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坤作品:《梨花香里说丰年》
谈生活与创作
画家的主要任务就是创作。创作是什么?我认为:创作是画家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感受,通过自己构思、立意,用自己的艺术手段表达出来,对画家来说也就是把你要表达的感受用可视的美术作品表现出来。让观者从作品中受到某种感悟和启迪。一提到创作总会有人提出画什么?怎么画的问题,这个问题在美术界已经是个老问题了,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么认为的:我认为能提出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因为他没有到生活中去或者虽然到生活中去了,没有用心去感受生活,而是走马观花,象旅游一样,也就是说他没有怀着一颗热爱生活和热爱人民的心理到生活中去,所以即使你在生活之中,可是什么都看不到,什么也体会不到,感受不到。没有感受没有体会,也就不会产生表现欲,怎么能知道画什么呢?也就是说,画家只有对某些事物有深刻的感受和认识,才能产生创作欲望,这时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有生命力,才能感动观者起到作品的作用。一个不热爱生活,不热爱人民,事不关己,见利忘义的所谓画家是画不出好画来的。
在创作上,使我受益最大的就是走生活之路。黄胄是走生活之路的光辉典范。他的足迹遍及全国,他去过多次新疆,把新疆作为创作基地,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不愧为一代人物画大师。
他不止一次地对我说,要到生活中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题材和形象,趁年轻身体好的时候往远点跑,以后年纪大了,体力差了往近点跑,等跑出去不方便了就用以前积累的素材进行创作。我按照老师的教导做了,多年来我跑过很多地方,山区、高原、草原、牧区、矿区、林区、农村等地采风。在深入生活中我更加深了对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的体会。回来后创作了一系列的描绘农民生活的作品,受到美术界和社会各界的认可。人民大会堂收藏了我创作的描绘陕北农民生活的作品《盛世丰年》和描绘高原藏民生活的作品《春晓》。
我的师母看到我的新作非常赞赏,她已八十高龄了,还认真的写了一篇文章《生活之路光芒四射》。她高兴的向朋友们介绍:“秀坤今年60多岁了还到处去采风创作,他走的创作之路是对的”。
我们画家有幸赶上了好时代,我们有很好的创作条件,社会支持我们,人民群众支持我们,我们没有理由不把画画好,我们应该有责任感,每一个有良知的画家都应认识到这一点。
我画《盛世丰年》
金秋时节,与家人、画友驱车数千里,行驶于晋陕地区,历时十几日,领略西北风光,采集晋陕风情。感触甚多,收获甚大。
浑厚苍茫的黄土大地,热情纯朴的西北人民,热闹的山村集市,欢乐的丰收情景,金光耀眼的农家院,欢声笑语的苹果园,触目所见无不让我深深地感动,留给我难以忘记的印象。这些印象如同一阵阵和谐的春风不时向我吹来,一次次地激励和鼓荡着我的创作欲望和表现欲望。
杨秀坤作品-盛世丰年260cm×145cm-2007人民大会堂收藏
恩师黄胄先生所遵循的“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的理念,使他成为新中国时期在人物画方面取得巨大突破,引领时风的重要人物。他长期深入生活,足迹遍布祖国大地。在生活中,他通过画速写,收集了大量的创作素材,并创作了大量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感人作品,为我们这些作学生的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此次西北之行让我体会最深的是,现实生活是无限广阔的,而每日在城市里面生活,在自己的画室中创作,自己真就好象故事中的那只井底之蛙一样。我好象突然间明白了自己为什么总会在画室里望着未完成的作品发呆,总会感到自己可以表现的内容越来越少,我也更加真切地体会到深入生活的重要性。我认为,做为一个人物画家,应该以创作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为己任,以表现和赞美劳动人民为天职,这才不辜负社会和人民给予我们的期望。
杨秀坤作品-盛世丰年(局部)
晋陕之行回来后,我高兴地接受了人民大会堂的邀请,为人民大会堂创作了这幅以反映陕北农民丰衣足食和丰收喜悦为题材的作品——《盛世丰年》。
我画《梨花香里说丰年》
在邯郸附近有个魏县,每年4月初是梨花节。有一年,我与朋友们去看梨花,此时梨花盛开像白色的海洋,空气中时时飘来梨花的香气,使人心醉。看花的人面带春天的笑容,三五成群,喜气洋洋像节日一样,好不热闹。在一颗大梨树下,几个老人谈笑风生,他们谈的那么开心,他们在谈什么?他们是在谈丰收前景吧?此情此景让我一下想到了辛弃疾的《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词句。我灵光一闪,对,他们是在说丰年,是在梨花香里说丰年,就这样,梨花香里说丰年这幅画的构思形成了,说到这里我想说一下关于读点诗书的事,如果我没有读过辛弃疾的《西江月》就不知其中稻花香里说丰年的词句,可能也就没有梨花香里说丰年的灵感,那么就叫梨树下的三个老人行不?可以,但其中没有现在的文化内涵,无法唤起观者的遐想。
杨秀坤《梨花香里说丰年》(局部)
总而言之有生活不等于能画画,但没有生活是绝对画不出画来的,画家只有到生活中去,热爱生活,热爱人民,才能创作出无愧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画家这个光荣称号的作品来。
我画《飞针走线绣小康》
在甘肃黄河石林景区,我们遇到了许多赶着毛驴车的农村妇女。赶驴车拉游客是她们的生意,在旅游淡季,车多客少,于是就出现了车等客的情况,为了让大家都有生意可做,必须按顺序在这里排队,大约每个赶车人一周可以排上两次,但必须天天都来,在长长的排队时间里,她们都拿起了手里的活---绣鞋垫,这些漂亮的鞋垫又是一种旅游纪念品,她们同时有了第二职业,她们个个都喜笑颜开,对生活很满足。她们的纯朴和热情激发了我的创作欲望,回来后我画了这幅《飞针走线绣小康》。在创作这幅画的时候,我一边画人物的微笑幸福的面容同时心里在想:其实满足就是幸福。(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
杨秀坤作品-飞针走线绣小康 136×68cm 2010
本书作者杨秀坤先生简介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曾任黑龙江省画院专业画家,现任北京黄胄美术基金会副秘书长、炎黄艺术馆艺术委员会委员、《炎黄艺术》杂志执行主编。
河北沧州人,一九四七年生。自幼喜欢绘画,七十年代初拜著名画家黄胄先生为师学习中国画,成为黄胄先生的入室弟子。其作品继承传统,师法自然,坚持走生活之路的创作方向。他认为,画家必须要有社会责任感,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用心去感受生活,要有感而发,用情感之笔墨进行创作,才能创作出感人至深的作品。他的人物画多取材于农民的现实生活,笔墨生动,形神兼备,充满积极乐观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乡情。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声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浏览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和本网站无任何关联。本网发布的讯息您如发现侵犯您的著作权,请及时和我网联系,在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后,我网会选择删除。如您想转载本条信息到手机微信或微博,请在网页下端左侧点击“分享到”自助转发,或关注本网微信公众号zgsshy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