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无极
林风眠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在上海工作的时候,因工作关系,同徐盼秋先生(时任华东政法学院院长)来往较多。他同林风眠是好朋友,因而相邀一起吃饭时,林谈起了他的得意门生赵无极。
林风眠、赵无极都是艺术界的顶尖人物,两位是师生关系。赵先生现为法兰西艺术院院士,著名的抽象画家,名重西方艺坛,曾获法兰西共和国骑士勋章,由希拉克总统亲自颁发。林风眠先生从法国留学归来,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蔡元培创办的杭州艺专担任校长。杭州艺专与北平艺专一南一北,是当时中国著名的艺术教育高等学府。赵无极是当时杭州艺专年龄最小(14岁)的学生。
在一次二年级学生的作业展览上,赵无极的几幅彩色写生,在构图、色彩的把握和表现方面都有过人之处,引起了林风眠的注意,他觉得此生可教可造,关照任课老师吴大羽先生重点培养。
林风眠作品
当时杭州艺专为了融合中西,没有分设西画系和国画系,只设绘画系,学生主要学西画,中国水墨画也是必修课。潘天寿先生任国画教授。有一次潘先生上课,赵无极因为不喜欢国画教学的临摹之法,竟趁潘先生在黑板上写字之机,从教室窗户跳了出去,引起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潘先生自然老大不高兴。学期结束时,国画课也要考试,题目是画一张山水,潘先生监考。赵无极平时只喜欢西画,学习刻苦勤奋,对国画则不下功夫,对考试更是心浮气躁,不到十分钟,在纸上涂了一个大大的墨团,题上“赵无极画石”,就收起画具扬长而去。这当然使为人方正、治学严谨的潘天寿先生愤怒至极,认为是“目无师长,戏弄国画”,向校方提出开除赵无极。
林风眠与潘天寿关系极好,遂劝说潘天寿,“赵无极上课逃课,考试不认真,是要严肃处理,但念其年幼无知,先由吴老师批评教育,看看态度,如果能认错,我看这次就不必开除了。潘先生你看行吗?”这番话既照顾到了老师的尊严,又保护了值得培养的学生,息了事,宁了人。此后,赵无极再也不逃国画课了,很快在国画修养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赵无极从艺专毕业后,林风眠先聘他留校担任助教,但告诫他说:“助教不是永久职业,有机会一定要到国外深造。”赵无极赴法留学时,为使他在国外安心学习,没有后顾之忧,林风眠还建议学校为赵无极预留了一个教授的位置。
林风眠作品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赵无极与林风眠天各一方,失去了联系。到1972年,赵无极应邀回国参观,一踏上故土,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林风眠。此事很难,直到惊动了周恩来总理,在周总理的直接过问下,虽然师生来不及见面,但是林风眠得以获得自由。
1974年,在上海的林风眠又遭到了突如其来的风暴,他的画作《山村》受到严厉的批判。这场风暴是由江青刮起来的,名为批判外贸部的投降主义,实际矛头指向周恩来总理。在上海,打手是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徐景贤,在解放日报和文汇报上发表了他亲自定稿的《一本地地道道的复礼、翻案的画册》的长篇文章,组织了“坏画”展览,开了几千人的批判大会。同时,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陈大羽的国画《迎春》也遭到了批判,认为画中的一只公鸡“尾巴翘上了天”。
此时的林风眠,处境几近绝地。但有一天,忽然接到通知,要他参加会见外宾。匆匆赶去,外宾竟是三十余年未见面的学生赵无极。在众多造反“首长”的众目睽睽之下,林风眠正不知如何应对,赵无极已疾步来到面前,长跪不起。林风眠老泪纵横,俯下身来,与赵无极抱头痛哭。这是一幅感人而伤心的图画,传达的是中国式最典型的师生之情。当然,此情太苦涩了一点。从此,林风眠的困境慢慢有所改善,粉碎“四人帮”后,得以彻底走出逆境。
1979年,林风眠应法国政府邀请到巴黎办画展。赵无极把许多散居在世界各地的杭州艺专的老校友邀到巴黎,庆贺老校长的画展开幕。赵无极由衷地说:“没有林校长,就没有我的今天。”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