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  会员注册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

2018中国冰雪画派新疆行系列报道

首   页 书画艺术动态 历代山水名家 当代山水名家 网站推荐画家 实力派画家推荐 理论之窗
各地美协组织 展销大厅 书画定制 国画山水流派 艺海趣闻轶事 书画收藏指南 合作交流
      当代山水画名家
白雪石 傅家宝 郭公达
刘继潮 章 飚 裴家同
朱松发 朱修立 陈玉峰
张自生 朱 冰 张卫平
  更多
      历代山水画名家
展子虔 李思训 李昭道
王 维 关 仝 荆 浩
巨 然 郭 熙 李 成
米 芾 王希孟 张择端
范 宽 马 远 夏 圭
李 唐 刘松年 王 蒙
倪 瓒 赵孟頫 黄公望
仇英 查士标 唐 寅
文徵明 董其昌 朱耷
龚贤 梅清 石 涛
王 翚 王时敏 吴石仙
萧云从 王原祁 吴 历
  更多
      书画收藏指南
2009年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作品市场价格状况统计
教你如何欣赏国画
教你如何收藏国画和鉴别真伪
书画的鉴赏、保养与收藏
书画的鉴赏、保养与收藏
悬挂字画的窍门
如何保存收藏的字画
书画收藏家成长秘笈:三大基本功七项注意
投资书画“四字方针”
当代书画收藏进阶
书画收藏五忌
字画收藏小知识
怎样选择书画收藏品
收藏名家书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收藏“四忌”
收藏中国书画最好不装裱 画心保存有利长期保护
文房用品的品位身价
平民收藏如何捡漏
提高鉴赏能力 艺术品投资:长假修炼内功好时机
非理性投机都会失败 艺术市场绝非股票市场
北强南弱 艺术品市场区分南北值得商榷
赝品书画并非全是“劣品”
宋元书画为何屡以天价成交?
小印章有大乾坤:如何判断一枚印章的价值?
艺术品秋拍3看门道 书画投资:细节决定成败
市场亮点:大名家女性题材画是收藏上好之选
艺术要与聪明的钱结合?
粉彩瓷板作品《黄山四千仞》拍出680万元高价
民企进入艺术品市场最盼资金安全
郭庆祥谈清代皇家宫廷艺术收藏品
圆明园海外寻宝 大英博物馆担心中国追讨文物
骗子模仿书画家范曾声音 卖假“奇石”等行骗
艺术品秋拍3看门道 书画投资:细节决定成败
万达10年:斥巨资收藏名画期待丰厚回报
今日中国艺术市场当真回暖了吗?
中国艺术拍卖企业距离“垄断寡头”有多远?
  更多
      各地美协组织
安徽省淮北市巾帼画会
安徽省宿州市美术家协会
安徽省宿州市青年书画家协会
安徽省芜湖市美术家协会
安徽省宣城市美术家协会
安徽省池州市青年美协会员名单
安徽省池州市美术家协会
河南省周口市美术家协会
河南省漯河市工艺美术家协会
河南省新乡市美术家协会
浙江省金华市美术家协会工作会议磐安召开
山东省五莲县美术家协会
  更多
 
    杨秀坤《在黄胄大师教诲下》连载25:师友评说2
杨秀坤《在黄胄大师教诲下》连载25:师友评说2
作者:杨秀坤   文章来源:中国山水画艺术网   加入时间2015-5-15 8:26:22

   

杨秀坤作品-读书图 68×45cm

杨秀坤作品-读书图 68×45cm

师友评说2

画家杨秀坤先生生活照

浓抹丹青  造化传神 

饶永

      初识秀坤,还是在我恩师苦禅老人家中。那是在1982年秋天,他去拜望李苦禅大师。当时苦老先生之子著名画家李燕兄告诉我,他就是黑龙江省画院青年人物画家杨秀坤,我留意了他那清秀、朴实的外表,也得见了他真纯、聪慧的精神。从此我们书画来往,友情渐深。

杨秀坤作品:柳荫归牧图

杨秀坤作品:柳荫归牧图

    近日又读秀坤水墨画,使我兴奋不已。无论是《小憩图》、《柳阴归牧图》,其人物画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用笔劲健潇洒,设色淡雅清新,绝少造做之迹;花鸟小品亦用笔简约,墨气龙腾,天趣盎然;而他的山水画更是构图丰满,笔墨厚重。描绘自然,追求诗的意境是秀坤的风格,其笔墨氤氲起处,雍塞天地,声光并作,无论晓雾、雪月、黎明之图,使人感到时空的宏深,历史的沧桑,岁月的风雨,生命的韵律,观之,顿觉眼前天高地阔。显然,他的水墨画,不在大小,不在乎尺幅题材,而在于胸襟气象。缘此而发感慨万千……。中国书画艺术源远流长,俊彦辈出,代代相承;而大师与大师的相继,犹如连绵不断的高峰。古往今来,多少胸基丘壑、胸怀民众,跋涉文化苦旅的智音,面对一座座高峰,一层层人山人海,社会现象,苦苦参悟:“影在离合之外,色在有无之中”。有的穷其一生,苦其一辈,始终末能悟透者大有人在。而真正悟透大道,得其真谛成大者,可谓风毛麟角!纵观秀坤的笔意墨韵,触目可知源得梁楷、黄胄之精髓,但形神又似而非似。用笔洗练劲健,设色淡雅,留给人难忘的思考,那是一种高蹈远俗的人格和潇洒的气度。探其奥秘,还生命于流程,让我有兴趣追寻秀坤跋涉文化苦旅坚实的足迹……

