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月13日电 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启功弟子王行书博士书画对联作品巡回展将于1月17日起在上海举行。
承办本次展览的上海逸释轩艺术收藏品会所表示,此展旨在宏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让优秀艺术家作品走进市民生活,走进千家万户。同时,搭建艺术平台、营造艺术氛围,吸引优秀艺术家回归本土。
王行书是启功的弟子,上海人,在从事书法绘画几十年时间里行书最大的特点是文气。他从小对唐诗宋词的学习探研从未间断。自己写了几百首诗词,从古代诗词中了解古人文人时代背景,从中行书找到了他的对书画所表示的爱国爱民的思想和特定环境下的人文精神用于自己书法绘画中。
王行书书法艺术的成就来源于他对中国书法史的研究,他至今已经写了三十几万字的书法理论史。他对书法的研究追朔到中国书法神活起源,从盘古文化到三皇五帝。如伏義画卦而作[],神农氏因嘉禾而作[穗书],黄帝见卿云而作[云书],尧帝得神龟而作[龟书]洛书,大禹铸九鼎而作[钟鼎文]等行书会写百多种书法字体。对历史名碑、碣石有大量的研究和临习,从甲骨文到商周战国时代的钟鼎铭文到秦篆峄山刻石、泰山刻石、艺盃刻石、碣石刻石、会稽刻石,西汉末年王莽的[度量衡金篆文]隶书,汉石门颂,乙瑛碑、汉曹金碑、张迁碑等等,魏晋时期[晋爨宝子碑]、[北魏黑女记]、[钟繇荐季直表]直到唐宋元明清的历代书家名家的书体都曾一一研习,特别是传承启功书体,对老师启功诗词书法理解有如临奇境之感。
王行书的书法归纳为一句话“绸秀并集,有一种化工之外的天际冥想”。王行书的书法风格透出中华文人的灵气,书法创作既是诗人的诗品意韵的延伸,更是将古人书风追朔渗透在笔姿中,行书的书风既传承启功,本质上是二王及历代名家的综合精神。在本次活动及出版书集的一百多种书法风格中了解到王行书艺术博学和刻苦精神,几十年如一日去临习历史各类名家之人唯行书也,正如上海书协秘书长、《上海美术》杂志总编辑卢金德对行书书法作品的评价:沉静影移 古树絮飞。
行书的绘画从小有研习传统花鸟的基础功底,他的绘画研究从魏晋南北朝三大家:东晋人物画家顾恺之、南朝的陆探微、梁的张僧繇开始到隋代的展子虔的山水画、江志之的模山拟水,初唐的阎立德、盛唐的吴道子等等。行书学习绘画有画马的曹霸、韩干,画牛的戴嵩、戴峄,画鸟的黄荃、黄居采父子等等。
行书的花鸟风格多用没骨渍染、风趣雅淡。行书的人物画有两种风格,意识白描、二是工笔化女都有颇深的功力,行书的花鸟鱼虫无不情趣皆然,神采飞扬。
行书最大的成就是传承了启功朱砂入画的艺术的特征,行书的山水技法取于宋元荆浩、关仝、董源等人,元代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等名家画风都曾一一研习。行书近十年时间在岭南生活学习,把南方的山水风格溶进了启功绘画的山水的风格之中,取法空灵禅境,刻的一树一木皆传情调赋予诗意。行书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全才艺术家,把文人的境界用书法的线条功底入画在山水之间,用中国画水墨神韵去染山水之气,体现人文精神和当代精神,从而歌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和太平盛世的山美、水美得感恩情怀。
行书绘画山水风格总体只分两个层面,一是传统技法传承启功朱砂画为主体的风格,体现皇家风范的以画山石为主要部分北派山水特征,二是用纵墨、泼墨、染色、染气的风格,主色调用红色、墨色去表现现代南方山水容财富、海纳百川企业家的人文情怀,以画水为主的南方山水特征。
王行书博士书画对联作品巡回展地址;曹安路百佛园四海名苑逸释轩会所
活动时间:2014年元月十七日 -- 元月二十六日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声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中国山水画艺术网声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浏览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和本网站无任何关联。如您想转载本条信息到手机微信或微博,请在网页下端左侧点击“分享到”自助转发。