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文慧)8月8日,“白云怀古国——黄君璧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在展览开幕之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黄君璧的女儿、台湾黄君璧文化艺术协会负责人黄湘詅女士激动地说,回大陆办展是黄君璧先生晚年最大的心愿。1949年到台湾后,黄君璧先生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举办过展览,却没有机会在中国大陆办展。8月8日是台湾的“父亲节”,“白云怀古国”这个主题选自黄君璧先生的题画诗,在这一日举办这次展览,正是圆了他回家办展的梦想。
开幕式上,黄湘詅女士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了黄君璧先生的三件代表作。
这次展览由中国美术馆主办,北京美术家协会、台湾黄君璧文化艺术协会等协办。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张思卿、海协会会长陈云林、文化部副部长李洪峰、国台办副主任叶克冬及中国国民党前副主席郝柏村、新党主席郁慕明、台湾中华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沈智慧等出席了开幕式。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在开幕式上说,中国美术馆一直期待着一个时机,把黄君璧先生的作品拿到国家最高艺术殿堂展出。这个想法正与黄湘詅女士的愿望暗合。1949年,黄君璧先生赴台湾后,把艺术视角转向了对台湾云水的观察,创造了独具一格的白云飞瀑画法。这次展览展出的作品,浓缩了黄君璧先生一生的艺术精华,并将很好地作用于两岸的文化交流,因此此展具有高度的学术性、文化性和现实性。
中国国民党前副主席郝柏村在讲话中说,黄君璧先生的艺术创作植根于大陆,播种于海外,融合了两岸文化艺术,代表了绘画艺术的正统精神。他表示,在两岸关系中,文化的交流比经济的交流更具重要性,也更具远大的影响。当我们共同体认中华文化的伟大,对我们民族的和谐及生命力的增强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中国画代表中国文化的根深,更代表中国文化的叶茂。
黄君璧(1898-1991)是20世纪中国艺术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位重要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与张大千、溥心畲合称为“渡海三家”,对1949年以后的台湾画坛影响巨大。这次展览共展出黄君璧的作品80幅,分别为黄君璧四个创作阶段的代表作,大部分由黄湘詅女士提供。
行万里路,一直是黄君璧身体力行的艺术主张。寓居台湾之后,日月潭、阿里山等一些名胜开始进入黄君璧的视野。在不断的游览写生中,他努力将传统的笔墨与台湾的山水相结合,使“白云”成为画面中流动的血脉,他的画风一改往日台湾水墨画界只重岭南画派的旧观。 黄君璧曾担任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主任。作为一位美术教育家,他在台湾开辟了中国水墨画教育的新空间,为中国水墨在台湾的发展和壮大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除了艺术上的杰出成就和广泛的社会影响,热心公益、乐善好施也是黄君璧毕生不遗余力的事业。自1955年到去世前,他无数次地捐助教育、扶贫助弱。这次展览中,中国美术馆圆形展厅正中央悬挂的巨幅照片,讲述的就是这位爱心老人的故事——1987年夏,90高龄的黄君璧决定从事一项“爱心计划”,争取在百天内完成100幅画和100幅字,以捐助孤老贫弱基金。为了没有干扰地成就这个计划,他躲避到香港,直至计划完成。回到台北后,中视公司在台湾省立博物馆举行了黄君璧“爱心计划”义展,200幅字画很快售罄,筹得现金500万元,全部捐助给孤老贫弱基金。
为了全面解读黄君璧的艺术人生,中国美术馆于8月9日主持召开了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海内外黄君璧研究的专家、学者进行研讨。10日,中国美术馆还举办了前纽约圣诺望大学东方博物馆副馆长何平南博士所作的关于黄君璧先生的专题演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