八千里路云和月
      杨秀坤1947年10月生于河北省沧州,自幼爱好绘画。随着学识与年岁俱增,他在探索书画艺术过程中豁然开悟:太凡胸怀丘壑求大道者,胸襟、才识、毅力,三者不可缺一,必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于是他暗自立志,决心寻师访友以求点化,收藏名人字画,参悟真谛。但这实非寻常易事,那些书画名家巨擘,皆关高山仰止的人物,求教来访者应接不暇,高雅之士远避尘嚣,一般不轻易与人交往。欲投门下,则难上加难;唯恐授轻落之徒,平庸之辈,有损于师道尊严。唯德正行方,才华出众颇有慧根者方可入室传之衣钵,或施教点化。由此可见,要想寻师访友,可遇而不可求,则要看自身的资质和造化。秀坤原在黑龙江省从事美术编辑工作时,便喜爱著名画家黄胄的人物画。开始他曾以黄胄的画法创作了反映铁路工人生活的作品。那时他的创作欲望很强,提高笔墨技法的渴望很大,恨不能马上拜见黄胄,得观其挥笔作画的情景。可是在他工作的第二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没多久,他听说黄胄被打成“黑帮”关进了“牛棚”。此时,便更加思念这位不曾见面的老师。1972年的秋天,文革后期的北京,虽然山花还不是那么烂漫,但毕竟有了一点点春意。在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会上,他一下见到了黄胄的作品《亲人》,他是多么激动,多么欣喜,这是黄胄搁笔六年之后重新拿起笔来的第一幅画啊!秀坤用相机拍下了这幅画的照片,并经周折在北京羊坊店军事博物馆宿舍找到了黄胄的家,拜见了黄胄。从此,他成了黄胄的一名学生,由于这,也改变了他的一生。几天后,他又来到北京,在黄胄先生的画室里,有幸第一次看到黄胄现场作《出猎图》,其笔墨之奔放潇洒,不滞不怠,大笔浓墨,勾勒处,线条刚劲,渲染处,水墨淋漓,皴、擦、点、染,一幅气势磅礴的《出猎图》一气呵成,秀坤的心多么激动!他的眼和心,紧紧地盯住每一个作画的环节,恨不能把全部看到的都记在心里。自从看了这次作画的情景之后,对他的作画欲望起了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画速写,搞创作,出了一些好作品。1974年的初冬,秀坤再次进京拜望黄胄先生,先生用炭笔将他带去的速写进行修改,只几笔有力的线条,便使原画立刻变了模样。先生对他说:“画速写不要怕画错,一笔错了再补一笔,大胆画直到画对为止,有点错误的线不要紧……”。当天,黄胄还为他画了幅秀坤特别喜爱的《织鱼网》,然后又挥笔画了幅“双驴图”送给秀坤学习。此后,他每次去京都要去看望黄胄,先生让他欣赏一幅幅作品,并为他画“渔家女”作示范。
       到了1977年初,黑龙江省出版社要出版黄胄作品集,让秀坤负责此事,黄胄的作品丰富多彩,使秀坤大开眼界。豪爽开朗的维族老人、美丽活泼的新疆少女、天真可爱的哈萨克儿童、草原上的骑手、南海渔民、活泼的毛驴、生机盎然的小雏鸡……无不显示出黄胄先生在绘画方面的深厚功力,同时也表现了一代大师对艺术的执着和对生活、对人民的热爱。这本画集的书名,最初叫《黄胄画选》、《画胄作品集》,但总觉得不理想,还是秀坤提议,书名就叫《黄胄》不是很好吗?开始先生感到这可能使人感觉不谦虚,但秀坤一再坚持,也就这样定了下来。秀坤设计了封面。这本画集,在全国图书展览中获了奖,书的设计得到了好评。秀坤心中是多么高兴啊!在一次高规格的宴会上,黄胄曾招待过秀坤,并指着秀坤对满座高朋介绍说:“这是我的学生杨秀坤,他是从东北来的,是在我最倒霉的时候来找我的,当我第二次倒霉时,我告诉他不要再到我这来了,可是他还来,那个时候建立的友谊能保持的长久。有些人看你行时他来找你,看你倒霉时他离你远远的”。这些话先生连说了两遍。秀坤听到这里,见先生这样感慨,他的内心也激动,感到先生也是一位普通百姓,他的心是和平常老百性一样,肉长的啊!
       1982年初春,经黄胄先生的推荐,秀坤参加了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主办的中国画研究院第一期人物画创作研究班学习创作,并随黄胄赴西安等地参观写生。1984年7月,黄胄亦应黑龙江画院之邀,经杨秀坤的具体接待在哈尔滨举办了黄胄美术作品展,震动了东北画坛。秀坤尤感高兴的是两件事:一是他陪先生在东北各景区写生,耳濡目染,收获甚大,黄胄对他指出写生的重要性,给他介绍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名言。二是先生和师母来到秀坤的家,吃着家常便饭,吃啊、唠啊,如一家人一样,秀坤全家与黄胄先生夫妇合影留念,心中是多么的喜悦。1991年9月底,黄胄先生精心策划建造的大型现代化的炎黄艺术馆诞生了,秀坤在馆里告诉了他的恩师要举办个人画展,先生便给他题写“杨秀坤画展”和“杨秀坤画选”,给他鼓励。当1997年4月24日黄胄在广州病逝时,秀坤立即去北京参加了恩师的追悼会。二十多年来,他也记不清有过多少次去北京拜望恩师了,但这次进京的感受是多么难过,中国的画坛失去了一位人品画品皆善的大师。秀坤心中默默地向恩师告别,他要牢记恩师的教导,毕生为人民献出自己的艺术青春!