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香
姓林,名奴儿,又名金兰,秋香则是她的号。亭中人氏,出身官宦人家。因是独养女儿,故被父母视作掌上明珠。秋香自幼聪明伶俐,熟读诗书,且酷爱书画艺术。可惜未到及笄之年,父母就不幸双亡,她由伯父领养。不几年。伯父见秋香已长成姿色娇艳的窈窕淑女,便带她到南都金陵。当时的南都,腐败不堪,秋香因生活所迫,只得在声色场中作官妓。美貌聪慧,冠艳一时。又从史廷直、王元文学画,笔墨清润淡雅。后来,秋香脱籍从良;有老相好想和她再叙旧情,她画柳于扇,题诗婉拒:"昔日章台舞细腰,任君攀折嫩枝条。如今写入丹青里,不许东风再动摇。"
历史上虽有秋香其人,且和唐伯虎同是生活在明代中叶;不过她至少要比唐伯虎大二十岁。秋香虽在金陵高张艳帜,但她二人之间实难发生风流韵事。倒是祝枝山不知在什么场合见到秋香扇面,写了一首七绝:“晃玉摇金小扇图,五云楼阁女仙居;行间看过秋香字,知是成都薛校书。”
那唐伯虎点秋香这段千古佳话是如何流传开来的呢?
孙丹林教授在百家讲坛有过一段演讲:
“唐伯虎点秋香”这个故事的雏形,最早出现在明代的笔记体小说中,其中明代小说家王同轨先生的《耳谈》,叙述的故事情节和现在我们知道的“唐伯虎点秋香”基本吻合。大意是说,苏州才子陈元超,性格放荡无羁。一次,他和朋友游览虎丘,与秋香不期而遇,秋香对陈公子灿然一笑。其实就笑了一下,陈公子就受不了了,派人暗访秋香其踪。于是,陈公子乔装打扮,到官宦人家里做了公子的伴读书童。不久,陈元超觉得时机已到,因为他发现俩公子已经离不开他了,谎称要回家娶亲。俩公子说,府上有这么多婢女,你随便挑。陈公子说,既然这样,恭敬不如从命,我就点秋香吧。陈公子遂心如愿,结成姻缘。这就是《耳谈》中因笑传情,因情结缘的一个爱情故事。到了明朝末年小说家冯梦龙的手中,就变成了《唐解元一笑姻缘》。一个最古老,最简单的故事,由“一笑”发展到“三笑”,情节也更加复杂化。
原本是“陈公子点秋香”,怎么会变成“唐伯虎点秋香”呢?
这里,有其社会原因,时代因素,也有唐伯虎本人的个人原因。我们知道,唐伯虎所生活的年代,正是明代经济十分发达的时期,苏州是当时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城市。经济上的活跃必然带来思想上的活跃。特别是当时的中下层知识分子,他们的思想就十分活跃。他们急需思想解放,急需实现个人的理想。在这种情况下,中下层知识分子急需找到一个他们精神,理想,情感,意志的代言人。急需找到一个生活上放浪无羁敢于带头冲锋,挑战的叛逆形象。这就找到了唐伯虎身上,因为唐伯虎自身就有不拘礼法的性格特征。在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中,文人墨客们,故意让唐伯虎不拘礼法,让他放浪不羁。故意让唐伯虎敢闯朱门豪宅,让他敢和达官贵人插科打诨。故意让唐敢娶自己心爱的女人做老婆,让他为争取自己的理想自由奋斗。这就是,最后,为什么要把点秋香的重任落在唐伯虎身上的原因。
那么,秋香在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这个人呢?有。秋香,本名林奴儿,字金兰,号秋香。她是金陵妓院中的名妓,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历史上确实被人点过。是不是唐伯虎点的呢?肯定不是。因为据考证,秋香比唐伯虎大20岁。她有不幸的家庭遭遇,没有办法才堕入青楼。因为人品好,后来转业从良。秋香嫁人以后,一些老主顾,回头客有时还来找她。都被她一一拒绝了,而且还在自己的扇子上画了一幅画,叫《新柳图》。然后在画上亲笔题词,为自己写了一首诗:“昔日章台舞细腰,任君攀折嫩枝条。如今写入丹青里,不许东风再动摇。”十分明确地表达了自己从良的决心。“章台”旧时指妓院。“东风”这里借指那些嫖客。秋香在这首诗里,以“新柳”自喻,过去“任君攀折”,现在她是画中的新柳,谁也碰不了她,什么风也动摇不了她了。
秋香在当时被誉为“女中才子”,她所画的丹青画,更有名气。据明代《画史》中记载:“秋香学画于史廷直,王元父二人,笔最清润。”
在《金陵琐事》中,还记载了秋香曾经向唐伯虎的绘画老师沈周学过画画。沈周是明代相当著名的大画家,曾为秋香画过一幅丹青画,写过一首词。临江仙题林奴儿(即秋香)山水画:“舞韵歌声都折起,丹青留下芳名。”过去的事都过去了,青楼里找不到你了,以后要到画界中去找你了。
唐伯虎真的点过秋香吗?孙丹林教授回答:那是不可能的。(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声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浏览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和本网站无任何关联。本网发布的讯息您如发现侵犯您的著作权,请及时和我网联系,在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后,我网会选择删除。如您想转载本条信息到手机微信或微博,请在网页下端左侧点击“分享到”自助转发,或关注本网微信公众号zgsshy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