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阮江华山水作品
国画艺术的笔墨技法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其“笔”的钩、勒、皴、擦、点等;“墨”的烘、染、破、泼、积,在成为笔墨变化形式的同时又蕴含了中国画的传统审美和艺术内质。对于笔墨的变化,清代国画大师石涛“笔墨当随时代”的理论既是方法运用上的承继关系又是绘画哲学中的顺延,使其形与神与时代风尚的契合。当下的中国是一个伟大时代,也是一个创新发展的时代。作为艺术家的创作当然也要跟得上时代,担当起时代赋予自己的责任,所以在笔墨的创新变化上也要不断的追寻时代发展的节奏,展现自己的艺术风格。而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海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阮江华先生的艺术创作一直致力于为海岛立传,发展海南国画艺术的有责任感的艺术家。
海南的亚热带气候造就了海南色彩丰富的地貌环境。海南本地的花卉、木棉、椰树、大海构成了海南山水七彩斑斓、明丽绚烂的特色,其强烈的色彩感让画家们根本无法忽视。但是国画本质上又以水墨为主,水墨幻化变幻是国画的基因,如果创作中丢了水墨也就无法称之为中国画了。这就是海南国画山水创作存在矛盾和困难,也是将色彩与水墨融合一体的重大课题。阮江华先生在不断的探索与创作中,逐渐的找到了将海南的风物在宣纸上表达出来的艺术之法。与传统的山水画相比,阮江华先生笔下的海南山水以大场面、全景式的构图开辟了一种南派山水及花鸟画新风格,生动呈现了满、密、繁、艳而又空阔远大的自然之景;他充分运用水墨的氤氲与色彩的明丽,在不掩盖墨韵、不伤害墨色效果的前提下,将色彩融入在厚重的自然之色上。

阮江华山水作品
其次,阮江华先生在对传统国画艺术学习的基础上,对岭南画派的借鉴和研习颇多。黎雄才先生气魄宏大的水墨处理、墨韵的形成;关山月先生对颜色和水墨的辩证运用,都是笔墨实验需要借鉴的艺术元素。在自然山水和生活绘画素材截取上,如牧童歌于牛背、渔樵吟于舟桥、清泉泻于山崖、屋舍栖于林荫的桃源仙境都取自于斯。同时这些年阮江华先生又到黄土高原、西北大漠、青藏高原采风,寻找水墨与色彩可以相熔于一炉的方法,对自己创作中对色彩的掌控。
所以,我们观阮江华先生的海南山水画作,和寻常南方画家区别开来,形成独在的自家面目。在他的画中除了营造满、密、繁、野、奇、重的大效果之外,更在画中植入蕴涵了秀美奇逸的美学元素,令厚重博大和灵动的逸气互为依托,赋予作品一种明丽绚烂的时代美感。同时,在先生笔下的国画中出现了榕根、藤葛和热带兰花、菠萝蜜、木棉花树、黎寨等等……其他画家虽然涉足过,但在他笔下却是全新的、自我的处理方式,拓展了中国画的创作领域。

阮江华山水作品
在阮江华先生的笔下除了对色彩的充分运用和表现之外,在题材选择之上以椰风海韵、自然山川、黎村苗寨和岛上渔民等极具代表性的海南元素和民俗风情为表现内容,题材丰富、表现多样;在不断的从社会生活中汲取素材、提炼主题的实践中,先生以生动的笔触、感人的形象开展创作的成果,具有较高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他将在现实生活捕捉的寻常景物加以润色描绘,作品中始终潜移默化地体现南国现实发展美好元素,鲜明的主题,完整的结构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受;酣畅的笔墨、绚丽的色彩又给人一种轻松恬静如诗意般的时代美感。

阮江华山水作品
纵观阮江华先生的绘画作品,每一幅都拥有独特的海南气质。画作题材丰富,表现多样,既有传统的继承,又有创新的探索,既表达了他对大美海南人文和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也通过精湛的笔墨技术传达了作为一个画家所拥有高雅的意趣品格。阮江华先生的绘画在笔墨上“东西”结合、古今相容、工写兼备,呈现出包容并蓄,立足传统而又求新求变的艺术导向。他笔下的山水将国画题材和笔墨方法的时代性展现的一览无余、淋漓尽致。正如有评论家所说:“阮江华先生是当代海南画坛的重要画家”,他以山海为其质地、琼岛为其魂魄的山水图画,展现了时代画家锐意进取、不断求变的时代风尚。
画家简历:
阮江华,1963年5月生于海南省昌江县。1988年毕业于海南大学艺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海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海南省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文/成功书画家网 《当代书画家》记者 左左)

阮江华山水作品

阮江华山水作品

阮江华山水作品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声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浏览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和本网站无任何关联。本网发布的讯息您如发现侵犯您的著作权,请及时和我网联系,在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后,我网会选择删除。如您想转载本条信息到手机微信或微博,请在网页下端左侧点击“分享到”自助转发,或关注本网微信公众号zgsshy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