正是由于杨秀坤诚心诚意虚心地向前辈求教,于是胸襟磊落,人品画品风骨卓尔不凡,自信而不狂妄,谦逊而不自卑,故许多名宿前辈对他自然刮目相待。他先后得到书画家名家如崔子范、卢光照、秦岭云、沈鹏等人的热情鼓励与教诲。为嘉许激励过这位执著追求书画艺术后学,谢稚柳、许麟庐、张道兴、石齐等许多名家为之题诗作画。秀坤得此造化,顿感天高地阔,胸中狂澜深藏,握笔剑气如虹。他虽然在绘画上已有大成,但他坚守自己精神圣域的一方净地。每当夜深人静,他劳其筋骨苦其心志,伏案灯下发愤苦读,或笔走龙蛇写意泼墨,目光与书画交谈,不断地解剖世界认识自己,自甘淡泊。因为淡泊,荣辱得失皆如过眼云烟,由于淡泊,自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飘逸,亦有“心底无私天地宽”的达观。他只是默默地苦修内功,参悟大道,潜心习艺八千里路云和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师承造化求传神
      古人云:“画者,从于心者也”。中国绘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历代画家无不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某种文化哲学思想的影响。不同的文化哲学思想,产生不同的艺术流派。从美学上讲,佛家思想对杨秀坤的书画艺术有一定的影响。他努力把道与禅的逸气融于自己的书画之中。道家的静虚,佛家的禅语,人与自然“意会神通”等,在他的人物画题材中都给予了尽情的表现。展现了人类审美意识的广阔空间,给人一种空灵纯净,远离尘俗之感,不难发现他对王维以来中国传统文人画精神的深刻顿悟:静美、大气。正因为他几十年来的磨炼,或因笔墨常留连于布袋和尚、钟馗、八仙、观音等人物之间,难免受其熏陶,遂成与世无争、与人无争、不求备于人之性情。
       作为一名人物画家,关注的是人物画应以神似为主,形似为次,神似则有生机,神去则息。所以中国人物画家向来主张神形兼备而内发心源,则道重神清。秀坤吾友,自少年学画以来,便认定传统美学观念,循此原则实践不渝,积学敏悟,苦心求索。他对人物的形态及内涵品质未尝不鼓努为力,更多功夫,则观察、描绘人物的庄重、天怡和喜怒哀乐之情,从内心观其形而捕捉其神。正因为他常习古诗文,从中领悟画道。如威严正气的钟馗,是除恶驱邪,打鬼降福,深受中国百姓所喜爱的神祗,故成为秀坤常描绘的偶像。无论“簪花钟馗图”,还是“钟馗醉酒图”、“钟馗驱邪图”,或以铁线勾勒,或以淡墨写意,或以粗放的笔触图之,皆生动活现,布袋和尚,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这一可爱的形象常出现在画家的笔端。而秀坤的现代人物画,很注重人物内心的刻划,讲究用墨、用色、用水,意笔白描也要求在艺术上有高度的概括和提炼,并通过笔墨和水相互渗透、融和的特点使勾勒的线条取得含蓄浑厚变化丰富的效果。如《读书图》参加中国国际书店在新加坡举办的“黑龙江五杰出画家画展”,《小憩图》参加日本现代水墨画协会在东京美术馆举办的“现代水墨画精品展”获优秀奖,“中国乡村田园画展”获银奖。1993年曾应邀在日本举办的“杨秀坤中国画作品展”时,其《百鸡图》所绘之鸡个个活脱,只只神化,令日本观众留连画前久注不移。其《雪中群鸡》一图参加1993年亚太地区水墨画大赛获优秀奖,并由悉尼筹办机构收藏。秀坤的笔墨形式已具个性,好处是没有那种程式化的单调感。他很重结构,但落笔轻松自如,凝聚着感情和意兴。其笔墨服从于描绘的人物,而不是借人物显示笔墨。作为一名优秀的艺术家,在不断探索的历程中,总会有起伏和曲折、高潮和低潮,问题在于能否清醒地把握自已,扬长避短,既要虚心,又要自信,既要转益多师,也需“一意孤行”。而杨秀坤坚持走自己的路,发挥自己的优势,是决定他的艺术魂魄的因素。
大彻大悟无极路
      身为专职画家,教授的杨秀坤,他曾言:“以作画自娱,不以成功为喜,不为失败而悲。兴之所至,随意为之,心无杂念,横涂竖抹,皴擦点染,一挥而就。”他知道,博采众长而熔古铸今,别出机抒求新求变,脱胎换骨,自树一帜。秀坤从师古人深入堂奥,到师承黄胄恩师,到师造化,深入生活,得其精灵,苦苦上下求索,参悟“菩提”,穷究玄机,以致大彻大悟,脱颖而出。从1981年创作的《温暖》、《傣家女》入选全国铁路二届美展并获三等奖起,他的画在《朵云》、《迎春花》、《江苏画刊》、《黑龙江画报》、香港《收藏家》等报刊发表百余幅。其艺术传略早在1989年便入典《中国当代中国画辞典》。他曾应日本之邀,在扶桑展出画作,其作品流传到日本、新加坡等国及台湾、香港地区,产生过不小的影响,受到观者的赞誉。但在成绩面前,始终保持超然的清醒,他自认“虽无铁杵磨针之志,却有程门立雪之举。渴望辉煌,但能自量”。
    跋涉文化艺术苦旅,诚然是一条无极之路。然而真正的志士向来都是拓荒者。大彻大悟的吾友秀坤,将会一如既往坚定不移地向前走去,如在艺术宗教般的光芒,已将人生归宿照得雪亮。他的目光始终维系着“人民”——人生价值终极的座标。他以深婉之笔写心——这是秀坤的优势、长处、风格和独特之所在,但愿他发扬宏大。

