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浪:重庆市政府对黄角坪的未来有着美好的愿景,因此,市国有文化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拿出了第一个100万元投入到501,才使得重庆西南当代艺术高地出现了真正“质”的变化。501的诞生为后面的发展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所以,中国黄角坪这个概念的真正“生成者”不是我,而是政府,包括这里的当代艺术品交易市场和美术馆的运作,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中华工商时报:正因为有黄角坪的出现,有中国西南当代艺术高地的存在,万达艾美酒店在重庆才有了“对接”艺术的可能,并且能够恰到好处地“开启艺术之门”。
刘浪:艾美酒店的管理团队包括万达的高层,他们对文化的运行与企业品牌之间的关系,早就吃透了,他们采用的恰恰是当代艺术,提出了“开启艺术之门”等概念;关注黄角坪的当代艺术,其实是把这座城市精神文化的一个种脉抓住了,并随之进行非常自然、充满感情的“对接”,容易产生作用。
中华工商时报:艺术与资本“联姻”,有利于双赢。
刘浪:令我感动的是艾美对艺术的感觉是如此的到位,所以这种“联姻”很快成为必然。艾美选择了与长安当代美术馆合作,除了交通便捷外,主要还是看重长安当代美术馆有“黄角坪”的血统。
在中国西部,美术馆的操作才刚刚起步,长安当代美术馆是继我开办501美术馆、黄角坪当代美术馆之后的第三个。它的诞生契机来自于长安地产集团,希望借助本土文化品牌的力量来推动企业发展。
针对艾美这个出色的全球性酒店管理品牌的客户群体,我们提供的作品规格也更高一些,包括陈逸飞、吴冠中、任思鸿以及本土川美艺术家、俄罗斯艺术家的作品;我们还计划每月搞一次本土艺术沙龙,并且把更多的艺术品充实到酒店的更多空间。
中华工商时报:曾经参加过华创卡斯特莱酒店的一个艺术沙龙,感觉更多高档酒店正在向艺术靠拢,这应当是令人欣慰的现象。
刘浪:除了艾美,重庆至少还有3家五星级酒店有意与我们进行合作,这对于我们来说,对中国西部当代艺术原创产业基地的建设,都是一件好事。
一些酒店希望通过我们的作品取代掉他们原有的不太符合视觉逻辑的东西,表明酒店的经营境界已经跟以往有所不同,他们开始考虑品牌关联比较密切的一些符号性东西对酒店品牌产生的内在影响。
想想看,如果一个酒店装修很好,设计也很好,但是墙上挂的却是“菜画”,怎么都说不过去,无论如何也不能与酒店的品质相协调。他们已经意识到这一点。
中华工商时报:对艾美的选择似乎更看重它的品质。
刘浪: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彼此有需求的时代。与艾美的合作,主要考虑到艾美的运行机制和空间硬件的品质。目前而言,重庆还没有一家能超越艾美,至少我认为是这样。我本人比较追求完美,选择艾美也体现了这一点。
中华工商时报:艺术的产业化问题,也存在一个合理的适“度”问题,并不是艺术品可以当“米”卖,过滥的话,恐怕对艺术产业的发展并无益处。
刘浪:很长时间我们都在探讨和谐这个话题。很多东西都需要和谐,不和谐就会缺乏根本的基础。
我们不能一厢情愿地认为当代艺术可以拯救人类,作品就得到处挂,到处摆放。如果真是这样也许适得其反;当我们把当代艺术搞得“不艺术”的时候,就没有存在价值了。要保护当代艺术的品质,保证作品的原创,保证支持新锐力量,鼓励那些能够弘扬民族精神、弘扬主旋律的东西,至少要保证“一小撮人”能为艺术而活着,并且正确地活着。
中华工商时报:通过酒店这个展示的平台,还可以促进艺术作品的成交。
刘浪:严格来讲,我不太期待这些。我们把作品陈展于艾美酒店,没有寄希望依托酒店成交多少作品,根本就不会这样去考虑问题。
艺术作品的“生效”,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还为时太早。艺术市场有一个漫长的培养期,是一个水到渠成的问题,那个时候哪里都可以销售作品,不一定非在酒店。
艾美酒店的客人具备了影响更多人的基础,当代艺术品借助这样的平台可以影响更多的人,这就是我们与之合作的初衷。至于这些艺术品能够在什么地方销售,不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中华工商时报:对于“艺术酒店”,我们有怎样的期待?
刘浪:其实这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我们只是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或者艺术操作者,为自己的作品寻找一个更好的支点、空间或者可能而有的期待。
另一方面,我的感觉是,当这些艺术元素植入到艾美酒店,才可能在艾美真正感受到“开启艺术之门”,否则就是一句空话。
艾美“开启艺术之门”的表述,真是恰到好处。艾美这么高“段位”的酒店进军山城,来到这样一个还不能完全褪去“草根性”的地方,是真正意义上的“试水”。我们更希望通过我们艺术作品使他们的概念运行能够顺利生效。因为任何品牌的运行,都是文化机制的运行,离开文化谈品牌,是瞎谈、奢谈,文化的软实力才是支撑品牌最根本的东西,是品牌的魂。艾美“开启艺术之门”,实际上开启了重庆当代艺术之门,为他们的顾客开启了崭新的中国西部当代艺术高地之门。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