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天津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天津市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联合会、南开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天津日报传媒集团主办,南开大学书画艺术与美学研究中心、天津新金融文化传媒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同根同源颂中华”书画展,即将于1月16日在津开展。参展艺术家多为师生关系,其中不仅有南开大学尹沧海教授及其博士、硕士的作品展出,而尹教授的恩师——著名文化学者、书画艺术家陈绶祥先生,也将有画作亮相展览。陈绶祥从事教学多年,其门下书画名家辈出,他认为学国画要先懂中国,学作画要先学做个好人,这样在充分掌握绘画技巧后,才能创作出既富新意又具个性的好作品。
参展 “权借牡丹说心事”
现正在广西的陈绶祥笑说这次参展是“画来人不来”。陈绶祥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他是中国“新文人画”的倡导发起人及组织领导者,主张在绘画上重视笔墨回归传统。此次陈绶祥将送来自己绘就的牡丹图,作品上还题有歌咏牡丹的诗。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人都被陈先生的题跋所折服,叹为“国内首屈一指”,因为其才思敏捷无可比拟,且能当场立就,文采斐然。而这次牡丹图上咏牡丹诗,陈绶祥说是“权借牡丹说心事,纸上作秀也风流”。
此次“同根同源颂中华”书画展是一次两岸水墨的交流展,陈绶祥说:“我去过3次台湾。台湾的水墨画受西方现代哲学、现代意识形态等影响很大。”虽然这与很多大陆画家的创作理念迥异,但也诞生了一大批画艺超群的画家,“像这次参展的台湾画家就有非常有名的,比如刘国松,他不仅推动了台湾水墨画的发展与创新,而且对大陆有一阶段的绘画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觉得他是一个创新者,他在创作上始终追求新的式样和新的形式,努力让中国画跟上世界的潮流。”其实在作画上,陈绶祥也是个时常有奇思妙想的创新者,他能把老鼠和电脑鼠标画到一起,以水墨绘制小汽车,画各种看似不能入画的东西,但这些都在他的妙笔下生出花来,让人们看到了国画更多的可能。“题材本身不是艺术的全部,题材上我们可以借古代、借现代,而关键是要把国画的特征变成当代艺术的特征。我们往往把‘用国画注解当代’当做任务,却没有认识到国画本身也需要当代化。当然,国画的当代化需要画家自身的当代化,通过画家以当代的生存方式、认知方式、记录方式、演绎方式等体现在作品上。”
论画 “画画不是画东西”
“国画的定义,一百个人能下一百种定义”,但在陈绶祥看来,无论怎样发展创新,“国画最主要的本质特征就是它必须先是中国的,中国的思维、中国的材料,更重要的是把中国文化贯彻其中。很多人认为全世界的绘画都一样,但全世界的语言能一样吗?既然绘画是一种语言,它也是不同的。绘画与文化有关,中国画最看重文化品格,同时讲究笔墨等绘画元素,这就和西方不一样。”
陈绶祥提倡以文化入画,他认为:“画画不是画东西。很多人把中国人画画不画东西当做一个缺点,实际上这正是中国画的优点。如果画画只是为了画东西,临摹状物,那还有什么意思呢?所以学中国画,一上来练素描是错误的学法,而是应该先学写书法、作中国诗歌,研究中国的印刻和雕塑。”
陈绶祥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他曾创办三届国画名家班,以及中国画名家研修班,并亲自授课,为中国画当代教育及发展作出过重要探索,国内不少知名画家皆出自其门下。在教学方面,陈绶祥坚持学作画先学做人,“先做好人,再读好书,再写好字,最后才是画好画。首先得让学生懂得中国,懂得现在,寻找到自己,然后才是研磨画艺,好好画画。”谈及弟子尹沧海,陈绶祥说:“他是属于比较现代化的一个人,书法、诗歌、文字都写得不错,而且绘画上很有自己的风格,朴素自由而蕴含禅意,能带给人们更多的启迪和引导。”在陈绶祥看来,这次书画展不仅是一次师生同台的展览,更重在两岸画家之间的相互切磋,“我愿意这样的展览多搞一些,这样大家都能进步得更快,一同为国画的现代化多做出一点努力。”(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声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中国山水画艺术网声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浏览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和本网站无任何关联。如您想转载本条信息到手机微信或微博,请在网页下端左侧点击“分享到”自助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