2000年3月30日

杨秀坤先生作品欣赏:《母亲》

杨秀坤先生作品欣赏:《母亲》

画家杨秀坤的乡情 

郭凤娟

      乡情是一杯清纯的泉水,纤尘不染,玉液盈盈;乡情是一杯清香的茶茗,香气四溢,撩人心旌;乡情是深深的梅雨潭,沐浴其中,难以自拔;乡情是迷人的桃花源,远离喧嚣尘世,自有仙境幽生;乡情是烙在游子心灵活深处的终生难以治愈的痛,与年共长,与日俱增……
    十一岁的那年,您与父母离乡背井,到祖国的大东北齐齐哈尔谋生,从离开故乡沧州的那一刻起,思乡便成了您心中“剪不断,理还乱”、“拂之不去,思之即来”的一缕愁情,无法自已,奇妙莫名。年少的您,虽然没有归乡的自主,却有自主的梦,伴您回到故乡的小伙伴中:林中捕蝉,溪边摸鱼,梨树园里赏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景,听那嗡嗡聒耳、飞来舞去的蜜蜂。故乡的炊烟,故乡的老井,故乡的袤野,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春暖夏热,故乡的秋爽冬冷……那么亲切自然淳朴,那么令您倾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偶尔在夜深人静、月明如水的他乡,难以入眠的您会痴痴地想:在这如瀑如泻的月光里,小伙伴们都已经甜甜入睡了,屋子里只有轻轻的鼻息声衬托着夜晚的宁静;而您家的老屋却空无一人,沐着月光的皎洁、夜风的清凉和屋外草丛中油蛉的轻吟、蟋蟀的琴声。田野上的羊肠小路寂寂无行人,只有庄稼在微拂着绿色的长叶如款款的舞者;更遥远处,不眠人若隐若现的歌声,像呓语般飘忽不定……您是那样地思念故乡,故乡的亲切身影那样令您魂牵梦萦。

杨秀坤作品-我的父老乡亲

杨秀坤作品-我的父老乡亲


     您热恋着故乡。故乡抽象成一种情思,在笔端、在心头,又像天空中那轻纱薄翼般的云层,久久地飘浮着,衬着忧郁、蔚蓝的天空,久久地、静静地,等您长大。
     十年后的一天您第一次回乡,火车在一个雨后的凌晨把您冷冷地抛在了离家还有二十里远的站台。您坐着一位老农的二等车摸黑回到家乡,老黑奶奶一家热情地招待了您:在村西头的梨树下,一方炕桌,几个板凳,猪肉韭菜杂面皮,饺子那么好吃,午餐那么简单而丰盛,伴着梨香,伴着清风……
    此后的十年、二十年……您一直想着家乡,念着家乡。隔着万水千山也隔不断您思乡的心灵。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尽管您已经成为国画大师黄胄的得意弟子,已经蜚声扬名,城市的生活再优越,名家的身价再尊贵,您也始终忘不了故乡那曾经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那拂之难去、招之即来的萦怀乡情!尽管家乡已没有了您的骨肉至亲,您在乡亲们眼里变得愈来愈陌生,但回家的心还是那么切,思乡的情还是那样浓!看看家乡的村前屋后、一草一木,处处都有您亲切的回忆,饱蘸着您的深情!小村就是您的家,全村父老都是您的骨肉弟兄,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看看家乡的新变化,看看岁月沧桑是怎样飞快地流转,您的鬓发是怎样在不知不觉中被岁月染得雪一样晶莹。
     人终究会老,老到只剩下记忆。而乡情却永远不会老,像家乡村头的枣树、梨树,枝叶青青。2007年10月,已名扬海内外的您迎来了自己六十甲子的生日。您在家乡的盛邀下回沧州举办了声势隆重的个人画展,60幅凝结着您智慧和汗水的精品之作,是对您半个世纪艺术生涯的真实见证,更是您情系桑梓、热爱家乡的一个生动证明。运河之畔的古沧州旧貌换新颜,690万沧州儿女正在吹响“从大运河走向渤海湾”的号角,为打造家乡新的经济增长而挥汗奋斗,您的画展为家乡带来了一股清新醉人的艺术之风,更加激励起家乡人爱祖国、爱家乡的斗志豪情。您欣慰地笑了,希望家乡更美好应该是像您这样的每一位游子发自内心深处的最真诚的期盼和祝愿。故乡沧州留下了您醉人的墨香、欣慰的笑容!
     啊,故乡沧州永远萦系着您——一位伟大的画家刻骨铭心的深情。

