过比较多的人在用同一种方式来画自己的作品,所以我说的趋同化并不是绝对的。
问:写实风格的作品入选美展的几率是不是比其他风格的要高一些?
靳尚谊:我们评选的标准,倒不是依据其风格。我在以前曾经说过,教学中素描解决的是水平问题,而不是风格问题,意思是说,风格是从个性中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风格是平等的,老师可以引导你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但更重要的是提高你的水平。在我看来,画种的趋同性,是因为一些题材,特别是与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有关的题材被过度推崇有关。在重大题材作品中,人物画居多,只有用写实风格这种方式比较容易获得认可,这也与中国人的欣赏习惯有着内在关系。世界艺术的风格是非常多样化的,中国画以前就有大写意,可要画人物画,要画重大题材,用写实的办法就比较有效果,所以在时风影响下,大家就都这样创作了。
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不是这样。那个时期是政治需要和艺术规律并重的,强调人物画和历史画的创作,要求画得准确生动,写实因而受到重视。即便是写实,也是各种各样风格并存的,当时那些画革命历史画的画家,都有各自的风格。革命历史画这样的作品,中国原来没有,当时是刚出现的新生事物,所以画家画画的热情很高,心态很纯正。当时,画花鸟的只研究花鸟,山水画的写生刚开始提倡,李可染、宗其香都是那时候出来的。
中国画的大写意很简洁,也是多种多样,从西方的角度看,这就是现代的。不同的画种,没有必要趋同。
问:这种趋同性和画家自身的知识结构、美术学院的教育体系有关系吗?
靳尚谊:这跟美术学院没有关系,不要把什么责任都推给学院,说是学院教育造成的,这是极其错误的。道理很简单,不经过学院深造就无法提高绘画水平,美院几十年的教育,使得中国美术水平大大提高了。谁画不好,那是他个人的问题;谁趋同,也是他自己的问题——心里老想着得奖,没有从艺术规律出发。
关于艺术规律,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我在谈自己的肖像画创作时就说过,肖像画中的形象,应酷似所要表现的人物,但求貌似只是一方面,人物的个性及其精神状态必须鲜明而生动,两者缺一不可。此外,我还说过,构图的选择要非常简练有力,因为肖像画的构图比较单纯,整个画面要严格符合造型美的要求。意思是说,画家要按画种特定的艺术规律进行创作。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对艺术的态度不真诚,难免会出问题。目前中国从经济到文化,都面临着如何重新调整的问题。当我们有了大幅度进步的时候,就该考虑质量的问题了。大家应该扎扎实实地做学问,不要总是用以前的那种政治的思维方式来研究艺术问题,画家应该按艺术规律办事,做好本职工作,做好学问,体现出自己的专业素养。“追风”这种不正常的现象,该停止了。
艺术不关注现实就没有意义
问:一个好的展览组织者,要有一个核心的思想,比如说解放初期办的展览,其目的性就非常明确,它的核心思想也非常清晰,这就是“艺术为人民服务”。现在展览的方向应该是什么?
靳尚谊:今天的文艺方针还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百花齐放,主旋律多样化。大家都知道文艺方针,但能否创作出好作品,能否组织好一个展览,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不是说你清楚了,就能画出好作品、组织好展览,这里涉及到画家、组织者的心态和对艺术理想的追求等诸多问题。
我曾经说过,艺术不关注现实就没有意义。我的画笔转向老百姓,就是关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我的一系列作品,实际上是通过人物表达我当时的心境和对理想主义的追求。这绝非套话。我还说过,中国油画应根植于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中国的油画艺术必须在掌握西方的油画技术和基础之后,再把中国水墨的写意性和油画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的画风,从而使油画具有中国风格。但是,要真正将代表东西方不同艺术理念的“写意”与“写实”融合又谈何容易?就我自己而言,不断尝试,不断实验,不断失败,不断总结,我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我一向认为,倘若大家都能够按艺术规律办事,认真做学问,高层次地体现出自己的专业素养,以艺术的形式参与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从中国的现实实际出发,共同促进美术事业。不封闭,不狂妄,也不要企图做不该由艺术来完成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中国美术事业走上健康、稳妥、科学的发展道路。
问:解放初期我们的美术人才并不是很多,画家的水平也不是很高,但是出了很多优秀作品。现在画画的人多了,画家的技术能力也提高了很大一块,有了主旋律和多样化,但反而没有像解放初期那样出现那么多动人心魄的作品,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靳尚谊:原因很复杂。现在艺术家的整体水平提高了,但是尖子没了,这是一个社会现象。目前中国发展得太快,有好、有坏,所以我说中国现在从经济到文化都需要重新调整。从我们前一段的开拓发展看,国家的综合国力上来了,现在该强调提高质量,扎扎实实做学问。不要用以前那种革命的、政治的观点来研究所有的艺术问题,别在那儿乱吵架,而应该认认真真地做事。所以,我觉得当下一些画家缺乏个性,那种跟风、粗糙和急急忙忙对待艺术创作的态度,一定要引以为戒。
问:从上世纪50年代起,您的作品就不断参加各类全国美术展览,这次您担任第九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的评委,谈谈您的期望吧。
靳尚谊:我希望所有的专业都要“专业”起来,别再马马虎虎对待。1979年,我到德国考察,因为我们封闭了很多年,想知道外头有什么变化,我就问德国的老师,你们现在的素描有什么发展?他说,跟200年前一样,素描的原理没什么变化。就这么简单!很多问题出现的根源是不了解事实,有时真让人哭笑不得。
说到展览,我觉得中国的美术馆在管理、布置上还比较落后,没有经验。欧洲、美国的美术馆非常专业,我谈的是管理专业。相比之下,中国的美术馆为了在建筑上搞一个创意,根本不管实用不实用,好用不好用,浪费了很多空间。全世界的美术馆我看过很多,包括以前由宫廷改造的老美术馆,新建的美术馆,它们的外形大都不奇特,但是周围环境很舒服,建筑空间便于布置,管理上非常专业。美术馆最重要的作用是使艺术品能够很集中地、完美地展现出来,让观众感觉到艺术品的珍贵,所以,其他附属设计都该为艺术品的呈现效果服务。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