2008年

子母鸡68×45cm 2012年杨秀坤

子母鸡68×45cm 2012年杨秀坤

从羲之换鹅说到秀坤画鸡

傅伯庚

      傅伯庚,黑龙江省美术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美术理论家、评论家、书法家、画家。

     著名画家杨秀坤给人留下印象之最深处,是他为人的真诚质朴与他超人的才华。少年时代的一幅照片至今还悬挂在他的书斋里 。一幅普通的黑白照片,照见了他少年乃至青年时代的贫寒,也留下了那个时代的缩影。清瘦的面孔,规矩的单帽,认真的神情,专注的作画……秀坤指着照片笑着对我说,你看,我穿的那件棉袄里可能连个衬衣都没有,外面也没有个罩。
     秀坤固执的珍爱清贫,甚至感谢清苦与贫寒,是因为这种苦涩与艰辛给了他人生莫大的动力和对美好的执着追求,培养了他坚毅顽强的品质也决定了他一生艺术道路的选择,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终于,使他成长为一位著名的国画艺术家。  
     秀坤从自学的道路走来,少年时代村边的那棵大柳树,他至今还在描画着,孩提时妈妈讲述的钟馗捉鬼的故事,还在他心中萦绕,依然是他至今最爱画的题材,这便是来自于生活给予他的最早启蒙。他常说,少年时代所积攒的生活感受有时甚至会影响一生。
     20年前,我结识秀坤的时候,他已是省内颇为知名的专业国画家了。1972年他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勇敢的叩开了当代著名画家黄胄的门扉,秀坤的人品和人格、精神与气质打动了这位饱经风霜的大师和新中国成长起来的艺术泰斗,终于成为黄胄先生的最后一位弟子。秀坤带着对大师的崇拜和对传统文化的景仰,无比珍视这一难得的学习与深造机会。他说,他在黄胄身上学到最多的是大师的为人和境界,走近大师,眼前豁然开朗了。第一次站在中国史学与美学的高度去看中国古老文化和传统书画艺术,他深深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厚重与深邃,也触摸到一个艺术家的社会责任与创造精神。 与其说他在这个时期能有更多的机会亲眼看到黄胄先生作画,不如说,他借这一段宝贵的时间走进一位艺术大师的心灵,进一步看到黄胄先生如何对待艺术,如何对待人生。在与黄胄先生的无私交往中,最宝贵的是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与责任,从而使自己的人格得到一次升华。在黄胄在世的时候,秀坤为黄胄编辑出版了一部大型《黄胄》画集,在黄胄逝世后,他又为黄胄写了一部专著《回忆黄胄》,他以深沉的笔调、详实的资料和亲身的经历,以真实朴素的语言追述了他与黄胄先生的那一段难忘的师生情与忘年交 ,书中有很多鲜为人知的宝贵资料。

鸡有五德 68×68cm 杨秀坤

鸡有五德 68×68cm 杨秀坤


     秀坤给我的第二印象是画鸡。应该说,鸡是中国花鸟画的传统题材之一,第一它离生活最近,第二画它的人也最多,因此画它的难度也最大。秀坤画鸡,可谓雅俗共赏。更加难得的是他能把鸡当成人来画,不但形象生动,而且注入了人的情感与品性。当那种生命与生命间的亲情与爱意,异性间的无间的情爱与相互吸引,好斗的雄姿、怜子的母性,以至生存的警觉,一一被收入了他的画卷之后,他笔下的鸡,则既别于古人也别与他人,形成了完全属于杨秀坤自己的风格。
     他的一幅《百鸡图》,更是画出了亘古唯一,淋漓尽致。如同一巨幅草书横批,笔墨洋洋洒洒,气势汪洋恣肆。通篇气韵生动,一气呵成。虚虚实实,大大小小,聚聚散散,错错落落;笔法有刚有柔;墨法有浓有淡;章法有开有合。其势连绵不绝,如一笔写成。通篇看去,和谐统一,妙趣天成。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又犹如一曲交响乐章,旋律有起有落;节奏有强有弱;速度有疾有徐。读来令人叹为观止。
     秀坤的画题材广泛,其仕女画得仪态万方,钟馗画得威猛刚健,布袋和尚笑容可掬……熟悉秀坤的人都知道,他作画极其认真,总是深思熟虑后又几易其稿,从不应付了事。从他的画风背后也可以看出他做人的一个侧面。
     走进《换鹅书画馆》,举头可见沈鹏先生的题字,五个龙飞凤舞的大草,记录了沈先生对秀坤的厚爱,也寄托了秀坤对传统文化的那一份追求。一个古人换鹅的故事,一个今人画鸡的现实,由此演绎出由古至今的文化传承,凭添了一份从王羲之到杨秀坤的联想。

杨秀坤作品:柳-鸡

杨秀坤作品:柳-鸡


     作为一位青年艺术家,秀坤拥有更多的是时间和精力,他心态平和,亲切和蔼,在自己的画馆里,更多的是读书与作画。他说,在传统文化的海洋里,不深深的潜下去,就不会游得更远,不走进生活,感悟人生,不了解今天,笔墨就无法跟随时代……

2001年

杨秀坤作品-金玉满仓  500×200cm  2010年

杨秀坤作品-金玉满仓  500×200cm  2010年

浓墨重彩乡土情——读杨秀坤巨幅国画《金玉满仓》

马廷胜

     庚寅小年,哈尔滨和平村宾馆大厅嘉宾云集,喜气满堂,杨秀坤先生巨幅国画《金玉满仓》捐赠仪式隆重举行。至此,这幅从构图到完成历时近百天的巨作终于正式与世人见面。
     杨秀坤先生是一代大师黄胄先生的谪传弟子,70年代初即师从黄胄学习中国画,深得恩师真传。30多年来,杨秀坤先生在巩固传统技法的同时,深入大江南北,遍访川疆蒙藏,边采风边创作,用他的画笔讴歌新农村生产、生活的巨大变化,表达对父老乡亲和一片厚土的浓浓深情。其作品取材俗世,俗中见雅,浓墨淡彩,他擅长画人物、动物及农园生活场景,画面质朴、亲切、清新、自然,深受藏家喜爱。
     进入21世纪,在杨秀坤先生向艺术顶峰攀登的途中,师母郑闻慧老师再次将他召至门下——协助其料理黄胄大师亲自创办的炎黄艺术馆和炎黄艺术基金会的日常工作,整理大师遗作并与师母共同编辑大型画册——《黄胄作品集》。早年亲受大师言传身教,中年后又在大师亲手创建的炎黄艺术馆工作,有机会目睹大师巅峰时期的大量作品,这种可遇不可求的机会让杨秀坤如同发现宝藏,夜以继日,如饥似渴地揣摩老师的每一幅作品。在艺术的领域里,师生心有灵犀,隔空对话,使杨秀坤的艺术造诣产生了质的飞跃。在深入了解老师的艺术灵魂后,大型画册《黄胄作品集》面世了,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了一代国画大师的艺术风采,杨秀坤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由此也吸收了老师作品的精髓。杨秀坤的画作不仅能体现出鲜明的主题和独特的个性,他笔下的人物、动物都被赋予了显而易见的灵魂,画面清新,笔墨淡雅,无处不体现出他深厚的艺术功底和造型能力。郑闻慧老师在多种场合赞叹爱徒不仅深得大师真传,又能独具一格,并亲自撰文介绍其艺术经历和作品风格。丁亥春,人民大会堂收藏其精典作品《盛世丰年》并挂在显著位置。师母还参加了人民大会堂举办的收藏仪式,在仪式上,师母郑闻慧高兴地说“搞创作就应该象秀坤这样到生活中去,描写生活,讴歌生活”。至此,杨秀坤作品走进了我国地位最高的殿堂,以他的勤奋与刻苦取得的成果给师父、师母一个最好的回报。
     去年,杨秀坤先生回哈尔滨参加活动,当时,正是金秋季节,龙江大地喜获丰收的景象激起了画家创作的热情,他决定创作一幅巨画赞颂家乡近年来取得的翻天覆地大变化。10月末,以赞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为题材的大型国画初步定稿,定名为《金玉满仓》。画面主题表现秋收后的农家场院,纵2米,横5米,此画有10多个人物,还有鸡、鹅等动物及占画面很大空间的玉米,构图之复杂、驾驭难度之高,没有一定功力,是难以接受这种挑战的。
     为真实表现现代农村丰收景象,杨秀坤先生先后三次到肇东、呼兰、香坊城高子等地村屯,到农家场院与父老乡亲一同劳动,细致观察新时期农村人物的动作表情,收集创作素材,回来后构思、构图,仔细斟酌后逐个确定画面人物的动作表情。作为画面点缀的狗和小孩子玩的布老虎,他都画得神似形象。在100多平方尺的巨大宣纸上再现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为此他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体力。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杨老师每天从早上工作到深夜,一站就是近10多个小时。他不抽烟,但对艺术创作成瘾;他不擅饮酒,但对刻画描绘如痴如醉。他用对乡亲对土地巨大的热爱和满腔的热情尽情讴歌,他沉醉其中,不觉得苦,也不觉得累。与其患难与共40多年的老伴梅桂洁老师虽是心疼不已,但全力支持,昼夜陪伴,经常以观者的身份提出可参考建议。
     临近年末,用血汗浇铸的巨作终于揭开面纱。作品中,上至耄耋老人,下到三岁孩童,表情逼真,动作率意自然,鸡狗等大小动物掩衬其间,相映成趣,既有生活的真实,又是艺术的升华,人见人爱,留连忘返。
     《金玉满仓》是一件表现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成果里程碑意义的力作,不仅在艺术上体现了时代的新水平,更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这也是黄胄大师毕生追求的艺术创作来源于现实、赞美生活、歌颂劳动人民的具体体现。
    正如杨秀坤先生所言:“讴歌盛世我之任”。他确确实实是这样做的。

2010年12月

杨秀坤作品欣赏

杨秀坤作品欣赏

艺绘乡情  功报父老  乡音无改  乡情不变

韩坤

      真正认识画家杨秀坤先生,是在去年的晚秋时节。那时的他还未见有许多白发,但今年再见,发现又徒然增添了许多。很是伤感!只听先生笑谈道:“匆匆一瞥间,人生已过半,挺怀念儿时的那些美好的回忆!那屋,那路,那水……”
      我从未曾知先生还有如此浪漫的情怀!是什么勾起他内心那些恒久而又遥远的儿时回忆呢?我想,这一定是乡情!
      骄阳当午,如坐清苔,举茶对饮,共诉麻桑。夏日北京炎炎烈日的影子,在此时已全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唯一令人屏息静听的,只有那故去的时光和令人依依不舍的美好回忆!

离别惆怅 归乡情长
     杨秀坤第一次离开河北老家沧州,才刚满十一岁。1957年他同父母一起离家去到东北齐齐哈尔,坐火车要坐三天才能到……
    记得那三天里我很少说话,大了以后才知道那就是眷恋家乡的感情。不想这一别就是几十年。我离开老家整整十年,十年后还是第一次坐火车回乡。天还没亮火车便进站了,我听着熟悉的老家口音,望着眼前来来往往的行人,心想:家乡不知道会是什么样了?
      这时,一位农民模样的人向我走来,他以浓重的家乡话问我:“同志,坐二等么?”当时我还不懂什么叫“二等”,我以为,汽车是一等,可能毛驴车就是二等吧,我就答应了说“坐”。他让我跟着他走。我随他来到一个墙角,他推过一辆自行车,原来这车后座就是我的座位。这就是“二等”,他就是“二等”的司机。我只好坐在他的“二等”上向老家方向而去。
      刚下过雨的路不太好走。车走的很慢,小路两旁是黑幽幽的庄稼地,时不时还有昆虫的声音,吱吱地传出庄稼地。“司机”在前面说话了:“今天路真不好走,八角钱太少了,你给一块吧。”我爽快地答应了。又走了一段路,“司机”又说话了:“今天的路太不好走了,你给一块二吧。”我说:“行!”就这样一块二角钱,就是这“二等”把我送到了老家!
      杨秀坤的这番话说完,就觉得这事像是发生在昨天。沧州人的淳朴,画家杨秀坤的善良、大度,这些都让我对他产生很高的敬意!如同杨秀坤画作中所表现出的详和、温馨,这些优秀的民风、品质却始终都没有离开杨秀坤家乡沧州人的影子。
      1957年和父母一起刚离开家时,年龄还小,对周围的环境适应地比较快。离乡的时间越长,这种对家乡思念的感觉也愈来强烈。真正到了特别想家的时候,就是我四十岁(1987年)。虽说家中已没有什么亲人了,但当时就一个想法:回家看看。
      正值九月梨熟枣红的季节,我邀一位书画爱好者同行。到沧州的那天晚上与临床的老乡聊了很多,他得知我从哈尔滨回来的,就问我:“你父母还都在老家住?”我说:“家里没人了。”他就有些不解:“那你回来看什么?”我高兴地说:“我回来就是看看,看看人、看看树、看看地,看看路……”
      他听完便朝我举起大拇指,高声说道:“爷们儿,好样的,到了关外那么好,老家又没有亲人了,还惦记着回来看看穷老家,真是好样的!”

杨秀坤作品-盛世丰年260cm×145cm 2007人民大会堂收藏

杨秀坤作品-盛世丰年260cm×145cm 2007人民大会堂收藏

习画一生 任重道远
    有句老话说得好:“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日长了,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德与境界到底有多高。杨秀坤便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不计较付出,不在乎得到,只知道在艺术的这条路上躬行,坚持“深入生活、贴近百姓”的原则。他的这些优秀品质大家看得到,沧州的父老看得到。在沧州市委宣传部提议下,市政府携沧州市人民在杨秀坤六十大寿之际为他隆重举办“杨秀坤个人画展”。画展由董浩先生主持,沧州领导也表示了对他的祝贺。杨秀坤在现场为沧州市博物馆捐赠了一幅父老乡亲题材作品。
      六十周岁时,在老家沧州举办画展,我特别激动,也很感谢!当时沧州市委宣传部提议办画展时,我就想,这正是我为父老乡亲汇报自己绘画成绩的时候。也很高兴能为家乡父老做一点事情。
      画展是以农民题材为主,共展出六十幅作品。现在我手中还留有画展的现场照片!无论身处何方,我永远都忘不了沧州的父老。
      杨秀坤就是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童年是美好的,无论以后走多远,它始终是人们魂牵梦萦和永远牵挂的地方!
      这种乡情,也是其他感情比拟不了也无法替代的!杨秀坤最后道出“我要用行动来回报沧州父老,用自己的画作来回报社会”的一番话,不禁让我们为他的这种崇高和伟大而赞叹。
      沧州个展、徐州画展……接下来还会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完成,在这位勤劳中肯的画家忙碌之余,我们只能寄予期望和轻声劝慰:“杨老师!注意身体!”

 2007年杨秀坤画展在河北沧州举行,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董浩主持开幕式

 2007年杨秀坤画展在河北沧州举行,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董浩主持开幕式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董浩先生在
“杨秀坤画展”开幕式上的主持词

      大家好,我是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董浩,不过我今天不是以主持人的身份来参加杨秀坤大哥的画展开幕式的。可以说,我现在非常激动,因为杨秀坤大哥在美术界,在全中国都是很有名的艺术大家,他不但画的好,人也好,我与秀坤大哥接触好多年了。我常常想,秀坤大哥为什么这么好呢?我昨天中午赶到沧州,和沧州的人接触,我一下明白了,原来沧州人好,沧州人实诚。
      杨秀坤大哥是1972年拜黄胄为师学画的,刚才我先到展厅看了一下他的作品,先睹为快,真让我叹为观止。在与秀坤大哥接触当中,经常听他讲起令他魂牵梦绕的家乡,听得我非常受感动,杨大哥在家乡已经没有亲人了,但他经常回家乡看看,可以说他把沧州人当作他的亲人。他为什么不在北京办画展而要把画展在沧州办,可见他的用心良苦。我可以自豪地说,杨先生没有给咱们沧州人丢脸。杨先生这种对艺术的追求,这种为人的厚道确实给家乡人民争了光。
      我看了杨先生的一本画册,在画册的最后一篇是杨先生写的题目叫《秋夜思乡》的文章,文章虽短,但很感人,恰巧我也是深夜看的,看得我热泪盈眶。特别是讲到他在十一岁离开家乡,因为不知路怎么走,坐了一个二等(自行车的后货架)回村的过程,更是感人至深。我们不得不被杨先生的这种怀念家乡的精神所感动。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预祝杨先生的画展成功。谢谢。

三言两语

      淳朴憨厚的笑脸,温馨祥和的一家人,在收获的季节里享受着天伦之乐。画面疏密有致,虚实得体,笔墨地道,形象生动,整幅画如山泉细流般沁入心田,让人回味、神往。仿佛听到摩托远去的声音,渐行渐远,带我们远离浮尘、喧嚣,远离大都市的噪杂与烦躁。此时,多想与画家一起带着熊熊燃烧的激情与瞿然震颤的心灵奔赴另一个空灵,攀向艺术之峰!
      杨秀坤先生为人诚实,又有亲和力,他创作的《盛世丰年》现在人民大会堂内部挂着,颇受人民喜爱!

——人民大会堂管理部主任  魏学中

      我跟秀坤是老朋友了。杨秀坤先生和黄胄老师相处的时间比较长,除了在绘画技法上受老师影响外,为人修养和生活态度上对他的影响也很大,他对各种画法的熟练程度均体现着坚实的笔墨功力。秀坤的速写能力也很强,很注重生活,并坚持到生活中去写生。无论是群体创作、人物组合还是形象刻画上,秀坤对于人物精神层面的表达都有新的感觉!相信他通过努力,以后的创作道路会越来越广的!

——安徽省书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方贤道

     秀坤画画非常用功,他曾送给我一些毛绒绒的小鸡,很可爱!后来竟都在他的画中看到了。秀坤画鸡的五种美德,也是他对人生的一种感悟吧!

——黄胄夫人、炎黄艺术馆理事长  郑闻慧

   杨秀坤是黄胄的得意弟子,与他的老师一样,擅长人物画和动物画,人物画善于运用写实手法来抓住人物特征,线条流畅有力,风格奔放,生活气息浓郁,继承了黄胄先生的画风,他画的驴、鸡等造型准确生动。
      杨秀坤更注重学习老师的为人,他生在河北、工作在东北,身上既有燕赵之士的义气,更有东北人的直爽。
      我喜欢杨秀坤的画,更欣赏杨秀坤的为人。

——作家  徐  准

     杨秀坤作品《来自天堂的短信》,与他先前的人物画相比,更突现形式感。作品构图及笔墨用法结合得很好。首先,内容感人;其次,水墨画的不确定性与内容相补充;第三,大篇幅的黑白对比色,使作品更具感染力。作品蕴含感情的流露,富有一定的想像力和空间感。秀坤表达的是对社会和民生的关爱之情!希望他以后的创作会更加优秀!  

——中央美院教授  崔晓东

      杨秀坤的速写画得非常好,他把写生和创作很好地合为一体,在生活中捕捉美好的瞬间,所以他的作品都很生活、鲜活,线条描写富有力度,作品很有表现力。


——黑龙江省美协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专职画家、一级美术师  纪连彬

       杨秀坤是一位有着浓浓乡情的画家,沧州人们很喜欢他的画。在沧州举办的个人画展非常成功,场面也很隆重,是我们沧州人对他的一点心意。而他用艺术来回报家乡父老,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河北省沧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白中月

画家杨秀坤先生

本书作者杨秀坤先生简介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曾任黑龙江省画院专业画家,现任北京黄胄美术基金会副秘书长、炎黄艺术馆艺术委员会委员、《炎黄艺术》杂志执行主编。
      河北沧州人,一九四七年生。自幼喜欢绘画,七十年代初拜著名画家黄胄先生为师学习中国画,成为黄胄先生的入室弟子。其作品继承传统,师法自然,坚持走生活之路的创作方向。他认为,画家必须要有社会责任感,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用心去感受生活,要有感而发,用情感之笔墨进行创作,才能创作出感人至深的作品。他的人物画多取材于农民的现实生活,笔墨生动,形神兼备,充满积极乐观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乡情。(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声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浏览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和本网站无任何关联。本网发布的讯息您如发现侵犯您的著作权,请及时和我网联系,在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后,我网会选择删除。如您想转载本条信息到手机微信或微博,请在网页下端左侧点击“分享到”自助转发,或关注本网微信公众号zgsshysw

 

 

 

搜藏网 福建美术在线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
更多友情链接

网站版权持有人:中国 山水画艺术网

页面浏览设置:1024×768分辨率

本站中文名称:中国山水画艺术网    本站网址www.zgsshw.cn  本站所有资料信息未经我站同意禁止转载,否则法律责任自负。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部电话:13805590554   电子信箱:6-0-8@163.com  工作专用QQ:384169963    2522440660    

办公微信:zgsshw  法律维权: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备案编号:  皖ICP备11008522号-1   备案图标.png皖公网安备 341003020002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